![第一章 章末复习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38989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章末复习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38989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一章 1.5.1课后课时精练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一章 1.5.2 课后课时精练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章 2.1课后课时精练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章 2.2 课后课时精练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章 2.3 课后课时精练 试卷 1 次下载
第一章 章末复习 试卷
展开知识系统整合
规律方法收藏
1.由集合的混合运算结果求变量
在利用集合的混合运算结果求变量的值或取值范围时,要注意对求出的值进行验证,以保证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2.集合与方程的综合
集合知识常常与方程结合在一起出题.此类题目主要有两类:一是不含参数的,直接求方程的解;二是含参数的,有时需要进行分类讨论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交集问题有时转化为解方程(组)或求曲线的交点问题.
3.与集合有关的新定义问题
(1)定义新集合要与集合定义类比解决.
(2)定义新关系要与集合间关系类比解决.
(3)定义新运算要与集合间的运算类比解决.
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理解及判定
(1)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反映了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确定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②把复杂的条件(结论)化简;
③尝试从条件推结论,从结论推条件;
④确定是什么条件.
(2)要证明命题的条件是充要条件,既要证明原命题成立,又要证明它的逆命题成立,证明原命题成立就是证明条件的充分性,证明逆命题成立就是证明条件的必要性.
5.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
(1)确定命题中所含量词的意义,是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的判断要点.
有时需要根据命题所述对象的特征来确定量词.
(2)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存在量词命题,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全称量词命题.
(3)要判定一个全称量词命题为真命题,必须对限定集合M中的每一个x验证p(x)成立,一般要运用推理的方法加以证明;要判定一个全称量词命题为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4)要判定一个存在量词命题为真命题,只要在限定集合M中能找到一个x0,使p(x0)成立即可,否则这一存在量词命题为假命题.
学科思想培优
一、分类讨论思想
解分类讨论问题的实质是将“整体”化为“部分”来解决,化为“部分”后,增加了题设条件,这也是解分类问题总的指导思想.本章的分类讨论思想主要体现在空集的特殊性上.
[典例1] 若集合A={x|-1≤x≤7},B={x|n+1≤x≤2n-3,n∈R},且B⊆A,求n的取值范围.
解 当B=∅时,n+1>2n-3,解得n<4.此时B⊆A.
当B≠∅时,要使B⊆A,必须满足
解得4≤n≤5.
综上所述,n的取值范围为{n|n≤5}.
二、数形结合思想
在解答集合的运算问题时,我们往往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不同属性采用不同的图形求解,若给定的集合是不等式的解集,常用数轴来求解;若给定的集合是有限数集,一般采用Venn图来求解.
1.运用数轴
[典例2] 已知集合A={x|x<-1或x≥1},B={x|2a<x≤a+1,a∈R,a<1},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a<1,∴2a<a+1,∴B≠∅.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B,如图:
由B⊆A知,a+1<-1或2a≥1,
即a<-2或a≥.
又a<1,
∴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2.运用Venn图
[典例3] 已知全集I={x|0<x<10,x∈N+},A∩B={3},A∩(∁IB)={1,5,7},(∁IA)∩(∁IB)={9},求集合A和B.
解 由全集I={x|0<x<10,x∈N+},得I={1,2,3,4,5,6,7,8,9}.
用Venn图表示A∩B={3},A∩(∁IB)={1,5,7},(∁IA)∩(∁IB)={9},如图,得集合A={1,3,5,7},集合B={2,3,4,6,8}.
三、定义法
[典例4] 已知p:-2<m<0,0<n<1,q:关于x的方程x2+mx+n=0有两个小于1且互不相等的正实根,试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
解 若关于x的方程x2+mx+n=0有两个小于1且互不相等的正实根,则Δ=m2-4n>0,即m2>4n.
设方程的两根为x1,x2,则0<x1<1,0<x2<1,且x1≠x2,
有0<x1+x2<2,且0<x1x2<1.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有
解得
所以-2<m<0,0<n<1,且m2>4n,即有q⇒p.
反之,取m=-,n=,
那么方程变为x2-x+=0,Δ=-4×<0.
此时方程x2+mx+n=0无实根,所以pq.
综上所述,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四、反证法
利用量词命题与量词命题的否定的真假性相反的性质,达到证明的目的.
[典例5] 设三个正实数a,b,c满足条件++=2,求证:a,b,c中至少有两个数不小于1.
证明 假设a,b,c中至多有一个数不小于1,这包含下面两种情况:
①a,b,c三数均小于1,即0<a<1,0<b<1,0<c<1,则>1,>1,>1.所以++>3,与已知条件矛盾;
②a,b,c中有两个数小于1,不妨设0<a<1,0<b<1,而c≥1,则>1,>1.所以++>2+>2,也与已知条件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所以a,b,c中至少有两个数不小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