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1.1 集合导学案
展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集合的概念,通过实例,正确理解集合的含义。会判断所给对象能否构成集合。知道并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2)了解集合中元素的概念,掌握集合中元素的三个基本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会运用元素的特征来解决集合中含有参数的问题。
(3)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判断某一元素“属于”或“不属于”某一集合。
(4)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会运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理解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会判断两个集合是否相等。
(6)了解集合的分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集合的概念有了个基本的了解,明确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及其基本关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集合中元素的三个基本特征的灵活运用。
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学习过程】
(一)探索新知
1.集合的概念
集合如同平面集合中的点线面等概念一样,是集合论中的原始概念。“指定的某些对象全体称为集合。”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A、B、C、P、Q……
这里应该抓住“指定”、“对象”、“全体”三个关键词。“指定”说明“某些对象”具有公共特征或共同属性,说明已具备判定对象是否成为该集合元素的判定标准,而不是随意组合。“对象”在不同的集合中,应有不同的内涵,在不同的集合中,元素可能是人、物、质点或抽象事物等。由于集合对象的任意性,有些集合的对象本身就是集合。“全体”说明集合是个整体概念,针对全部对象而言,并且在这个整体中,各元素间无先后排列要求,没有一定的顺序关系。
2.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及其特征
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a、b、c、p、q……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①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意义应当是明确的,不会模棱两可。即指定的对象一定是明确的标准。那也就是说,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②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之间必须是互异的。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相同对象在构成集合时只能作为一个元素出现在集合中。
③无序性:构成集合的元素间无先后顺序之分。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有属于()和不属于()两种关系。
①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
②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因此,集合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一定符合条件。
例如:集合,则,,
4.常用数集的表示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5.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 }内。
具体方法:文字描述法:用文字把元素所具有的属性描述出来
符号描述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直角三角形},{x|x-3>2},{(x,y)|y=x2+1},{xR|x<5},…
注:要弄清元素既有的形式,是数、是点还是集合等。即{(x,y)|y=x2+3x+2}与{y|y=x2+3x+2}不同。还要弄清元素具有怎样的属性。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列举法常用于集合元素有限且个数不多的情况。
6.集合的相等
集合相等即为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
①个数相同。
②对于其中一个集合的元素,在另一个集合中也可以找到这个元素。
例如:集合与,则;集合与,则
注意:两个集合是否相等,不能只从集合的形式上看,应该判断出这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
7.集合的分类
按集合的元素个数多少,可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空集就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空集是特殊的集合,我们要提高警惕。
例如:若集合的元素都是集合的元素,求a值
此时应该考虑,,,这几种情况。
(二)例题分析
例1:考察下列对象是否能形成一个集合?
①身材高大的人②所有的正三角形
③直角坐标平面上纵横坐标相等的点④细长的矩形的全体
⑤比2大的几个数⑥的近似值的全体
⑦所有的数学难题⑧某校高一年级的16岁以下的学生
⑨参加奥运会的年轻运动员⑩a,b,a,c
解析:①④⑤⑥⑦⑨⑩不能构成集合,②③⑧可以构成集合。
判断每个对象是否具有“确定性”是判断其能否构成集合的关键。而判断一个对象是不是确定的,关键就是要找到是否有一个衡量标准,同事还要注意集合中的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
例2: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若,,则P+Q中元素的个数为( )
A.9 B.8 C.7 D.6
解析:将P+Q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即可。a+b的所有可能有1,2,6,3,4,8,6,7,11
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则,所含元素的个数为8.选B.
例3:已知集合与,,求的值。
解析:由的互异性得,且
解得:
因此,
例4: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
②
③
解析:①{-4,-1,0,1,3,4,5,8}
②
③{(1,2),(2,4),(3,6)}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根据集合元素的特征和它满足的条件,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5:数集A满足条件:若则。若,则集合中的其他元素为____________。
解析:
所以,当时,集合中的其他元素为
此题利用集合的定义,指定的某些对象全体称为集合。给出了集合中的一个元素,根据所给的运算法则,可以算出集合中的其他数,且集合中的任意数都满足这个运算法则:对于则
【学习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1 集合的概念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1 集合的概念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参考答案,自我检测1,自我检测2,自我检测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1.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实践研究,课后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1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1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