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反比例函数(导学案+教案+精炼)
展开第13讲:反比例函数
一、夯实基础
1.当x>0时,函数y=-的图象在( )
A.第四象限 B.第三象限 C.第二象限 D.第一象限
2.设点A(x1,y1)和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0)图象上的两个点,当x1<x2<0时,y1<y2,则一次函数y=-2x+k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和(k≠0)的图象大致是( )
4.如图所示,矩形ABCD中,,动点P从A点出发,按的方向在AB和BC上移动.记,点D到直线PA的距离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5.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2,3),则k的值为( )
A.6 B.-6 C. D.-
6.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则k的取值可能是( )
A.0 B.2 C.3 D.4
7.已知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二、能力提升
8.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3),则当时,y=_____.
9.如图所示,已知一次函数y=kx-4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与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交于点C,且A为BC的中点,则k= .
10.已知反比例函数,当时,其图象的两个分支在第一、三象限内;当时,其图象在每个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
11.已知,是同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若,且,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
三、课外拓展
12.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没有公共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13.若M(2,2)和N(b,-1-n2)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两点,则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 象限.
四、中考链接
14.(广州中考)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A的横坐标为2.
(1)求k的值和点A的坐标;
(2)判断点B所在象限,并说明理由.
15. 如图所示,直线y=mx与双曲线相交于A,B两点,A点的坐标为(1,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当mx>时,x的取值范围;
(3)计算线段AB的长.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 A 解析:因为函数y=-中k=-5<0,所以其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当x>0时,其图象位于第四象限.
2. A 解析:对于反比例函数,∵ x1<x2<0时,y1<y2,说明在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 一次函数y=-2x+k的图象与y轴交于负半轴,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不经过第一象限.
3.A 解析:由于不知道k的符号,此题可以分类讨论,当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可知A项符合;同理可讨论当时的情况.
4.B 解析:当点P在AB上移动时,点D到直线PA的距离为DA的长度,且保持不变,其图像为经过点(0,4)且与x轴平行的一条线段,当点P在BC上移动时,△ PAD的面积为,不会发生变化,又因为,所以,所以,所以其图像为双曲线的一支,故选B.
5. C 解析: 把点(-2,3)代入反比例函数y=中,得3=,解得k=.
6.A
7.D 解析: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又因为当时,,当时,,所以,,故选D.
二、能力提升
8.2 解析:把点A(–2,3)代入中,得k = – 6,即.把x= – 3代入中,得y=2.
9.4 解析: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
所以B点坐标为(0,-4).
10.>1 <1
11. 解析:设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因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因为,所以,解得k=4,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三、课外拓展
12. 解析: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没有公共点,则方程没有实数根,将方程整理得Δ<0,即1+4k<0,解得.
13.一、三、四 解析:把M(2, 2)代入y=得2=,解得k=4.
把N(b,-1-n2)代入y=得-1-n2=,即﹣(1+n2)=,∴ b<0,
∴ y=kx+b中,k=4>0,b<0,∴ 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四、中考链接
14.解:(1)将与联立,得
(1)
∵ 点A是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
将代入(1)式,得
,解得.
故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将代入,得.
∴ 点A的坐标为.
(2)点B在第四象限,理由如下:
方法一:∵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 它们的交点都在第四象限,
∴ 点B在第四象限.
方法二:由得,
,解得.
代入方程组得
即点B的坐标为(1,-4),
∴ 点B在第四象限
15.解:(1)把A(1,2)代入中,得.
∴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2)或.
(3)如图所示,过点A作AC⊥x轴,垂足为C.
∵ A(1,2),∴ AC=2,OC=1.
∴ OA=.
∴ AB=2OA=2.
第17讲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导学案+教案+精炼): 这是一份第17讲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导学案+教案+精炼),文件包含第17讲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教案doc、第17讲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导学案doc、第17讲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专题精练doc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2讲 一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教案+精炼): 这是一份第12讲 一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教案+精炼),文件包含第12讲一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doc、第12讲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doc、第12讲一次函数的应用专题精练doc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0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导学案+教案+精炼): 这是一份第10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导学案+教案+精炼),文件包含第10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教案doc、第10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导学案doc、第10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专题精练doc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