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示范课教学设计【数学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7421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平行线的性质》示范课教学设计【数学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7421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平行线的性质》示范课教学设计【数学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74212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4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4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4 平行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证明的步骤、格式和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2.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定理,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能够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与计算.4.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关系,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定理,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难点:能够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与计算.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回顾】教师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引发学生回顾思考.师:还记得如何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吗?预设答案: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师:反过来,如果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预设答案: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学生思考并反馈. 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通过回顾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引发学生猜想平行线可能存在的性质,为学习本节课知识做铺垫.环节二探究新知【探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直线AB∥CD,∠1和∠2是直线AB,CD被直线EF截出的同位角.求证:∠1=∠2.证明:假设∠1≠∠2,我们可以过点M作直线GH,使∠EMH=∠2,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GH∥CD.又因为AB∥CD,这样经过点M存在两条直线AB和GH都与直线CD平行. 这与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相矛盾.这说明∠1≠∠2的假设不成立,所以∠1=∠2.【归纳】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几何语言:∵a∥b (已知),∴∠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探究】定理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可以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求证:∠1=∠2.师:试着证明一下吧!证明:∵ a∥b(已知),∴∠1=∠3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2=∠3 (对顶角相等),∴∠1=∠2 (等量代换).【归纳】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几何语言:∵a∥b (已知),∴∠1=∠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探究】定理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可以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已知: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求证:∠1+∠2=180°.师:同学们自己动手证明一下吧!证明:∵ a∥b (已知),∴∠2=∠3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3=180° (平角的定义),∴∠1+∠2=180° (等量代换).【归纳】平行线的性质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几何语言:∵a∥b (已知)∴∠1+∠2=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议一议】完成一个命题的证明,需要哪些主要环节?与同伴进行交流.预设答案:(1) 理解题意;(2) 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3) 根据题意写出“已知”和“求证”;(4) 分析题意,探索证明的思路;(5) 依据寻求的思路,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有条理、清晰地写出证明过程;(6) 检查表达过程是否正确. 学生认真思考并反馈.. 总结平行线的性质1. 学生思考并反馈. 总结平行线的性质2. 学生思考并证明. 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3. 学生合作并交流反馈. 在探究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先学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性质定理,然后再通过猜想,验证,推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以及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定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通过归纳,总结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1. 、 通过归纳,总结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2. . 通过归纳,总结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3.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命题证明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应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应用新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 【典型例题】例1 如图:直线b∥a,c∥a,∠1,∠2,∠3是直线 a,b,c被直线 d 截出的同位角. 求证:b∥c.证明:∵b∥a(已知),∴∠2=∠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a,∴∠3=∠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等量代换).∴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小结: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例2 如图,将一块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1=35°时,∠2的度数为( )A.35° B.45° C.55° D.65°答案:C.解析:∵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1=∠3=3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90°=180°(平角的定义),∴∠2=180°-90°-35°=55°. 学生认真思考并作答. 学生思考并反馈. 通过例题的探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并且能够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四巩固新知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随堂练习】1. 如图所示,直线a∥b,点B在直线a上,AB⊥BC,若∠1=38°,则∠2的度数为 ( )A. 38° B. 52° C. 76° D. 142°答案:A.2.太阳灶、卫星信号接收锅、探照灯以及其他很多灯具都与抛物线有关. 如图,从点O照射到抛物线上的光线OB,OC等反射以后沿着与POO平行的方向射出.图中如果∠BOP=45°,∠QOC=88°,那么∠ABO和∠DCO各是多少度? 解:∵ AB//PQ,∴∠ABO=∠BOP=4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D//PQ,∴ ∠DCO+∠QO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CO=180°-∠QOC =180°-88° =92°.3.如图,一条直线分别与直线BE、直线CE、直线BF、直线CF相交于点A,G,H,D,且∠1=∠2,∠B=∠C.(1)找出图中相互平行的线,说说它们之间为什么是平行的(2)证明:∠A=∠D.解:(1)EC//BF,AB//CD. ∵∠1=∠2(已知),∴EC∥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E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B=∠C(已知), ∴∠AEC=∠C(等量代换).∴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 证明:由(1)得:AB∥CD,∴∠A=∠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自主完成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 环节五课堂小结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通过小结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归纳、巩固所学知识.环节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177页习题7.5第2、3题 课后完成练习通过课后作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4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4.3 角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