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怀民亦未寝(qǐng) 夕日欲颓(tuí)
B.遂至承天寺(suí) 沉鳞竞跃(lín)
C.藻,荇交横(xìng) 能与其奇者(yù)
D.盖竹柏影也(bái) 相与步于中庭(yǔ)
2.下列句子没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3.与课文原句一致的一项是( )
A.怀民亦未寝,相于步于中廷 B.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清林翠竹,四时具备
4.对《记承天寺夜游》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5.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有效防止流感病毒的泛滥和滋生,我们应做到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个人卫生。
B.目前,5G基站太少,5G服务常出现网络信号不稳定、覆盖范围小、网络接入困难、信号质量差。
C.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对实行让农村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D.坚定文化自信,要从青少年抓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进教材,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延续。
7.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二、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
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味名胜古迹的意蕴……
(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夏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这副对联来自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的凝碧亭,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
上联:把酒问鲶鱼谁道磁湖水浅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世 山高 声随月亮 歌 临风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①,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变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②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③酒,瀹④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②苟完:大致完备。③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④瀹(yuè):煮。
9.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 念: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3)狱讼充斥 狱:
(4)撷园蔬 撷: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12.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乎!”这句话?
13.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
(二)山水之美,令人心醉。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4.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如果。
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引:延长。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时:季节。
D.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倒下。
16.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17.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之情。两文都写到了“猿鸣”,甲文渲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乙文渲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东坡志林·游沙湖》)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_
(3)下临兰溪 临:_________
(4)是日剧饮而归 是:_________
19.翻译句子。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20.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
21.【甲】【乙】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三年后,苏轼在甲文自嘲与张怀民都是闲人,在乙文自嘲与庞安常都是异人,请结合两文分析苏轼的人生态度。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故彰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①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②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④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⑤。
(节选自吴均《与施从事书》)
【注释】①干:连接。②企:祈求,盼望得到。③春罗:即绿萝。④信:的确,确实。⑤悟衷散赏:让内心有所启发感悟,使观赏变得随便自由。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
(2)晓雾将歇 歇:_______
(3)夕日欲颓 颓:_______
(4)孤峰入汉 汉:_______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24.请从角度和内容两方面赏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写景特色。
25.简要概括两文在思想感情上的共同点。
参考答案
1.C
A.寝qǐn;
B.遂suì;
D.柏bǎi;
故选C。
2.C
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辨识。A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没有运用修辞;D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据此,答案为C。
3.C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A项中“相于”应为“相与”,“廷”应为“庭”;B项中“如”字后缺少“吾”字;D项中“清林”应为“青林”,“具备”应为“俱备”。故选C。
4.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把握。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结合“欣然起行”中的“欣然”和“念无与为乐者”的“乐”字分析,主要表现出作者在遭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而不是“无比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5.C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C.朗读停顿划分有误,应改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D
A.语序不当;可将“泛滥”与“滋生”互换位置;
B.缺少宾语;可在“信号质量差”后添加“的问题”;
C.搭配不当;将“实行”改为“实现”;
故选D。
7.B
①句中的“千缕”形容雨丝,对应“夏日听雨”,故应填在第二空。②句中的“玉田琼屋”是被白雪覆盖的田野和屋子,对应“冬日观雪”,故应填在第四空。③句中的“绿荫遍野”对应“青芜如毯”,故应填在第一空。④句中的“红叶清风”对应“秋日看花”,故应填在第三空。
故排序为:③①④②。
故选B。
8. (1)扣住“夏天是个好节”这个中心句, (可从画家、作曲家、雕刻家等角度去展开 2)临风歌盛世声随月亮山高
9.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10.(1)念:考虑,想到;(2)相与:共同,一起;(3)狱:诉讼事件(案件);(4)撷:采摘(摘取)。
11.(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12.(1)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
(2)在苏轼的眼中,欣赏月色(竹柏影)的美好,是快乐的。
13.(1)闲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夜游赏月,悠游自如,富有闲情雅趣;含有自嘲自慰之意。
(2)超然:一方面指弟弟为他游玩之地取名为“超然台”;另一方面指苏轼被调任之后,还能修整花园,打扫庭院,与朋友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是因为他有着乐观豁达、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14.(1)shù (2)yù
15.D
16.(1)到夏天水漫上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17.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实是欲界之仙都 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18. 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靠近 这
19.(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可以看到)水中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我)听说麻桥有个叫庞安常的人,擅长医术,但是耳朵聋 ,就去请他治病。
20.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
21.苏轼被贬谪黄州虽然也曾落寞沉痛,但在甲文中他能悠闲欣赏明月美景,在乙文中他开怀畅饮,面对清泉流水写诗表达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情怀。两段文字寄寓了苏轼对美好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人生境遇的感叹,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2. 四季 消散 坠落 银河、天河
23.(1)从谢灵运以来,再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2)归来的鸟,比翼竞飞。
24.运用仰观和俯察两种不同的视角,写出了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25.示例:①热爱自然,娱情山水;②避世退隐,鄙弃名利;③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