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咬文嚼字析古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没”两个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纷繁 隐没 B.杂乱 隐没 C.纷繁 沉没 D.杂乱 沉没
3.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4.下面对《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写作者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关塞迢迢,山高路远。
B.颔联承接首联,直抒胸臆,言事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颈联写景,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清幽秀丽的江南风光。
D.尾联呼应首联,继续写出使一事,蕴含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作者的达观。
5.下列对《野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二、默写
6.按要求填写句子。
(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芳草鲜美,诗情永恒。黄鹤楼上,崔颢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登楼所见,真情感人。
(3)大诗人东坡居士曾经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7.学校组织开展“聚力‘双减’促发展”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研读以下三则材料,写出你探究结果。
【材料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的校外辅导负担。这样做的目的是从政策方面来规范和约束,促进教育更好发展。
【材料二】
江苏省坚持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原则,从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着手,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同时,倡导学校布置一些小手工、家务活、社会实践、科普知识等作业,让孩子能有更多时间锻炼身体、观察自然、了解社会,从社会“大课堂”中汲取知识。
【材料三】
育才中学成立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邀请市科协中心工作人员,利用课后延时时间,为学校师生上了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同时将“创客基地”和“劳动基地”向广大师生开放,这是“双减”政策下为青少年课外活动提供的科普实践场所。
(2)“双减”政策的提出,表明现当代人们对“育”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育,甲骨文写作(人,指女人),(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本义是妇女生子。《管子·牧民》“养桑麻,育六畜也”中的“育”引申为:①________________。《孟子·告子下》“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中的“育”则解释为:②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认真观察下图,为学校开展的课后延时服务提出两条建议。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B.颔联写远景动态,侧重宏观描绘,描写了秋意正浓的农村山野景色。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用典,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9.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徙倚”二字,写出了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B.中间两联主要写景,运用远景、静态和近景、动态相结合的方法描绘了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11.请具体说说本诗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鹩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________”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崔颢《黄鹤楼》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运用写实手法,从神话传说落笔具体写出黄鹤楼悠久历史和神异色彩。
B.颔联,由神话回到现实感受。诗人登上古楼,纵目远眺,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
C.颈联,诗人视线从远处天际回落到地面景物,汉阳平野树木葱翠,鹦鹉洲上芳草如茵。
D.尾联,描绘江面一片暮霭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愁”字作结,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4.请合理想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15.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6.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17.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8.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C.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
D.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
19.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诗句 | 画面内容 | 表现状态 | 预期表现效果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早莺新燕 | 动态 | ①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乱花浅草 | ② | 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B
6. (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2)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5)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7.(1)从国家政策层面、地方监督执行层面、学校实践落实层面,从大政方针到具体措施致力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积极探索各种课后延时项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养,抚养 培养
(3)示例:严禁学校将“课后服务”开展成“集体补课”;建议利用延时服务开设形式丰富的阅读活动,以阅读滋养心灵或开设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让同学们根据个性爱好自主选择。
8.B
9.示例: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秋色”“落晖”等意象勾勒出萧瑟衰败景象,烘托了诗人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苦闷、孤独、落寞的情怀。
10.C
11.夕阳余晖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寄寓了诗人彷徨、孤独、苦闷的情怀。
12. 历历 芳草的茂盛
13.A
14.过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地的上空。
15.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表现了诗人孤寂悲伤的情感。
16.D
17.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辽远无际的原野上流淌。
18.C
19.①啼莺争树、泥燕剪风的春景
②静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