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高频易错点)-高一化学章末检测+高频易错点(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956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高频易错点)-高一化学章末检测+高频易错点(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高频易错点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1.核聚变和核裂变属于物理变化。
2.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之间关系,16O2和18O3互为同素异形体。
3.浓溶液、稀溶液、氯水、氨水、消毒水及生活中大多数的物质为混合物。
4.盐酸是HCl对应的水溶液,为混合物;硫酸、硝酸和醋酸属于纯净物。
5.酒精、水和H2O2属于纯净物,医用消毒酒精、食醋和双氧水属于混合物。
6.CuSO4·5H2O属于纯净物,可燃冰CH4·XH2O、聚氯乙烯属于混合物。
7.混合物不一定是分散系,但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
8.若干个胶粒形成一个胶体,胶粒可以带电,胶体不带电。
9.PM2.5不全属于胶体,关键看粒径是否在1nm-100nm之间。
10.蛋清溶液、淀粉溶液和NaCl的酒精溶液均为胶体。
11.酸酐为某含氧酸对应的酸性氧化物。
12.不是所有的酸性氧化物都能和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SiO2。
1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14.酸性氧化物中非氧元素的化合价与对应酸中心原子的化合价相同,如SO2和H2SO3中硫元素化合价均为+4价。
15.不是所有的碱性氧化物都能和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如CuO。
16.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
17.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Fe3O4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第二节 离子反应
1.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石墨和酸碱盐溶液;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电解质固体和气体。
2.如图A代表非电解质,B代表电解质,C代表能导电的电解质,D代表能导电的非化合物,A+B=化合物;C+D=能导电的物质。
3.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
a.原根阴离子原子团以及其他阳离子原子团不能拆成单个原子形式。
b.同溶液中多组离子发生反应时,只写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
c.微溶物强电解质作为反应物时,若为澄清溶液,可以拆成离子形式;微溶物强电解质作为反应物时,若为浑浊液体,或者微溶物强电解质作为生成物时,则不可拆,微溶物包括CaSO4、Ag2SO4、MgCO3和Ca(OH)2。
d. NaHSO4在水溶液中,拆成Na+、H+、SO42-,熔融状态下存在Na+、HSO4-。
e.氨水做反应物时写成NH3·H2O,做生成物时分以下两种情况:当为加热状态或为浓溶液时,写出NH3+H2O;当为稀溶液时,写成NH3·H2O。
f.要拆成离子的物质(易忽略):Ca(HCO3)2、Ca(HSO3)2、Ca(CH3COO)2、Ca(ClO)2、HBr、HI、HClO4。
4. 过量物质离子方程式书写判断:用过量的物质和生成物反应,若反应还能进行,说明方程式错误。
5.溶液中存在多种离子(H+、Mg2+、Al3+、NH4+)时,加入碱,反应优先顺序为:先中和(H+),后沉淀(Mg2+和Al3+),后气体(NH4+),最后沉淀溶解。
6.澄清透明溶液不是无色溶液。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1.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有单质参加或者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也可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3.同一元素最高价太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价态越高,并不一定氧化性越强,如氧化性:HClO>HClO4。
4.一般情况,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还原产物为Mn2+,而碱性或者中性高锰酸钾溶液还原产物为MnO2
5.非氧化性酸(稀H2SO4、HCl)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氧化性酸(浓H2SO4、HNO3)不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6.多种还原剂和多种氧化剂混合反应时,两强先反应,然后次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