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5章
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一、 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是( )
A.从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的秋水仙素
B.能促进植物生长的吲哚丁酸
C.能促进种子萌发的赤霉素
D.从喷施的乙烯利中释放出的乙烯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们在了解天然植物激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后,通过人工合成与植物激素具有类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
【详解】
A、秋水仙素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不属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A错误;
BCD、吲哚丁酸、乙烯、以及植物产生的赤霉素都属于植物激素,BCD正确。
故选A。
2.某研究小组以棉花幼苗为实验材料,探究物质JA对萘乙酸(NAA)生理作用的影响,得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NAA浓度
B.该实验不能证明NAA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C.JA对较高浓度NAA的生理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D.该实验不能说明JA对主根生长具有直接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分析曲线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NAA浓度和是否添加JA,因变量是主根长度。
【详解】
A、分析曲线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NAA浓度和是否添加JA,A错误;
B、看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未添加JA组,随着NAA的浓度增大,主根的长度逐渐增长,且都高于对照组(NAA浓度为0),因此该实验只证明了NAA具有促进作用,没有证明NAA的两重性,B正确;
C、当NAA浓度较高时,添加JA的棉花组别根长低于未添加JA的棉花组别,故说明A对较高浓度NAA的生理功能具有抑制作用,C正确;
D、在NAA浓度为0时,添加JA的组和未添加JA的组主根长度一样,这说明JA对主根的生长没有直接影响,D正确;
故选A。
3.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与植物激素有类似化学结构和作用的化合物,葡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的作物之一。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葡萄压条时,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生长素促其生根
B.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喷布或蘸果穗,可使葡萄提前成熟
C.赤霉素可诱导葡萄无核化,故可诱导葡萄形成无籽果实
D.萘乙酸在葡萄不同生长时期使用,对植物的调节效果基本相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适宜浓度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故A正确。乙烯能够促进果实成熟,故B正确。赤霉素可诱导葡萄无核化和促进果实发育,故诱导葡萄形成无籽果实,故C正确。萘乙酸在葡萄不同生长时期使用,对植物的调节效果不相同,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激素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浓度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抑制黄瓜茎段细胞伸长
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C.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D.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了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生长素具有两重性,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植物生长,该过程与乙烯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人工合成的可以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物质,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一种。
【详解】
A、生长素浓度较高时,可以促进乙烯的产生,而乙烯可以抑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因此反而抑制了黄瓜茎段细胞的伸长,A正确;
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番茄无法使得番茄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无法获得多倍体番茄,B错误;
C、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人工合成,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C错误;
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无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D错误;
故选A。
5.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外源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麦种子萌发产生 ɑ-淀粉酶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脱落酸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与赤霉素是互相对抗的
B.大麦种子萌发早期,脱落酸与赤霉素含量的比值减小
C.人工合成的 6-甲基嘌呤的作用与脱落酸类似,故也属于植物激素
D.实验结果表明 ɑ-淀粉酶的合成是多种激素平衡协调作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施用生长调节剂时,要综合考虑施用的目的、药物效果、药物毒性、药物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在施用时,还要考虑施用时间、处理部位、施用方式等。
大麦种子萌发会产生a-淀粉酶,a-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产生可溶性糖;6一甲基嘌呤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题图显示,赤霉素可提高α-淀粉酶含量,表明可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抑制种子萌发,6-甲基嘌呤也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
【详解】
A、根据1、3曲线图可知,赤霉素可提高α-淀粉酶含量,表明可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抑制种子萌发,与赤霉素具对抗作用,A正确;
B、根据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可推测大麦种子萌发早期,脱落酸与赤霉素含量的比值减小,B正确;
C、人工合成的6-甲基嘌呤的作用与脱落酸类似,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C错误;
D、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据此也可理解α-淀粉酶的合成是多种激素平衡协调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主要促进果实的发育
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D.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不稳定的特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衰老和脱落;乙烯利是催熟剂,只能促进果实成熟,不能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详解】
A、脱落酸能促进果实脱落,而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的脱落,A错误;
B、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正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主要促进果实的成熟,B错误;
C、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和植株增高的作用,所以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C正确;
D、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D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农业生产问题与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果粒长的小而密集——花期用乙烯处理的疏花疏果
B.刚采收的柿子硬而有涩味——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加速果实成熟
C.黄柏种子发芽率低——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以提高发芽率
D.冬季大棚缺少昆虫为黄瓜传粉——喷洒脱落酸可防止减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多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生长素和赤霉素都具有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的作用。
【详解】
A、花期使植物疏花疏果的处理方法是选用生长素类似物进行处理,A错误;
B、用乙烯处理可以加速果实成熟,B错误;
C、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发芽的作用,C正确;
D、脱落酸主要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植物的衰老,一般为了防止减产选择使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D错误;
故选C。
8.青鲜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防止大蒜等在储藏期间发芽。研究发现其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进入植物体内可替代尿嘧啶的位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青鲜素可能和脱落酸对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
B.为了人类的健康,应该全面禁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和使用
C.青鲜素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进而影响细胞代谢
D.可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青鲜素溶液,探究青鲜素溶液抑制大蒜发芽的最适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指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対织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
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
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详解】
A、青鲜素和脱落酸都能抑制种子萌发,故二者可能对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A正确;
B、要辩证地看待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既不能滥用,也不能不用,科学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有利于生产实践的,B错误;
C、青鲜素的结构与尿嘧啶相似,据此可推测青鲜素会阻断DNA转录,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影响细胞代谢,C正确;
D、探究青鲜素溶液抑制大蒜发芽的最适浓度,可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青鲜素溶液处理大蒜,进而通过实验结果获得青鲜素溶液抑制大蒜萌发的最适浓度,D正确。
故选B。
9.下列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成熟
B.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
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黄瓜,可防止落果
D.用赤霉素类处理黄麻,可使植株增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与植物激素相类似的生理效应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解:A、乙烯利是乙烯的类似物,能够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成熟,A正确;
B、生长素类似物具有和生长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能够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B正确;
C、脱落酸能够促进落花、落果,C错误;
D、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D正确.
故选C.
10.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A.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
B.小麦和杂草对此浓度敏感程度不同
C.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
D.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起抑制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其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和植物的种类有关。
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比单子叶植物敏感,因此可以利用一定浓度的2,4-D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而对单子叶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详解】
ACD、此浓度对小麦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杂草的生长起抑制作用,ACD错误;
B、由于杂草对此生长素浓度更敏感,此浓度对杂草起抑制作用,而对小麦的生长起促进作用,B正确;
故选B。
11.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乙烯利催熟香蕉
B.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
D.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合成、原料广泛、但效果不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详解】
A、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和乙烯相同功能的化学物质,具有催熟作用,A正确;
B、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B正确;
C、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促进种子产生α-淀粉酶,C正确;
D、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D错误;
12.某课题组为研究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根系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B.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根系活力的影响有差异
C.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根系活力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在实验期间,随处理时间延长,所有菠菜根系活力都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实验处理1天后,IBA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根系活力的促进效果大于其它生长调节剂,实验处理4天后,CSN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根系活力的促进效果大于其它生长调节剂,实验处理7天后,NAA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根系活力的促进效果大于其它生长调节剂,但图示中实验期间,各种生长调节剂均起促进作用。
【详解】
A、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A正确;
B、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根系活力影响的柱形图高度不同,说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根系活力的影响有差异,B正确;
C、从图中看,菠菜根系活力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同时处理1、4、7天后,与对照相比,均为促进菠菜根系的活力,故不能体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两重性,C错误;
D、由图可知,实验处理4天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根系活力的促进作用均大于实验处理1天和7天后,即在实验期间,随处理时间延长,所有菠菜根系活力都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D正确。
故选C。
13.如图表示猕猴桃果实采摘后乙烯释放速率和硬度的变化规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猕猴桃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只与乙烯释放量的增加有关
B.猕猴桃采摘后,可以用植物激素乙烯利处理,促进果实成熟
C.乙烯等植物激素会调节基因组的表达,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D.由图可知乙烯的含量增加可能会促进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猕猴桃采摘后,乙烯释放增加,果实硬度减小。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详解】
A、猕猴桃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参与调节的植物激素不只有乙烯,乙烯释放量的增加可能与生长紊的含量变化有关,A错误;
B、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激素,B错误;
C、乙烯等植物激素会调节基因组的表达,从而改变细胞代谢,属于间接参与细胞代谢,C错误;
D、猕猴桃采摘前,果实变软,说明乙烯的含量增加可能会促进纤维素酶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14.施用外源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多效唑是应用广泛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小麦植株内源激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所示。
处理条件
测量值
蒸馏水
10mg/kg
多效唑
15mg/kg
多效唑
20mg/kg
多效唑
细胞分裂素(mg/kg)
0.02
0.03
0.05
0.04
赤霉素(mg/kg)
0.50
0.41
0.32
0.44
叶绿素含量(SPAD值)
50
55
61
56
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
A.赤霉素可能促进叶绿素合成,细胞分裂素则相反
B.多效唑能改变内源激素水平,使叶绿素含量增加
C.多效唑促进叶绿素生成的最适浓度为15mg/kg
D.多效唑促进赤霉素基因的表达获得更多赤霉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生长素促进植物的伸长生长、促进插枝生根。主要作用于植物分生区和嫩芽的尖端。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增高,主要作用于植物茎部分生区。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主要作用于植物根部分生区。
【详解】
A、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细胞分裂素可能促进叶绿素合成,赤霉素反之,A错误;
B、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使用多效唑的组别中的,赤霉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叶绿素含量都高于对照组,B正确;
C、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随着使用多效唑的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也增加,且都高于对照组,根据实验结果只能判断多效唑促进叶绿素生成的适宜浓度在10-20mg/kg之间,C错误;
D、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多效唑的使用浓度增加,赤霉素的含量反而下降,因此,不能得出多效唑能促进赤霉素基因的表达获得更多赤霉素的结论,D错误。
故选B。
15.茉莉酸(JA)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中,其作用具有多效性,如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促进叶片脱落、促进不定根的形成。有关J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JA属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高浓度下不会产生明显的生理效应
B.JA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可调节与乙烯生成有关基因的表达
C.JA与脱落酸等其他激素相互协调地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D.JA能提高扦插繁殖的成功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
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合成部位是根冠、萎焉的叶片等;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
【详解】
A、JA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促进叶片脱落、促进不定根的形成,属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但高浓度下的生理效应无法判断,A错误;
B、JA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说明其可诱导与乙烯生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B正确;
C、JA可以促进促进叶片脱落,脱落酸也促进叶片衰老和脱落,可见JA与脱落酸等其他激素相互协调地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
D、JA可以促进不定根的形成,说明其能提高杆插繁殖的成功率,D正确。
故选A。
16.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质量见下表。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2,4—D浓度(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子番茄平
均质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A.2,4—D浓度超过25 mg/L时,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特性相同
C.无子番茄平均质量随着2,4-D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D.2,4—D促进无子番茄发育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可知,生长素及其类似物2,4—D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受粉的子房,可以获得无子果实。表中数据显示不同浓度2,4—D对番茄子房发育的影响,2,4—D浓度在0-25 mg/L时,随着2,4—D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增强;2,4—D浓度超过25 mg/L时,随着2,4—D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详解】
A、2,4—D浓度超过25 mg/L时,对果实发育的促进作用减弱,在浓度是30 mg/L和35 mg/L时无子番茄平均质量高于10mg/L以下的处理,没有抑制作用,A错误;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特性相同,根据表中信息不能说明2,4—D具有抑制作用,B错误;
C、无子番茄平均质量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2,4-D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C错误;
D、2,4—D促进无子番茄发育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D正确。
故选D。
17.下列有关NAA和GA(赤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要探究NAA和GA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一般设计3个组别:加NAA组,加GA组,加NAA和GA组
B.NAA和GA均能促进植物伸长生长、促进果实发育
C.在啤酒工业上多用GA促进α-淀粉酶的产生,避免大麦种子由于发芽而造成大量有机物消耗,从而节约成本
D.农业生产实践中不直接使用生长素,而是利用NAA等,原因在于其效果稳定、可大量生产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
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详解】
A、要探究NAA和GA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一般设计4个组别:加NAA组,加GA组,加NAA和GA组和不加激素的空白对照组,A错误;
B、NAA属于生长素类似物,NAA和GA均能促进植物伸长生长、促进果实发育,B正确;
C、赤霉素能诱导种子在不发芽时产生α-淀粉酶,在啤酒工业上多用GA促进α-淀粉酶的产生,避免大麦种子由于发芽而造成大量有机物消耗,从而节约成本,C正确;
D、NAA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在植物体内发挥作用时具有不易被分解,效果稳定、并可在体外大量生产等优点,所以农业生产实践中不直接使用生长素,而是利用NAA等,D正确。
故选A。
18.科学家进行“乙烯利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的部分研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乙烯利浓度/mgL-1
单株雄花数
单株雌花数
叶面积/cm2
茎粗/cm
1
0
6.89
1.44
283.1
3.84
2
50
5.39
1.56
349.6
4.12
3
100
4.33
2.27
363.1
4.45
4
200
3.83
1.50
312.2
4.26
A.乙烯利是一种植物激素,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
B.随乙烯利浓度升高,黄瓜单株雌雄花比值升高
C.若使用乙烯利浓度过大会使叶面积变小影响黄瓜产量
D.实验结果表明,乙烯利对黄瓜的营养生长具有两重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表格中看出,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雄花数目减少,雌花数目、叶面积、茎粗先增加后减少。
【详解】
A、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激素,A错误;
B、从表格中看出,随着乙烯利浓度升高,黄瓜单株雌雄花比值降低,B错误;
C、使用乙烯利浓度过大导致叶面积变小,从而影响光合作用面积,进而影响黄瓜产量,C正确;
D、从表格中只能看出随着施加乙烯利浓度的增加,叶面积和茎粗都比不施加乙烯利高,体现了促进作用,不能体现抑制作用,所以不能体现两重性,D错误。
故选C。
19.研究者取生长良好拟南芥完全展开的叶,照光使气孔张开。撕取其下表皮,做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能放出乙烯),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在光下处理30 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之后滴加蒸馏水,用同样方法清除乙烯利,再在光下处理30 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对拟南芥叶片气孔开闭的影响
B.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可诱导气孔关闭,且随浓度增加诱导效果增强
C.乙烯可能是通过调节水分的运输,从而调节气孔的开关
D.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这体现了两者相互协同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五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而脱落酸和乙烯的作用则是抑制植物生长,促进成熟和衰老。
【详解】
A、从图中可知,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对拟南芥叶片气孔开闭的影响,A正确;
B、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可诱导气孔关闭(看图中纵坐标),且随浓度增加诱导效果增强,B正确;
C、气孔是水分子和气体的通道,保卫细胞吸水形成气孔,乙烯可能是通过调节水分的运输,从而调节气孔的开关,C正确;
D、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高浓度的乙烯抑制生长,不能体现两者相互协同作用,D错误。
故选D。
20.缩节胺(DPC)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节大豆节间生长、矮化株高并塑造良好株型,测定不同浓度缩节胺(单位:mg/kg)对大豆叶片中赤霉素(GA3)的含量(g/g)的影响,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控植株矮化的最适宜DPC浓度为62.5mg/kg
B.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C.缩节胺可以催化与赤霉素合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D.赤霉素和缩节胺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根和幼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自变量是缩节胺(DPC)的浓度,因变量是赤霉素的含量。当DPC 浓度为 62.5 mg/kg时,促进赤霉素的合成,当DPC 浓度为 125 mg/kg、250mg/kg、500mg/kg、1000 mg/kg时,抑制赤霉素的合成,可知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详解】
当DPC 浓度为 62.5 mg/kg时,与空白对照(DPC 浓度为0)相比较,大豆叶片中赤霉素(GA3)的含量升高,未起到矮化作用,A错误;与空白对照作用相比,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因此,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具有两重性,B正确;从题干中信息无法得出缩节胺可以催化与赤霉素合成有关的基因表达,C错误;缩节胺是一种人工植物生长类似物,植物无法合成,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的相关信息“缩节胺(DPC)是一种人工植物生长类似物,可以调节大豆节间生长、矮化株高并塑造良好株型”,再根据题意作答。
21.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下列关于生长素和乙烯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而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B.生长素和乙烯利的合成都不需要核糖体
C.与乙烯利相比,生长素的化学性质更稳定、作用时间更长
D.生长素和乙烯利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如生长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対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如乙烯利。
【详解】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而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A正确;
B、生长素和乙烯利的化学成分都不是蛋白质,故其合成都不需要核糖体,B正确;
C、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体内没有分解乙烯利的酶,它的化学性质更稳定、作用时间更长,C错误;
D、生长素和乙烯利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正确。
故选ABD。
二、非选择题
22.番茄灵(PCP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防止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坐果指经受精形成的幼果能正常生长发育而不脱落)。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细胞中没有控制合成番茄灵的基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小组甲欲探究番茄灵的最适使用浓度,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需要先进行预实验。预实验与正式实验的差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一定浓度的赤霉素(GA)也能提高坐果率。研究小组乙欲探究赤霉素对番茄坐果率的影响是否具有两重性,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未开花的番茄植株体内产生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除了提高番茄的坐果率外,赤霉素对番茄植株的作用还包括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则可以初步确定赤霉素对番茄坐果率的影响不具有两重性。
【答案】(1)番茄灵为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因此植物体内没有合成番茄灵的基因
(2)预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而正式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预实验使用的浓度梯度较大,而正式实验使用的浓度梯度较小
(3)幼芽和幼根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番茄植株增高;促进番茄果实的发育 赤霉素的浓度 实验组的坐果率均不低于对照组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详解】
(1)由于番茄灵为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因此植物体内没有合成番茄灵的基因。
(2)为了防止实验的盲目性,需要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预实验,预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而正式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预实验使用的浓度梯度较大,而正式实验使用的浓度梯度较小。
(3)①未开花的番茄植株体内赤霉素的主要产生部位是幼芽和幼根。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番茄植株增高;还可促进番茄果实的发育。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赤霉素对番茄坐果率的影响是否具有两重性,所以自变量是赤霉素的浓度,因变量是番茄的坐果率。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若实验组的坐果率均不低于对照组,则可以初步确定赤霉素对番茄坐果率的影响不具有两重性。
【点睛】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验的分析能力。
2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许多生活、生产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植物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去人们在密闭的米缸中点香,能使绿色香蕉变黄,有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香在米缸中燃烧不充分释放出类似植物产生的物质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起的作用。现在常用的人工合成具有相同效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叫_______________。这些物质在以上事例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我国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中,记载了一种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则根生。”该文所涉及的植物激素为___________。
(3)如图为清代《棉业图说》中所附“摘心图”,文中记载此操作能使棉花亩产增加三四十斤,请用已学知识,分析其中的科学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所提到的植物激素具备哪些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答案】(1)乙烯 乙烯利 促进果实成熟
(2)生长素 对
(3)棉花去除顶芽,可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减少侧芽生长素的积累),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促进棉株多开花结实
(4)植物能自身合成产生(或植物体内产生);都是微量、高效的有机化合物;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都是作为信息分子,对植物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
(1)绿色香蕉变黄是香蕉果实成熟的现象,而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是乙烯,故香在米缸中燃烧不充分释放出的物质是乙烯。现在常用的人工合成具有相同效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叫乙烯利。这些物质在以上事例中起到了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2)能够促进插条生根的激素是生长素,著作《种艺必用》中记载了这种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涉及的激素应是生长素。
(3)棉花摘心能使棉花亩产增加三四十斤,原因是棉花没摘心时有顶芽,存在顶端优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抑制,而对棉花去除顶芽,可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减少侧芽生长素的积累),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促进棉株多开花结实。
(4)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共同特点有:植物能自身合成产生(或植物体内产生);都是微量、高效的有机化合物;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都是作为信息分子,对植物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点睛】
本题是信息分析题目,意在考查植物激素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即可较容易做出这类题目。
24.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甩,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
①曲线a代表的激素是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
②用激素b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会引起茎叶生长速度过快,稻谷产量降低,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乙烯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
(3)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________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脱落酸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营养物质过多用于茎叶生长,向稻穗输送的营养物质减少
(2)反馈(正反馈)
(3)生长素类似物 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但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在植物萌发过程中激素a含量下降,说明是脱落酸,因为脱落能抑制种子的萌发,其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激素b应是赤霉素,赤霉素能促进茎秆的伸长,所以多次喷洒赤霉素后营养物质过多的用于茎叶的生长,而向稻穗输送的营养物质减少,所以稻谷产量降低。
(2)由题意分析可知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3)因为生长素类似物同生长素一样具有两重性,且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类似物较敏感,所以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此时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但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
【点睛】
巧辨反馈调节的种类
比较项目
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
调节方式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分析
25.科研人员为研究植物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植物茎伸长生长的作用,用豌豆黄化苗做了一系列实验,请回答问题:
(1)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IAA抑制剂和GA抑制剂处理豌豆茎切段,测量结果如下:
①两组实验中都有用IAA抑制剂或GA抑制剂为0的溶液处理豌豆茎切段的操作,其目的是________。图1中,低浓度(20 mg·L-1)的IAA抑制剂对豌豆茎切段的伸长生长可能具有________作用。
②图2中,随着GA抑制剂浓度的升高,对豌豆茎切段的________作用增强。
③综合分析,IAA和GA对豌豆茎切段的伸长生长起________作用。
(2)植物体内GA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步骤如下图所示:
①研究表明,IAA参与GA的生物合成,当缺少IAA时会抑制豌豆茎间细胞的伸长生长,推测可能原因是缺少IAA时无活性的GA20向有活性的GA1的转化________。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正确与否,做了如下实验:将豌豆的茎切段浸入含有14C的GA20的培养液中,施加适宜浓度的IAA或不施加IAA,后者茎切段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含有14C的无活性GA29,而前者茎切段中则是含有14C的有活性GA1。研究者采用了________技术追踪GA29的转化途径,结果表明IAA具有________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
【答案】(1)(空白)对照 促进 抑制 促进
(2)减弱(抑制) 同位素示踪 促进GA1的合成 促进GA3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激活GA3氧化酶)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图2两组实验均出现茎切段的伸长生长受抑制现象,表明IAA抑制剂和GA抑制剂具有协同作用(或都能抑制茎的伸长生长); 豌豆去顶后,从植物体内GA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步骤看出GA20在GA2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GA29(无活性),或在GA3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GA1。
【详解】
(1)①生物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在实验中,不加IAA抑制剂和不加GA抑制剂一组为对照组;从图中看出,在添加低浓度(20mg·L-1)的IAA抑制剂的条件下,茎切断的伸长量比对照组长,说明其对豌豆茎切段的伸长生长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②从图2看出,随着GA抑制剂浓度的升高,对豌豆茎切段的抑制作用增强。
③加入抑制剂后,生长受到了抑制,所以可以推测IAA和GA对豌豆茎切段的伸长生长起促进作用。
(2)①根据题干的信息“当缺少IAA时会抑制豌豆茎间细胞的伸长生长”,说明缺少了IAA,无活性的GA20向有活性的GAl的转化也减弱(或受到抑制)。
②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将豌豆的茎切段浸入含有14C的GA20的培养液中,是采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根据题干信息“后者(不施加IAA)茎切段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含有14C的无活性GA29,而前者(施加适宜浓度的IAA)茎切段中则是含有14C的有活性GA1”,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GA1的合成作用;图中GA1有活性,是由无活性的GA20经GA3氧化酶催化产生的,所以生长素通过促进GA3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来促进GA1的合成的。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生长素和赤霉素的相关知识,分析图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得出“IAA抑制剂”和“GA”抑制剂的作用,进而推断IAA和GA的作用,解答(2)时需要考生分析GA1的合成过程,结合IAA的作用进行分析。
26.据报道,某地农业示范园里,许多西瓜未成熟就竞相炸裂,引发人们的关注,初步调查发现西瓜的炸裂可能与使用膨大剂有关。膨大剂名为氯吡苯脲(CPPU),是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____________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在农业生产中一般都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________(至少2点)等优点。
(2)科学家以3H-CPPU处理植物,结果发现在豌豆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出现较强的放射性,提取分离具有放射性的物质,经鉴定发现是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受体),这一事实说明,CPPU是____________(选填“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但也给人们带来疑虑,即这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是否会危害人体健康?请以生长情况相同的幼龄小鼠肝细胞悬液为材料,以动物细胞培养液、CPPU可溶性液剂等作为试剂,设计实验探究CPPU能否抑制动物细胞的增殖,请简述实验思路__________。
【答案】(1)生长发育 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2)细胞分裂素
(3)取两份等量的小鼠肝脏细胞悬液,分别向其中加入含一定量CPPU可溶性液剂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和等量的普通动物细胞培养液,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种培养液中的细胞数目
【解析】
【分析】
(1)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一样,是一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功能的化学物质,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2)植物细胞中,只有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含有放射性,说明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含有3H-CPPU,可以确定3H-CPPU是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3)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有: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对照原则等,欲探究CPPU是否抑制动物细胞的增殖,自变量是CPPU可溶性液剂,培养液中的细胞数目是因变量,作为衡量CPPU是否抑制动物细胞增殖的指标。
【详解】
(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一样,是一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功能的化学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在农业生产中一般都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因为植物体内没有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2)分析题干可知,植物细胞中,经鉴定只有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含有放射性,说明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含有3H-CPPU,根据受体与激素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可以确定3H-CPPU是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3)欲探究CPPU是否抑制动物细胞的增殖,自变量是CPPU可溶性液剂,培养液中的细胞数目是因变量,作为衡量CPPU是否抑制动物细胞增殖的指标,因此以生长情况相同的幼龄小鼠肝细胞悬液为材料,设计实验探究CPPU是否抑制动物细胞的增殖,简单实验思路是取两份等量的小鼠肝脏细胞悬液,分别向其中加入含一定量CPPU可溶性液剂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和等量的普通动物细胞培养液,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种培养液中的细胞数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27.生长素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研究人员使用不同量的生长素处理某植物枝条,每个用量处理的枝条数都是50个。观察两个月后的存活枝条数、生根枝条数以及首次出根所需天数,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以外,还有细胞分裂素、乙烯和_______________等四类。
(2) 由图可知,不用生长素处理也会有1/5左右的枝条生根,但与其他组相比,较明显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确定生长素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还需要观测的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 在农业生产中,经常施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施用时,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价格、施用是否方便以及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即可)等因素,还要考虑施用时间、方式、浓度、次数及处理部位等问题。
【答案】(1)吲哚乙酸 赤霉素、 脱落酸
(2)首次出根所需天数较多
(3)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
(4)药物效果、药物毒性、药物残留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生长素用量,因变量有首次出根所需天数,第60天存活的枝条数,第60天生根的枝条数。
【详解】
(1)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和脱落酸五类。
(2)实验中不用生长素处理也有部分枝条生根,原因是枝条自身含有内源生长素,但是含量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故首次出根所需天数较多。
(3)一定量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枝条生根,若要确定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还需要观测的指标包括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等。
(4)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生长调节剂时,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药物效果、药物毒性、药物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还要考虑施用时间、方式、浓度、次数及处理部位等问题。
【点睛】
插条本身含有少量的内源生长素,故不用生长素处理也会生根。
28.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光合促进剂是一种可促进植物体生长和果实发育的调节剂。某科研小组用番茄为实验材料探究光合促进剂的生理作用,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与处理
观测指标
平均株高
(cm)
坐果数
(个)
叶色
平均单果重
(g)
甲组喷洒适量适宜浓度的光合促进剂
220.2
28.2
172.5
乙组喷洒
206.6
26.4
绿
156
(1)光合促进剂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植物激素,原因是____________。番茄体内和光合促进剂具有类似生理调节效果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因变量有____________个。乙组进行的实验处理的是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可推断甲组的叶色比乙组叶色____________(填“浅”或“深”),光合促进剂增加番茄产量的原因可能是促进了叶肉细胞中___________(物质)的合成。
(4)科研小组欲继续探究番茄生长过程中光合促进剂和脱落酸之间是否有拮抗关系,请将实验设计方案补充完整。
①将___________的番茄分为四等组甲、乙、丙、丁。
②对甲组植株喷洒适量适宜浓度的光合促进剂,对乙组植株喷洒___________,对丙组植株喷洒___________,对丁组植株喷洒___________。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的平均株高。
【答案】(1)不属于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自身产生的,而光合促进剂是人工合成的 生长素(或赤霉素)
(2)4 等量的蒸馏水(清水)
(3)深 叶绿素
(4)生长状况良好且相同 等量适宜浓度的脱落酸 等量适宜浓度的光合促进剂和脱落酸 等量的蒸馏水(顺序可颠倒)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促进剂的生理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喷施适宜浓度的光合促进剂,实验的因变量是叶片颜色、平均株高、座果数和平均单果重,光合促进剂的量和浓度、培养条件等属于无关变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对实验步骤进行评价和完善,并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获取结论。
【详解】
(1)植物激素是植物体自身产生的,而光合促进剂是人工合成的,故光合促进剂不属于植物激素;光合促进剂是一种可促进植物体生长和果实发育的调节剂,故番茄体内和光合促进剂具有类似生理调节效果的物质有生长素(或赤霉素)。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实验的因变量是叶片颜色、平均株高、座果数和平均单果重,有4个因变量。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促进剂的生理作用,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喷施适宜浓度的光合促进剂,喷施适宜浓度的光合促进剂的甲组为实验组,则乙组为对照组,对照组应该喷施与光合促进剂等量的蒸馏水进行对照。
(3)分析表中数据可推断甲组的叶色比乙组叶色深,光合促进剂通过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番茄产量。
(4)探究番茄生长过程中光合促进剂和脱落酸之间是否有拮抗关系,实验自变量是光合促进剂和脱落酸的量,因变量是番茄的生长状况。
①为了保证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一致,实验选择生长状况良好且相同的番茄分为四组甲、乙、丙、丁。
②实验遵循单因素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对甲组植株喷洒适量适宜浓度的光合促进剂,对乙组植株喷洒等量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对丙组植株喷洒等量适宜浓度的光合促进剂和脱落酸,对丁组植株喷洒等量的蒸馏水。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的平均株高。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促进剂的生理作用,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的理解应用及分析实验结果获取结论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精品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精品习题,文件包含5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讲义原卷版docx、5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优秀课时作业,文件包含5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学生版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docx、5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教师版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课后作业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α-萘乙酸是一种生长素类调节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