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精品达标测试
展开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和抗体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Na+ 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 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D.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虽然产生较多的乳酸,但不会引起血浆pH 明显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有:水分、盐、糖类、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等,细胞分泌物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如CO2、尿素等。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
A. 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和抗体都可以存在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B.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
C.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Cl-,K+主要位于细胞内,是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的主要离子,C正确;
D. 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人体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但由于血浆中HCO3-、HPO42-等缓冲物质的存在,不会引起血浆酸碱度的明显下降,D正确。
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内所有的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C.人体内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D.人体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B
【解析】A、人体的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A正确;
B、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B错误;
C、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C正确;
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
答案是B。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详解】
A、钙离子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呼吸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B。
4.下列各项中,不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的是( )
A.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多
B.患有肾小球肾炎症,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
C.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D.药物或食物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详解】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过多,导致尿量减少,但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
B、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
C、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
D、药物或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错误。
故选A。
5.人体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A.淀粉被消化分解成麦芽糖
B.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
C.多巴胺和胰高血糖素的合成
D.血浆蛋白与游离脂肪酸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外液是细胞的生活环境,也称为人体内环境,主要有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
A.淀粉被消化成麦芽糖发生于消化道内,属于体外环境,A错误;
B.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发生于成熟的红细胞内,B错误;
C.多巴胺是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是激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场所在细胞内,C错误;
D.血浆蛋白与游离脂肪酸的结合发生于血浆中,D正确。
故选D。
【点睛】
注意:血红蛋白只能分布在红细胞内,不能称为内环境中的成分;体内物质的有机信号分子的合成一定在细胞内,不可能发生在内环境中。
6.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和它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B.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
D.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内液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浓度增大,进而导致水从细胞内更多的流向细胞外;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溶胶。
【详解】
A、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则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减小,A错误;
B、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B正确;
C、 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溶胶,C错误;
D、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内液增多,D错误。
故选B
7.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循环、泌尿系统
B.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
C.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多数是血浆
D.激素、氨基酸、胰蛋白酶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和组织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通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形成血浆。
【详解】
A、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要经组织液、血浆等,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A正确;B、①是血浆,不是血液,血液包含血细胞,血浆不包含血细胞,B错误;C、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大多数是组织液,而不是血浆,C错误;D、激素、氨基酸属于内环境成分,胰蛋白酶是消化液,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故选:A。
8.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②主要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
C.IV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D.II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解可知,Ⅰ呼吸系统、Ⅱ消化系统、Ⅲ泌尿系统(肾脏)、Ⅳ皮肤,①表示消化吸收,②表示尿素等代谢废物的排出过程。Ⅰ是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Ⅱ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的结构,Ⅱ表示消化系统;Ⅲ表示泌尿系统,②表示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应为皮肤。
【详解】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胞血管壁,A正确;②表示经泌尿系统将血浆中代谢废物排出的过程,B正确;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该器官应为皮肤,并且是人体最大的器官,C正确;Ⅱ为消化道,其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被吸收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
【点睛】
关键在于熟悉人体内参与维持稳态的主要器官、系统的名称及其功能,进而正确识图解答。
9.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和血浆
B.①~③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激素主要存在于③中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直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是组织液,②是淋巴,③是血浆。
【详解】
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血浆,A正确;正常情况下,①~③构成内环境的主要部分,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激素主要存在于③中,组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少量的激素,C正确;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①处的液体会增加,D错误。
【点睛】
熟悉内环境的主要组成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是指①②④构成的细胞外液环境
B.①可以运输激素、气体、和代谢废物等
C.②处液体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
D.②处氧气浓度低于③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
由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④是淋巴.内环境是指①②④构成的细胞外液环境,A正确;①是血浆,可以运输激素、气体和代谢废物等,B正确;②是组织液,液体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C正确;②是组织液,氧气浓度低于①血浆处,但高于③处细胞内液,D错误。
11.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血液中的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bc段下降是由于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
【详解】
A、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A错误;
BC、初进高原缺氧导致细胞无氧呼吸增强,产生大量乳酸,但此时并非只进行无氧呼吸。进入高原一段时间后,机体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加,运输氧的能力增强,因此乳酸浓度降低,同时,血液中的乳酸可与缓冲物质 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B正确;C错误;
D、在bc段,乳酸与血浆中NaHCO3反应,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以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为背景,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呼吸、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尤其是血浆pH的调节机制,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过程,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明确ab段上升是由于无氧呼吸加强所致;掌握内环境中pH的调节机制,明确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12.下列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微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微静脉端进入血浆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关系:
1、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2、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3、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
【详解】
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而二氧化碳的情况与之相反,A错误;组织液与血浆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并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正确;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也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D正确。故选:A。
13.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不是内环境.
【详解】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正确;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②错误;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③正确;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组织液内,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④错误;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⑤错误;⑥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液体不是体液,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⑥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⑤⑥中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①③⑥。故选D.
【点睛】
本题是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的总结,规律总结: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生化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凡是只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都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生化反应也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14.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中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与蛋白质有关,其次与无机盐有关
B.C中渗透压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
C.A中缓冲物质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渗透压
D.图中A、B、C中稳态的维持均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完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在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中,①为毛细血管,②为毛细淋巴管,③为组织细胞;A为血浆,B为淋巴,C为组织液,三者均参与构成细胞外液。
【详解】
血浆中的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其中细胞外液中90%的渗透压来源于无机盐中Na+和Cl—,A错误;组织液中渗透压的调节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参与,其中体液调节中有激素参与,神经调节中有神经递质参与,B正确;血浆中缓冲物质主要是调节血浆PH,不是主要调节渗透压的,C错误;细胞外液中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完成,但不是每方面都是三个方面的调节共同完成,如血浆中PH的调节只靠体液调节维持,D错误。
【点睛】
易错选项A,血浆中的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其中细胞外液中90%的渗透压来源于无机盐中Na+和Cl—。
15.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①细胞中ATP和ADP的平衡
②Na+、K+平衡
③CO2、O2平衡
④体温平衡
⑤氨基酸平衡
A.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在内环境中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详解】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④体温调节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②Na+、K+平衡、③CO2、O2平衡和⑤氨基酸平衡属于内环境化学成分的平衡,①细胞中ATP和ADP的平衡不属于内环境,因此可选的为②③④⑤,C选项正确。
【点睛】
需要注意内环境在多细胞生物中指细胞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ATP和ADP的平衡通常伴随着化学反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场所通常在细胞内,且题中特指细胞中ATP和ADP的平衡,因ATP和ADP的平衡则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组织液和血浆成分相似,只是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C.肺泡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共通过11层生物膜
D.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详解】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人体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组织液和血浆成分相似,只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B错误。肺泡中的02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经过肺泡壁细胞:两层膜;进入血浆通过血管壁细胞:两层膜;进出红细胞,两层膜;出血浆通过血管壁细胞:两层膜;进入组织细胞:一层膜;进入线粒体,两层膜,共十一层。C正确。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理化性质及组成成分相对稳定。D错误。
17.下列有关正常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含有呼吸酶、Ca2+、血浆蛋白等物质
B.组织液大部分进入淋巴,少部分进入血浆
C.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D.乳酸与碳酸氢钠的中和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内环境稳态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血浆和组织液及淋巴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
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没有在血浆中,A错误;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血浆,少部分进入淋巴,B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C错误;乳酸与碳酸氢钠的中和反应发生在血浆中,而血浆属于内环境的一部分,D正确.
【点睛】
对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内环境稳态的综合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8.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
D.小部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据此答题。
【详解】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C错误;小部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9.下表为某成年人体检表上的几项血常规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名称
检查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红细胞计数
3.20↓
4.09~5.74
1012/L
血红蛋白
100.78↓
131~172
g/L
甘油三脂
4.21↑
0.48~1.88
mmol/L
葡萄糖
8.48↑
3.6~6.1
mmol/L
甲状腺激素
201.31↑
50~160
nmol/L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B.甲状腺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
C.此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
D.此人可能患贫血、甲亢、高血脂症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稳态维持的调节机制。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过少,导致贫血;血脂过高导致高血脂症;甲状腺激素过高,导致甲亢。
【详解】
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当干扰过大,会导致稳态失调,故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正确;甲状腺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B正确;据表中数据可知,此人血糖偏高,可能是一次吃糖过多,也可能是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也可能是胰岛素的受体被破坏,C错误;表中数据显示,此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偏低,甘油三脂和甲状腺激素偏高,故可能患贫血、甲亢、高血脂症,D正确。
【点睛】
只要仔细看表中数据,结合相关知识,即可做出判断。
20.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组织水肿
B.小肠腔内的葡萄糖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有生长激素、抗体等
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回流受阻,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A正确;小肠腔内的葡萄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一,人体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血液运送的物质(血糖、生长激素、抗体等),C正确;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而维持内环境稳态可以提供反应所需的物质与条件,如温度、酸碱度等,所以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包括细胞代谢产物、代谢废物及营养物质等;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掌握几种引起组织水肿的情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1.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判断其中的①—⑤分别是什么结构或体液,并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乳酸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6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分析题图:题图是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图,分析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红细胞,③是血浆;④是细胞内液,⑤是组织液。
【详解】
肌肉细胞缺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H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A错误;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不会引起③pH的显著变化,但会略微变化,B错误;血液中的氧通过红细胞运输,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所以通过红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内液,其中红细胞1层膜、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1层膜、线粒体2层膜,共6层膜,氧气由②向④处扩散,故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C正确;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⑤中含很少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概念和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2.分析图中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甲中蛋白质含量偏低,将会出现组织水肿
B.NaHCO3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
C.甲、乙、丙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D.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再被彻底氧化分解共需穿过3层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题图是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图,由题图可知液体甲可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为组织液,淋巴来自于组织液,经淋巴循环回到血浆,故可判断出甲、乙、丙分别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详解】
肝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故甲是组织液,则乙为血浆,丙为淋巴,当组织液蛋白质含量低时,水分会进入血浆,不会造成组织水肿,A错误B. NaHCO3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错误;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再被彻底氧化分解共需穿过5层生物膜,即5层磷脂双分子层,从血浆到组织液需要横跨血管壁,血管壁是单细胞构成,2层细胞膜,进入肝细胞要穿过细胞膜,1层膜,彻底氧化分解需要进入线粒体,线粒体有2层膜,共5层膜,即5层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结合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图,考查内环境及稳态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掌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解题的关键。
23.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①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②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
③D中混悬着一定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④正常情况下,ABD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血浆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
神经元属于组织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所以神经细胞将神经递质直接分泌到组织液中,因此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B中,①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②错误;D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因此D中混悬着一定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③正确;正常情况下,ABD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④正确.
故选D.
24.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②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③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恒定不变
④淋巴、组织液与血浆三者成分相同
⑤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A.①③⑤⑥
B.①⑥
C.①②④⑥
D.①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
①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①正确;②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也称内环境,②错误;③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不是恒定不变,③错误;④淋巴、组织与血浆三者的成分相近,但血浆含蛋白质的量远多于淋巴和组织液,④错误;⑤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发生改变,若内环境温度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降低,⑤错误;⑥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⑥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5.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1)图中共同构成内环境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2)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填标号)。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填名称)。
(4)②与③相比,③中含有的成分明显减少的是________。
(5)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血红蛋白 ②胃蛋白酶 ③尿素 ④ATP合成酶⑤载体蛋白 ⑥血浆蛋白 ⑦溶酶体酶
(6)某人因营养不良,②内的蛋白质减少,从而使_________的量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7)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4个系统包括消化、呼吸、________和________系统。
【答案】(1)②③④
(2)②
(3)组织液、淋巴
(4)蛋白质
(5)③⑥
(6)组织液
(7)正常生命活动 循环 泌尿
【解析】
【分析】
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图中①组织细胞,②血浆,③组织液,④淋巴。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②③④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2)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②。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4)血浆与组织液相比,组织液③中明显少的是蛋白质。
(5)①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②胃蛋白酶存在于胃液中,胃液不是体液,因此胃蛋白酶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尿素是血浆的组成成分之一,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TP合成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⑤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⑥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⑦溶酶体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③⑥属于内环境成分。
(6)若某人因营养不良,②内的蛋白质减少,则血浆的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组织液③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7)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四个系统。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图象,理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间的关系。
26.如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字母)
(2)试以简短的语言概括胰腺组织细胞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关系:_____________。
(3)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健康人构成胰腺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分泌不同的物质,如:消化酶、胰岛素,其中_______能进入血液。
(5)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1)组织液 血浆 淋巴 A和C
(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3)血液中CO2浓度比细胞中低
(4)胰岛素
(5)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其中A液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B液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C液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A组织液和C淋巴。
(2)胰腺组织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代谢废物均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
(3)CO2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需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血液中CO2浓度比细胞中低。
(4)消化酶属于胰腺的外分泌部合成并分泌的,通过导管分泌到消化道,胰岛素属于胰腺的内分泌部分泌的,直接进入内环境,由血液运输,故消化酶和胰岛素中的胰岛素能进入血液,消化酶不能进入血液。
(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网络。
【点睛】
本题结合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种液体的名称;还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等相关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答题。
27.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A~D中[ ]____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A、B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
(3)如果①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D中细胞需要穿过____层膜;②表示C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
(4)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并没有使pH值发生明显变化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
(5)肝细胞与A、C处氧气浓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
(6)维持血浆的渗透压无机盐离子主要是___________,高钠饮食会提高血浆的渗透压,进而使更多的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组织液和血浆,导致体重的增加和血压上升。
【答案】(1)C 组织液
(2)A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
(3)5 循环和呼吸
(4)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CO2增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将多余的CO2排出体外 (5)A>C>肝细胞
(6)钠离子和氯离子 渗透或自由扩散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综合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
据图示可知,B为单向循环,故为淋巴;淋巴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故A为血浆,C为组织液,D为细胞内液,①为排出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②为从外界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1)组织液即C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A、B即血浆和淋巴的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淋巴中蛋白质相对较少。
(3) O2由肺泡到细胞内液中需要穿过一层肺泡壁细胞、两层毛细血管壁细胞、一层细胞膜,共5层膜; 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由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
(4)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这是体液调节;血浆CO2浓度升高刺激呼吸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呼吸加深、加快,将多余的CO2排出体外,所以血浆pH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5)由于氧气从血浆扩散到组织液再到细胞内液,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A>C>肝细胞。
(6) 溶液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液中微粒的数目有关,血浆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数量最多,所以维持血浆的渗透压无机盐离子主要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水以渗透或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
【点睛】
血浆pH依赖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维持;判断体内不同部位氧气或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小,按它们自由扩散或扩散的方向判断,它们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进行的。
28.下面甲图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乙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医学上的“空腹”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小时内禁食,其原因是_____。
(2)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_____。
(3)乙图中的____(填序号)共同构成细胞外液,乙图中____(填序号)的氧气浓度最低。
(4)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____(填序),血中的葡糖分子被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____层磷脂分子。
(5)如果乙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
(6)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
【答案】(1)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无法判断是否正常
(2)相对的
(3)①③④ ②
(4)④ ⑥
(5)氧气和营养物质等
(6)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肌酐含量高于正常值,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说明肾功能可能有障碍;血清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患糖尿病。
【详解】
(1)因进食可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判断是否正常,因此在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的变化是相对的。
(3)乙图中①为淋巴,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它们三者共同构成细胞外液,乙图中的②为细胞内液,因组织细胞不断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因此②的氧气浓度最低。
(4)血清属于血浆的范畴,所以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④所示的血浆中。血清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细胞②利用,则至少穿过2层组成毛细血管壁的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一层组织细胞膜,共计3层细胞膜,每一层细胞膜都是由1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因此至少穿过6层磷脂分子。
(5)如果乙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随血液从A处流向B处,氧气和营养物质等不断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进而被肌肉细胞吸收,因此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和营养物质。
(6)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点睛】
理清内环境组成成分、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内环境的动态变化、血糖平衡调节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以题意和图示信息为切入点,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29.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a、b、c表示人体不同系统,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b分别表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c和______________系统。
(2)一般情况下,人的体液中O2浓度较低的是__________(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这是因为在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CO2。CO2从组织细胞进入组织液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_____(会/不会)使血液pH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答案】(1)呼吸 消化 循环
(2)细胞内液 自由扩散
(3)不会 血浆中一些缓冲物质可以中和乳酸
(4)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通过系统a、循环系统与外界完成气体交换,a应是呼吸系统;通过系统b养料进入循环系统,b应是消化系统;通过c排出代谢废物,c应是泌尿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
(2)氧气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利用,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故细胞内液的氧气浓度较低。二氧化碳在细胞内的线粒体基质中产生,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
(3)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易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排出体外,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故血液pH不会发生明显降低。
(4)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所以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进行。
【点睛】
本题结合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物质跨膜运输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定的概念,掌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0.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a表示呼吸系统,c表示_________________。
(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的调节网络下进行。
(4)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______层生物膜。
(5)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乙中,B液为_________,其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7)图甲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泌尿系统、皮肤
(2)降低(或下降) 缓冲物质(或NaHCO3 )
(3)神经—体液—免疫
(4)5
(5)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6)血浆 HCO3-、HPO42-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各种器官和系统共同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制。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详解】
(1)据图可知,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系统、皮肤,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
(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生成的乳酸钠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进而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所以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进行。
(4)外界中的O2要经过肺泡壁(进和出,一层细胞2层膜)、毛细血管壁(进和出,一层细胞2层膜)、红细胞膜(1层膜)才能进入红细胞内,所以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5层膜。
(5)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只能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输,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
(6)图乙中,B液为存在于血管中的血浆,其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7)图甲表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内环境,即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点睛】
氧气穿膜层数计算时容易忽略肺泡壁、血管壁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
生物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精品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生物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精品一课一练,文件包含第4章章末检测-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课后培优练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第4章章末检测-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课后培优练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优秀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优秀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第2章章末检测-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课后培优练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第2章章末检测-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课后培优练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第1章章末检测-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第1章章末检测-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