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34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778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34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778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34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778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34张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7786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34张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7786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34张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7786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34张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7786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34张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77862/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论语》十二章,朗读课文,赏析课文,检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论语》十二章
了解孔子及其《论语》思想。熟练诵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解读各则语录,了解语录内容。把握论证手法,体会课文内蕴。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墨家、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医家。三大哲学体系——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
孔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仁”是礼、乐的基础。礼的核心是秩序,乐的核心是和谐。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②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读准字音:八佾(y ì ) 文质彬彬(b ī n ) 迩之事父( ě i ) 譬如(p ì ) 子罕(h ǎ n ) 未成一篑(ku ì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状后),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言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第一章: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好学”的表现:。第一是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第二是在言行上做事勤勉、说话谨慎;第三是虚心请教,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仁”与“礼、乐”的关系。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性的东西。礼、乐都是在仁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仁,礼、乐都将失去意义。
第二章:礼、乐以“仁”为基础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
对“义”、“利”的不同认识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判断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孔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
孔子用“堆土成山”和“平整土地”的比喻,说明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而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有仇,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堪,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颖,愿意实践这些话。
“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说,“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
阐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其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到别人身上。
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孔子说:“年轻人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讽刺时政。从近处讲可以懂得怎样侍奉父母,从长远将可以懂得如何侍奉君主。而且能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孔子明确地道破《诗》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大作用。所谓兴、观、群、怨,指仁的感情和情绪,而事父、事君则指《诗》的社会功能。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饱,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 ,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懂得仁义之道,当晚为它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 , 。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 。5.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 。
7.孔子在《论语·子罕》中由平整地面作比,点出: , 的道理。8.孔子在《子罕》中认为 , , 才能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 9.《颜渊》中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条目有“ , , , ”自勉。
解释下面标红的字词1.敏于事而慎于言2.就有道而正焉3.君子喻于义4.见贤思齐焉5.质胜文则野6.文质彬彬
7.士不可不弘毅8.未成一篑9.天下归仁10.非礼勿视11.其“恕” 乎1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而1、敏于事而慎于言2、就有道而正焉3、人而不仁4、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任重而道远6、而由人乎哉7、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8、死而后已
克己复礼: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
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4.1《论语》十二章课堂教学ppt课件,共60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孔子通晓六艺,《论语》,《论语》写作背景,食动词吃饭,求追求,居居住,安安逸,敏勤勉,而表并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4.1《论语》十二章教课课件ppt,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化常识,孔子简介,时代背景,了解《论语》,合乎礼,仁德完美的个人修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