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中感悟,积累运用,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感受生活中有许多相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难点分析
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
讨论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激趣,引读导入
出示主题图(课本第46页)
让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加法算式,认识乘号、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3+3+3+3+3=15
提问:这个算式中加数都是几?表示什么?
(加数都是3,表示5个3连加的和是15)
小结:求5个3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作5×3=15,算式中的“×”叫做乘号(先写“/”,再写“\”)。乘号与加号“+”、减号“-”一样,都是一种运算符号。5×3=15读作5乘3等于15(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也可以写作3×5=15,这个算式怎样读?(3乘5等于15)
板书:5×3=155 乘3等于15
3×5=153 乘5等于15
(2)让学生尝试把黑板上的另外两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6+6+6+6=24
4个6相加,4×6=24或6×4=24
2+2+2+2+2+2+2=14
7个2相加,7×2=14或2×7=14
2.拓展延伸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桌面上的24根小棒分成几个几相加的形式,再根据你所分的列出乘法算式。
方法1:分成3堆,每堆8根,3个8相加,列式3×8=24,8×3=24。
方法2:分成4堆,每堆6根,4个6相加,列式4×
6=24,6×4=24。
方法3:分成2堆,每堆12根,2个12相加,列式2×12=24,12×2=24。
(让学生观察、讨论:乘法算式中的数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师:根据你们发现的规律,说一说如果求10个4相加,同学们怎样来列式呢?还可以怎样列式?那同学们更愿意用哪一种方法来解答呢?为什么?
小结: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四、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1.你能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1) 4+4+4+4=□×□
3+3+3+3+3=□×□
4个6相加
6个4相加
2.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
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小结:求几个相同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当堂练习,课堂总结,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4 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直接引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