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案设计
展开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利用已有的相关数学知识,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初步理解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内在的算理,能用分拆(分解)一个因数的方法,正确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乘法。
2. 能力目标:
在探究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理过程中,培养算法思维,在比较不同的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法过程中,体会算法的优化。
3. 情感目标:
主动参与不同的算法交流活动,增强合作意识,能用估算结果,检验计算结果,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0×14 = 20×12 = 5×3+2×3=
6×12 = 13×2 = 4×4-2×4=
二、创设情景:
师:瞧:动物运动会的团体操比赛开始了。看,小刺猬们上场了!(多媒体)
你从图上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每行12只,排成14行。
要我们求共有多少只小刺猬参加团体操比赛?
师:那怎样来列算式呢?(14×12)
师:为什么要用乘法来计算呢?(求14个12连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一起学习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出示课题)
三、学习与探究:
1. 师:谁能来估一估,参加团体操比赛的小刺猬大约有几只?你是怎么想的?(同桌两人轻声讨论)
2. 全班讨论算法、交流算法并板演(体现算法的多样)
师:那14×12到底等于多少呢?你们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本领来算呢?请你用算式表示出你的算法,然后根据你的算法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请把书打开,翻到P14页,你和书上哪个同学的算法相同,还有哪些方法你没想到的?请在组内交流。(学生看书,巩固方法)
生:我的算法和小丁丁的相同:我是把12分成10+2,14×12就等于14×10+14×2,最后得到168。(教师出示算式)
小丁丁:
14×12 小巧: 14×12
= 14×10 + 14×2 = 14×3×4
= 140 + 28 = 42×4
= 168 = 168
小亚:
14×12 小胖: 14×12
= 20×12 - 6×12 = 5×12 + 9×12
= 240 – 72 = 60 + 108
= 168 = 168
师:对这几种方法还有意见吗?还有谁的答案不是168的?
小结:你们讲的都很好,你们真会动脑筋,我们可以用学过的本领来计算出 14×12的结果。计算的结果是在我们刚才估算的范围里吗?
师:那这些方法是不是在每道题目中都适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一起练习两道题目。
4. 试一试: 23×15 43×37 (体现算法优化)
师:第一题你是怎么算的?(可以用多种算法)
师:那第二题呢?谁愿意来交流?第二题有没有用连乘方法的?为什么?(两个因数都不能分拆成两个一位数的乘积)
师:所以像小巧这种连乘的方法并不适用与所有的算式。(指黑板说)
小结:小胖的方法也不是很简便。看来小丁丁和小亚的方法都能适用与任何式题。那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呢?说说你的理由?(减法会碰到连续退位,容易减错。)
四、巩固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要来比一比了,看谁计算的又对又快。
计算: 17×29 47×73 52×61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学设计,共4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提出问题,尝试交流,解决问题,再次尝试,揭示规律,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二、 用两位数乘除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二、 用两位数乘除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出问题,进行尝试,运用方法,巩固练习,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