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运用发展,总结质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探索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横式计算。2. 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分拆的多样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3. 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计算过程,培养他们的算法思维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横式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选择最合理的分拆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 呈现小刺猬参加团体操表演的情景图。师:瞧!动物运动会的团体操比赛开始了。小刺猬上场了!每行12只,排了14行。共有多少只小刺猬参加团体操比赛?谁会列式?板书:14×122. 请你估一估,参加团体操比赛的小刺猬大约有多少只?交流:14×10=140 参加团体操比赛的小刺猬大约140只,比140只要多。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 那究竟有多少只小刺猬参加了团体操比赛?你能想办法算一下吗?(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14×12 14×12=14×3×4 =14×10+14×2=42×4 =140+28=168 =168 14×12 14×12=20×12—6×12 =5×12+9×12=240—72 =60+108=168 =168[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不仅让学生交流算法的思路,还让学生进行了互相学习。]2. 比较上述4种算法,你认为哪一种算法最方便?3. 小结:第二种算法即将其中一个因数分拆成整十数与一位数,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将两个部分积相加,这样计算又方便又好。[让学生在通过观察比较的过程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优劣。第二种算法的好处是使学生更能理解乘法的算理,同时也为后面的竖式计算奠定基础]三、运用发展、巩固新知1. 练一练: 43×37尝试计算。交流算法。2. 完成练习题 17×29 47×73 53×67=17×20+17×□ =47×□+47×□ = = = == = =3.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1)26×42 38×72 54×29 =20×42+6×42 =38×7+38×2 =54×30-54 =84+252 =266+76 =1620-54 =336 ( ) =342 ( ) =1566 ( )[通过对判断题的辨析,让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又预防”的目的。不仅能巩固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别能力。] 小结:这些判断题除了用分拆的方法来检验其是否正确,还可以用估算直接来帮助我们检验。四、总结质疑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组内互相交流)[通过组内交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目标制定依据,板书设计,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提出问题,尝试交流,解决问题,再次尝试,揭示规律,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