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部编版语文四年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带目录)附单元概要、知识点汇总

    2022年部编版语文四年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带目录)附单元概要、知识点汇总第1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四年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带目录)附单元概要、知识点汇总第2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四年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带目录)附单元概要、知识点汇总第3页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部编版语文四年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带目录)附单元概要、知识点汇总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部编版语文四年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带目录)附单元概要、知识点汇总,共3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附单元概要分析、知识点归纳
    单元目录
    9 短诗三首
    繁星(七一)
    繁星(一三一)
    繁星(一五九)
    10 绿
    11 白桦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第三单元
    9 《短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个 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体会诗歌的韵味,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三、教学策略
    四年级学生在此前已经接触过现代诗,但是对现代诗特点了解相对模糊。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通过探究学习,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进而实现用“繁星”学习现代诗特点、用现代诗特点学习“繁星”诗意诗情的融合统一。
    四、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歌,释义诗题
    1.出示单元导语,引出课题。
    2.自由读诗,明确诗序。
    3.简介作者,解释“繁星”,指导书写。
    4.指名朗读,提示“啊”的音变。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短诗”特点,简介作者,了解选文中序号的意思与来历;指导“繁”字的笔顺、结构书写,强调易错笔画,学生巩固练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环节一:朗读《繁星》(一三一)
    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读出节奏:感知“光”“香”“响”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环节二:朗读《繁星》(一五九)
    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环节二:朗读《繁星》(七一)
    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过渡:读着读着,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你还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呢?
    【设计意图】“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由学生相对熟悉的古诗入手,与现代诗形式与内容异同的比较,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初步发现现代诗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相对自由的特点。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三)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环节一:想象《繁星》(七一)
    1.延长顿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
    2.补白想象:指导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3.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4.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
    环节二:想象《繁星》(一五九)
    1.想象“风雨”:想象“天上的风雨”是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2.经历“风雨”:想象“心中的风雨”又会是遇见什么事情呢?
    (预设:困难、挫折、痛苦……)
    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通过探究和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理解“永不漫灭”“风雨”等词语的含义,领悟诗歌的内容。为升华情感做“支点”。
    (四)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环节一:悟情《繁星》(一五九)
    1.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2.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补充资料,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
    ◎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
    ◎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 母亲啊……
    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冰心自传》
    ◎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往事》
    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环节三:悟情《繁星》(七一)
    1.品悟月明:月是中国人心中的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谁言寸草心……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
    【设计意图】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通过读出想象为“支点”进一步探究发现现代诗的情感。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意境,触景生情,情动辞发,反复朗读,层层递进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将积累背诵巧妙地融于情境之中。
    (五)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1.仿写诗句,唤起自我感受。
    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 )的( ),
    藤萝的叶下, ( )的( ),
    母亲的膝上。 ( )的( )。
    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
    3.朗读仿写,分享自创“繁星”。
    4.挥动星卡,齐背三首《繁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朗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设计意图】诗歌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心底开花。通过有梯度,有层次地探究式学习,读出节奏,感受现代诗的音乐性;读出想象,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读出情感,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的特点,将习得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孩子大胆创作,激发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风雨: 狂风暴雨
    繁星 困难 挫折 痛苦
    心情、对母亲的依恋
    对大海的眷恋、感激
    五、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注意朗读的教学。
    通过有梯度、有层次地探究式学习,读出节奏,感受现代诗的音乐性;读出想象,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读出情感,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
    2. 注意读写训练。
    学习现代诗的特点,将习得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孩子大胆创作,激发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到生活中。
    不足之处:
    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10 《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教学难点 :
    在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出示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
    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
    4.全班齐读课题。
    5.这篇文章的作者,你了解他吗?(艾青)
    艾青简介(略)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
    (1)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 节拍 整齐 集中 墨绿 嫩绿 淡绿 粉绿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叉”,后鼻音“瓶”。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重点指导:
    【出示课件】
    交叉:方向不同的几条线或条状物互相穿过。
    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
    指挥:指导演奏的人。
    整齐:有秩序,协调一致。
    重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互相覆盖。
    (4)指导书写。
    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本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的笔画,端正、工整地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出示课件】
    教师重点指导“瓶、挤”
    “瓶”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瓦”,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横折弯钩不要写得太长。
    “挤”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上面是“文”,不是“夊”。3. 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
    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风一吹,就随着节拍整齐地飘动在一起。

    板块三、梳理内容,明确结构
    1.学生分组讨论,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每一段的意思。
    2.学生汇报,教师明确:
    第一段(1-3小节):写到处都是“绿”。
    第二段(4~5小节):具体介绍“绿”的静态和动态。

    板块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徜徉在绿色的海洋,看到了各种绿色,感受到绿的奇妙,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3遍。
    (2)课下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2.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 节拍 整齐 集中 墨绿 嫩绿 淡绿 粉绿 挤在一起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春天有各种各样的绿,这些绿给作者什么感觉?下面我们跟着诗人艾青的脚步来到绿色的春天,体会春的美妙。
    板块二、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1.听着录音(最好配有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板书:黑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节: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二节),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自己轻声朗。指名读。全班齐读。
    5.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知道“出”是什么意思吗?(不同寻常)
    6.齐读第一、二小节。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朗读课文三、四、五小节。
    (1)轻声地、自由读三、四、五小节。
    (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随机:第三小节:
    (1) 出示说话练习。
    说一说:
    风中的 是绿色。
    雨中的 是绿色。
    阳光下的 也是绿色。
    (学生挑选其中一个交流)
    (2)指名读,全班齐读。
    第四节:
    (1)【出示课件17】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板书:挤、 重叠、交叉)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节:
    (1)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板书:按着节拍飘动)
    预设:这是因为,一阵风吹来,使所有的物体都随风摆动。
    预设:这是作者看到风吹过后,春天的景物随风摆动,那么和谐,整齐划一。
    (2) 出示说话练习。
    说一说:
    一阵风吹来,小草__________________,柳条__________________,树枝__________________。
    (3)指读,师范读,全班读。
    板块二、拓展运用,读写训练
    1.拓展运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2试背课文。

    【板书设计】
    绿
    黑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对绿的赞美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对春的热爱
    挤、 重叠、交叉
    按着节拍飘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在本课的教学中,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可对于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因此,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不足之处:
    只有少数同学想象比较丰富,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需在“学以致用”上下工夫。还有,通过学生的问答和听写反馈可以看出,我在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更新,应在读文品悟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







    11 《白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猜谜语:花下树旁正相会(打一树名)。
    你猜出来了吗?(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赞美白桦的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白桦》这首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白桦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就是白桦树。(出示白桦树图片)
    3.简介作者(略)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
    生字:绣 潇 绽 朦 胧 晖 徜 徉
    桦 涂 茸 穗 寂 霞 抹
    词语:白桦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朦胧 寂静 朝霞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穗”,翘舌音“绽 徜 ”。
    ②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绣 潇 穗 霞”
    “绣”左窄右宽,第九笔是横折折折钩。
    “潇”左窄右宽,注意第十笔之后的笔画是:竖 点 点 撇 竖。
    “穗”左窄右宽,两部分部分组成“禾+惠”。
    “霞”上窄下宽 ,上面是“雨字头”,不是“雨”,下面注意书写笔顺:横折 横 竖 横 横 横折 横 横撇 捺。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重点指导:
    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
    姗姗来迟:比喻走得缓慢从容。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或来得很慢。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毛茸茸:细毛丛生的样子。
    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4)齐读词语。
    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的笔画,端正、工整地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
    (二)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1.本文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写了什么?
    《白桦》一诗一共有4个小节,
    第一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节写了白桦在雪花中的美。
    第三节写白桦在朦胧的寂静中的美。
    第四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
    1.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四、课堂小结
    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收获?
    读这首诗,认识并会写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通了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1.听写词语:白桦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朦胧 寂静 朝霞
    2.《白桦》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现在请大家翻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诗歌。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1)看到的是“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2)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3)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洁白的流苏 灿灿的金晖 姗姗来迟的朝霞
    晶亮的雪花 银色的光华 白雪皑皑的树枝
    预设:
    (1)这是一棵白桦树,枝头毛茸茸的,一串串花穗起绽放,洁白的流苏美如画。
    (2)傍晚,这棵白桦树在在灿灿的金晖中,闪着晶亮的雪花。
    (3)早晨,姗姗来迟的朝霞,又在白雪皑皑的树枝上抹了一层银色的光华。

    三、再读课文,总结特点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3.诗歌有什么特点?
    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板书设计】
    白桦
    看到:披银霜,绽花穗
    想到:高尚人格
    情感:热爱之情
    新诗:高度概括 抒情言志
    丰富的想象 具有音乐美

    【教学反思】
    作者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成功之处:
    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然后围绕“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细读诗歌,合作探究交流。接着“借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入理解诗歌。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诗歌内容之后,我还注意“总结区别现代诗、古诗的区别,总结现代诗的特点。”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不足之处:
    不过,教学这篇诗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句子,学生体会得还不够深入。今后应该先让学生自己体会,再课上交流,并带有感情地朗读,对句子的理解就会深入了。




    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会认“炫 垢”等7个生字及其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由读到写,学会描写一种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正是我们出去走走的好时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2、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润过 凉爽 温柔 炫耀 尘垢 胆怯 绽透 饰彩 曝着阳光 涉过 赤脚 涉过 圆晕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
    3.指名读,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呢?(雨过天晴的时候,风景很美,告诉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走走。)

    三、品词析句,欣赏美景
    1.轻轻读一读全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把这些景物圈起来。(教师板书)
    预设:小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儿……
    2.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小路、小草、小白菊,还有凤蝶儿,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请默读诗歌,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样景物?为什么?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1)默读,写感受
    (2)同桌交流
    (3)大堂交流
    小路:凉爽又温柔
    师:走在这样凉爽而又温柔的小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孩子们,你想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小草:新绿
    师:小草儿已没有了往日的尘垢,这时候看起来是这样的生机勃勃,听一听,小草在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小白菊:不再胆怯,试试寒,试试暖,一瓣瓣地绽透
    理解“绽透”(看图片)
    指导朗读
    凤蝶儿:自在闲游(看图片)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孩子们,你们的想象丰富极了,你们用最纯真的心灵写着属于自己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到小径中去走走吧。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诗人戴望舒去欣赏了大自然,我们也用自己的想象让大自然更丰富起来,这个周末,孩子,你想去哪里呢?我们也来写一首《在天晴了时候》,然后在周末怀着快乐心情出发吧!
    六、板书设计
    在天晴了的时候
    泥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儿——美丽
    赤 携 踏 涉——快乐
    推开 晕皱 闲游——舒适

    七、教学反思
    1.采用多种形式诵读诗歌,在朗读中抓住关键词语想象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色,感受诗歌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想象凤蝶儿自在闲游的样子,根据所给的提示进行仿写。学生的想象很丰富,用优美、凝练的语言写出了凤蝶儿翩翩起舞、快乐嬉戏、自在闲游的样子。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搜集整理和合编小诗集,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并号召每个同学都积极主动参与。
    教学难点:
    1.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2.表情手势要自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了一些关于诗歌的知识和故事。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走近诗歌,去了解更多有关诗歌的知识和趣事呢?你想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综合性学习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2.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有哪些与诗歌有关的故事或轶闻趣事?
    3.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4.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地了解诗歌,但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有限,搜集的资料也会有限,我们全班同学为何不一起合作,共同来轻叩诗歌的大门呢?那要如何才能合作完成呢?(导出拟定活动方案,分工合作,明确职责,各施其能等。)
    5.今天我们一起轻叩诗歌大门吧!
    二、师生合作,共商计划
    1.师: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想想,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戏称作战方案)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引导:
    (1)如何组成小组
    (2)确定哪些活动内容
    (3)如何开展活动
    (4)拟定活动计划应该包括的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人员职责等
    (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44页。
    4.学生自由学习P44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对拟定活动计划有哪些帮助?)
    4.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汇报读懂哪些要求。(围绕“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
    (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制定计划,修订完善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执行落实,开展活动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展开行动,进行综合性学习。
    (一) 合作编小诗集 
    1.可以编写哪些内容?
    预设1:可以编写收集来的诗歌。
    预设2::可以编写自己写的诗歌。
    预设3:还可以编写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
    2. 该怎么编排?
    (1)可以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角度给诗歌分类。
    (2)配上插图。
    (3)给诗集取个好听的名字,制作封面和目录,在班级里展示。
    (板书:分类 配图 取名 封面 目录)
    (二)举办诗歌朗诵会
    1.选择诗歌。
    小组讨论:选哪几首诗歌来朗诵,采用什么形式朗诵更精彩。
    3. 怎样召开班级诗歌朗诵会。
    (1)推选班级主持人。
    (2)安排好节目顺序。
    3.对朗诵者提出要求:
    (1)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感情。
    (2)表情、手势要自然。
    (板书:语气恰当 表情、手势自然)

    五、课堂小结
    本次综合性活动,我们学会了编诗集, 学会了朗诵诗歌,更学会了创作诗歌,课下希望大家多多阅读一些优美的小诗,也多多创作一些优美的小诗,争做小诗人!

    【板书设计】
    轻叩诗歌大门
    合作编诗集 :分类 配图 取名 封面 目录
    举办诗歌朗诵会:语气恰当 表情、手势自然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次综合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增长了学生诗歌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能力,成效是多样的。最大的收获是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多项活动,都有自己的收获。同学们写的诗,虽然稚嫩、粗糙,但都发挥了大胆的想象,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想只要学生勇于创作,乐于抒发即可。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水平,一定会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不足之处: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也有不少的困惑。本次活动结束后,我静下心来仔细想了想:我们开展的此次活动是否很好地完成了全部教学任务,这样的课怎样上,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些目标像收集整理诗歌,背诵诗歌,举行诗歌朗诵会等还好把握,对于欣赏诗歌这样的目标,比较难操作,也比较难把握。因为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它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对古诗的赏析,浅则三言两语,深可洋洋洒洒千万言。而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阅读范围不广,理解能力有限,很难真正去欣赏一首古诗。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些教学目标,还有待思考。















    第三单元概要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短诗三首》《绿》《白桦》和《在天晴了的时候》4首诗歌组成。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不同的意境,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了解诗歌的特点,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4篇诗歌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比如,《短诗三首》中的提到的“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写出了对母亲的依恋;《绿》中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写出了对绿的感受和热爱;《白桦》中通过对白桦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具有白桦精神的守林人的赞美。《在天晴了的时候》描写了作者看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表达作者对雨后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本单元课后题安排了收集诗歌资料,制作摘抄本的作业。如《短诗三首》课后“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准备一个摘抄本,抄写下来,写明作者及出处。《白桦》一文中,收集诗歌,交流自己的摘抄本。
    (3)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本单元有一个“综合性学习”要求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3.本单元教学建议:
    教学本单元诗歌,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9短诗三首
    本课介绍了三首冰心《繁星》诗集中的小诗,重点是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表达的情感。
    2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诗歌。2.合作交流感受。
    10绿
    本文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绿,重点是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理解诗人的感觉,想象诗人描写的意境。
    11白桦
    本文主要写白桦,重点是感悟白桦的美和品质。
    2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白桦的品质特点。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本文描写了作者看到雨过天晴的景象,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解决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读后的感受。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本次综合性学习是学会合编小诗集,举办朗诵会,重点是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的表达的情感。
    1
    1.合作编小诗集。
    2.举办诗歌朗诵会。
    语文园地
    本次学习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认识了几个古代文人,学习了生字。了解描写颜色的短语,学会仿写新诗,积累理解几句名言。重点是练习写诗歌片段,理解并积累名言
    2
    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2.小组合作探究法完成练习。






    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易混的多音字


    zhōng(中间) dǎo(摔倒)
    zhòng(中奖) dào(倒影)


    zhāo(朝霞) pù(曝晒)
    cháo(皇朝) bào(曝光)


    yūn(头晕) chóng(重叠)
    yùn(晕车) zhòng(重量)
    chā(交叉) mǒ(抹杀)
    叉 chǎ(四脚八叉) 抹 mò(抹不开)
    chà(分叉) mā(抹布)
    二、易读错的字
    漫灭(màn) 波涛(tāo) 拥挤(jǐ) 交叉(chā)
    绣花(xiù) 潇洒(xiāo) 朦胧( méng lóng)
    金晖(huī) 徜徉( cháng yáng) 炫耀(xuàn)
    污垢(gòu) 胆怯(qiè) 赤脚(chì)
    阴霾(mái) 涉过(shè) 晕皱(yùn)
    姗姗来迟(shān) 白雪皑皑(ǎi)
    三、字形
    1.形近字
    漫(漫游) 藤(瓜藤) 膝(膝盖)
    慢(快慢) 腾(腾飞) 漆(漆黑)
    萝(萝ト) 瓶(瓶子) 挥(挥手)
    箩(箩筐) 饼(饼干) 晖(金晖)
    绣(绣花) 潇(潇洒) 穗(麦穗)
    锈(生锈) 箫(箫笛) 惠(恩惠)
    又(又是) 济(经济) 沫(泡沫)
    叉(交叉) 挤(挨挤) 抹(涂抹)
    2.听写词语。
    繁星 藤萝 波涛 墨水瓶 墨绿
    嫩绿 淡绿 粉绿 集中 交叉
    教练 指挥 整齐 节拍 白桦
    潇洒 花穗 朦胧 寂静 朝霞
    毛茸茸
    四、词语积累
    1.近义词
    漫灭——磨灭 思潮——思绪 集中——聚集
    出奇——稀奇 交叉——交织 仿佛——似乎
    朦胧——隐约 徜徉——徘徊 胆怯——怯懦
    炫耀——夸耀 尘垢——污垢
    2.反义词
    集中——分散 整齐——凌乱 寂静——喧哗
    朦胧——清晰 胆怯——勇敢 凉爽——炎热

    五、课文理解
    1.《繁星》(七一)说明了母亲的爱是伟大而慈祥的,让作者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
    《繁星》(一三一)运用排比、反问句式强调大海对自己的巨大影响,从而抒发热爱大海的情怀。
    《繁星》(一五九)是一曲母爱的颂歌,表现了诗人作为女儿对母亲那种炽热、真挚的感情。
    2.《绿》用朴素的语句写下了绿的美。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3.《白桦》写出了白桦的挺拔与高洁,透露出作者对白桦的喜爱与赞美,表达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在天晴了的时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描写了小径雨后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