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第2课时课后测评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这句话中的“具体”是指( )
A.感性具体
B.思维具体
C.既包括感性具体,也包括思维具体
D.具体的认识对象
【解析】选B。话中“具体”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由此可知是思维具体,故应选B项。
2.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其目的在于( )
A.获得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B.获得对事物的外部形象的认识
C.获得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
D.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
【解析】选D。A、B两项是就感性具体而言,C项就思维抽象而言,均不符合题意。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故选D项。
3.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这说明( )
①纯粹理想化的状态并不存在
②理想化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③提纯能够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
④分离不需要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①错误,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人们能够排除各种干扰,创造出“理想液体”。“理想液体”既是提纯的结果,也是在思维中设想的特殊状态、理想情形,②③均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
4.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该是( )
①某一认识领域里最复杂、最高级的概念
②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整个世界的一切矛盾
③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
④是认识深化的环节,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①②观点错误,因为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把这个“胚芽”扩展开来,就能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对象。
二、非选择题(10分)
5.刘旭海到林中游玩,见到了大量蹦蹦跳跳的松鼠,觉得非常可爱。回到家后,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松鼠的种类、生理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又通过对市场行情的考察,他觉得养殖松鼠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决定办松鼠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他和松鼠亲密接触,对松鼠的习性、生长发育、生活规律、市场需求量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养殖场越办越红火,由一家到多家,由本地到外地。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思维具体的内容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具体的内容,包括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两个阶段,在与材料相结合得出本题答案。
答案:(1)刘旭海从在树林中觉得松鼠可爱到查阅资料了解松鼠各方面的知识,体现了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觉得可爱”属感性具体;查阅资料了解松鼠各方面的知识属于对松鼠某些方面的本质的把握,应属于思维抽象的认识。
(2)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松鼠各方面的知识到办松鼠养殖场属于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阶段。在实践中检验、发展、补充理论知识,对松鼠有了更加全面和具体的了解,从而在整体上具体地把握了松鼠的本质和生长规律,达到了思维具体。养殖场由一家到多家、由本地到外地的发展就是思维具体的最好证明。
(10分钟·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6.弗兰西斯·培根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取原料,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句话的寓意是( )
A.感性具体是对现象的认识,思维抽象是对本质的认识
B.感性具体和思维抽象都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C.思维抽象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把握必须既要充分占有感性材料,又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思维抽象有赖于感性具体
【解析】选C。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并对之进行加工制作。
7.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段话说明了( )
A.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B.认识要由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
C.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质
D.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解析】选B。材料中“能”与“不能”,“用”与“不用”,“近”与“远”分别是真相与假象,“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说明仅仅认识现象不可靠,还必须认识本质和规律,即由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本身观点都正确,但与材料不符合,故不选。
二、非选择题(10分)
8.有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一个苹果从树上落到了地上,引起了牛顿的思索:苹果在树上,哪个方向都可以飞去,为什么偏偏坠向地面,一定是地面和苹果相互吸引。由此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来,牛顿借助万有引力定律又描绘了宇宙万物的运动景象。
(1)从苹果落地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思维的什么阶段?从万有引力定律到描绘宇宙万物的运动景象又是思维的什么阶段?(6分)
(2)这两个阶段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关系怎样?(4分)
【解析】注意题目考查的是思维的两个阶段,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而描绘万物的过程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过程;阐明两个过程的关系。
答案:(1)前者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阶段,后者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阶段。
(2)思维过程中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基础,但是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对事物的认识是零散的、片面的,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认识还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维中再现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掌握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正确地运用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测试题: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测试题,共10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第1课时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第1课时课堂检测,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把握适度原则第2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把握适度原则第2课时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