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课件28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410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课件28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410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课件28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410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课件28张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4100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课件28张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4100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课件28张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4100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课件28张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4100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课件28张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4100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道冠古今,徳配天地,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统承羲皇,源启洙泗,报徳报功,百王崇祀。——陈凤梧《圣贤赞·孔子赞》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修订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后来《乐》亡佚了,便成为五经。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它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本章讲的是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礼记·儒行篇》中说:礼节者仁之貌也,歌乐者仁之和也。礼即礼制,是中国古代以“三礼”为蓝本,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礼仪制度,也是当代礼仪礼貌的根本。乐即乐律,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乐构成中国古代维系社会制度的一种手段。在孔子看来,礼乐之所以能够维系社会秩序,其根本是因为礼乐的存在是人类内心道德情感的要求。即内心的仁德是礼乐的根本,礼乐是人们内心仁德的外在表现。因此,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
内在的本质精神是一切制度形式的根本
3、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和践行自己理想的制高点——即“仁”。这里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价值观。
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其行事时不按义与不义、该与不该,而按有利无利、利多利少。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内心标准——义,所以能够“泰而不骄” “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处有,可处无”“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这些差别都源于标准不同:义利之辨。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终身学习。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朱子集注》里面讲到,“文质不可以相胜。然质之胜文,犹之甘可以受和,白可以受采也。文胜而至于灭质,则其本亡矣。虽有文,将安施乎?然则与其史也,宁野。”如果是质之胜文,这个人是一个老实憨厚的人,但是没有什么文采,这种人还可以造就。可见,质地很重要,做人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质地。
文质不可以相胜,就是指它们要均衡,哪个都不能够过多。但是两者比较起来哪个更重要?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饱,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 ,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懂得仁义之道,当晚为它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 , 。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朝闻道 夕死可矣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自勉。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弘毅”指的是远大的志向、坚忍的品质,这是完成学业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因此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朱熹注:“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夫子之言,盖出于此。言山成而但少一篑,其止者,吾自止耳;平地而方覆一篑,其进者,吾自往耳。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不论做事还是为人,贵在持之以恒。功亏一篑也好,持之以恒也罢,关键都在于自己。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阐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其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恕”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也是“修己”。
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是孔子对《诗》的评价,也是《诗》的价值提现中最精炼简洁且全面的观点。孔子认为《诗》中包含一切为人的准则,是人类感知的最直观,最真诚且最全面的集合。在孔子看来,《诗》是人性的启蒙、道德的领导、开阔见识的窗口。
1.学习《诗经》的七点好处:“ ”2.写文章要文采和质朴相得益彰的两句话: “ , ”。3.一个人如果失去仁爱之心,再怎么学习礼乐也没用“ , 。 , ”。4.做到四点才能称得上好学之人,这四点是:“ , , ,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人而不仁 如礼何 人而不仁 如乐何
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一、不求安饱,就有道而正:好学二、礼乐应以仁为基础三、执着追求仁道四、义利观:重义轻利五、虚心学习,自我反省六、文质兼备,方为君子七、仁为己任,意志坚强八、为山平地,持之以恒九、智、仁、勇成就君子人格十、克己复礼为仁十一、同理心的重要性十二、《诗》的社会功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苏秦)读书欲睡, 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以忽乎哉?”(《战国策·秦策》)1.为什么苏秦认为不能忽视“势位富贵”?2.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孔子的富贵观与苏秦的富贵观。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材料二: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1.材料一中,“足食”和“去食”分别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为政思想?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孔子和孟子对待战争的异同。
1.苏秦认为世态炎凉,一个人贫穷时连父母都会看不起,而富贵时连亲戚都感到畏惧,所以不能忽视“势位富贵”。2.(1)孔子的富贵观:以仁义为重,安贫乐道;追求富贵要合乎道义。(2)苏秦的富贵观:以富贵为重,通过个人奋斗以求富贵。
1.“足食” 体现了孔子的富民政策,“去食”体现了得到百姓信任的重要性。(点睛:要结合上下文和所学孔子为政主张分析)同:孔子和孟子对战争的取舍都是以“民本”(或“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异:孔子希望用“仁义"代替战争,“足食”“民信之”远比用兵重要,先“去兵”表明对战争的否定。孟子认为只要符合老百姓的意愿和利益,使百姓远“避水火”,就可以使用战争的手段。
高中4.1《论语》十二章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4.1《论语》十二章课堂教学ppt课件,共60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孔子通晓六艺,《论语》,《论语》写作背景,食动词吃饭,求追求,居居住,安安逸,敏勤勉,而表并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背景图ppt课件,共1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