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比的意义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比的意义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比的意义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比的意义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提示,学情预设,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为了突出“比和比例”的独立性、重要性,修订后的教科书把比单独设为单元。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
    “比的意义”的教学是以富有教育意义的“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例子为载体,引出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接着以这几个比为例,说出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教科书联系学生学过的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相应的性质,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科书涉及的比的应用,主要是按比分配。所谓按比分配就是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由于比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的基础知识安排在分数的乘、除法后面教学,既能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为以后教学比例、圆周率、百分数及其相关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生在一至五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除法的意义与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会进行分数乘、除法计算,会解答有关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按一定的比稀释清洁剂、加工混凝土”等与比相关的现象已不陌生。因而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感受比的含义和特征,进而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按比分配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一定感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
    1.联系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比的后项不能为0与除数、分母不能为0是一致的,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求比值与求商、化简比与约分、按比分配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是一致的,等等。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新问题,得到新结论。教科书在例题、“做一做”以及练习的设计和编排上非常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做”,同时还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2.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不仅有利于生成新知识,也能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为此,教学时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并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也应注意,揭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宜求全、求深。◎教学笔记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8~49内容及“做一做”第1、2题,完成教科书P52“练习十一”中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2.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提示】
    教学时,一方面要利用此素材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利用此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教育等,在数学课程中实践全面育人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比”
    课件展示教科书P48上方描述及图片。
    师:杨利伟在太空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比较它们的长和宽,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相差关系的两个问题:长比宽多多少厘米?宽比长少多少厘米?
    预设2:倍数关系的两个问题:长是宽的多少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认识“比”
    1.同类量的比。
    师: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倍数关系?
    【学情预设】预设1:可以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
    预设2:也可以用“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
    【学情预设】有学生会说出“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教学笔记
    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能随便调换两个数的顺序吗?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理解15比10表示长和宽的比,而10比15表示的是宽和长的比。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同,所以不能随便调换两个数的顺序。
    师:你能举出像这样的比吗?
    【教学提示】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多举出生活中关于比的实例,加深他们对同类量和不同类量两种具体的比的意义的理解。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举出例子,如:我们班男生有25人,女生有22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5比22,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22比25。
    【设计意图】通过用比的方法分别对长度和人数这两组数量的比较,增强学生对同类量的比的感知与体验。
    2.不同类量的比。
    (1)出示课件。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①读题理解题意,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②独立解答,说清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③尝试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学情预设】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2)生活中不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习题。
    师:你能写出这个比吗?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能写出这个比是28比3,少数写错成3比28。教师注意纠正。
    三、沟通联系,理解“比”
    1.抽象、概括比的意义。
    (1)师:观察上面的例子,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比都表示相除的关系,但前两组的两个量,相比的是同类量;后两组的两个量,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师:想一想,路程与时间的比可以表示哪个新的量?(速度)
    (2)归纳比的概念。
    师小结: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板书)
    ◎教学笔记
    【设计意图】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并对比有了初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两个同类量的比与两个不同类量的比进行观察、比较,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发现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在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概括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比的本质意义,从而使学生对比的概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教学提示】
    教学时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需在交流汇报时适时点拨即可。
    2.比的读、写法和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P49内容,看看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学习,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①比的写法和读法。
    “∶”是比号。15比10记作15∶10,读作“15比10”。
    ②比的各部分名称。
    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板书:
    ③比值的求法和表示方法。
    比值=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师:请你观察板书,想一想,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
    【学情预设】比表示两个量的相除关系。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整数或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概念之后,有关比的知识还有很多,都是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教师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将零散的、复杂的知识点梳理得清晰、明确、深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3.沟通联系。
    (1)师: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①小组讨论: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和分数中的什么?
    ②学生自主填写下表。(课件出示表中内容)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笔记
    ③全班交流订正。
    ④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a∶b=a÷b=(b≠0)
    教师指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15∶10也可以写成,仍读作“15比10”。
    (2)师:0能不能作比的后项?(不能)为什么?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足球赛中会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
    【学情预设】学生知道“0”不能作比的后项,但对于足球赛中的“2∶0”解释不清。
    教师及时补充:足球赛中记录的“2∶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它们之间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设计意图】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除法和分数间的关系学生掌握得较好,因而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会很难,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提示】
    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比的意义,使学生知道两个量(甚至多个量)的比表示的是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四、解决问题,应用“比”
    1.课件展示教科书P49“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说求比值的方法。
    2.课件展示教科书P49“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填空。
    (2)组织讨论:你是怎样求出比的前项和后项的?
    3.课件展示教科书P52“练习十一”第1题。
    (1)学生自主填空,教师巡视提醒:有的量没有直接给出,需要计算出来,例如,航空模型小组的女生人数。
    (2)指名汇报。对于不同类量的比,可让学生说说它表示的具体含义。
    (3)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比的前项和后项是有顺序的,前、后项所表示的量与数据之间必须一一对应。
    4.课件展示教科书P52“练习十一”第2题。
    (1)学生自主判断。
    (2)同桌交换看法,说说判断的方法。
    (3)集体交流订正。
    5.课件展示教科书P52“练习十一”第3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全班汇报,总结方法: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等于比值。
    ◎教学笔记
    【设计意图】第3题是求比值的练习题。4个比的前、后项的数据形式各异,有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也有小数与分数混合的。通过练习,既能巩固比值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又可以进一步熟练掌握整数、分数、小数混合的除法和乘法计算,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15∶10=15÷10=32前项比号后项比值a∶b=a÷b=ab(b≠0)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从实际出发,由“神舟”五号发射引出课题,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活跃,并能积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方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学教科书的方式,因为自学教科书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分数的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教科书、板书、课件有机地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作业设计
    见《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32第三题。
    三、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参考答案

    相关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1课时 比的意义_西师大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1课时 比的意义_西师大版,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六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八教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八导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说课稿_西师大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说课稿_西师大版,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六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八教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八导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学以致用,本课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