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说课稿_西师大版
展开一、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西师版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第四单元第一部分比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的内容,是本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会求比值。
2.过程能力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知道比与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初步理解比与分数,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分数、除法的联系。
四、说教法 、学法
说教法:
本节课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除法的基础上教学比的意义,目的使学生对比有整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理解比的意义。
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说学法: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人意识,我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始终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探讨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的合作中进行恰当的学习活动,有时也能产生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升华……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人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几个主要环节。
(一)新课导入
首先出示例1的表格,教师让学生观察表格,然后谈话,你从表格中了解到什么信息?每两个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都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能找到每两个数量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针对学生所答,及时做出引导评价。
教师接着引导,我们会用加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合并关系。会用减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也会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表示两个量间数量关系的方法,揭示课题——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从家到学校所以的时间和路程)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教学比的初步认识及比的读、写方法。
教师让学生观察例1中的表格,根据表格中信息写出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学生用分数或除法表示表中两个量之间倍数关系之后,教师给予鼓励。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写出的算式,揭示: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接着举出教材的例子,揭示比的读法和写法。(比如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 5÷4=,我们就说,张丽和李兰所用时间的比是“5比4”,可以写成 5:4 或 ,读作:5比4。)
教师接下来说明,比是除法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它也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只是形式不同。
然后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自读教科书例1内容。
问题:①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②你都知道了关于比的哪些知识? ③5比4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那4比5呢?
学生自学后根据问题谈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紧跟着教学例1之后的“试一试”。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评价。
学生汇报之后教师追问:为什么张丽与李兰所用时间的比中5是比的前项,而在李兰与张丽所用时间的比中5又是比的后项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一个数量与另一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教师可以提出:5分钟、4分钟都表示什么?(时间) 5分钟、4分钟都表示时间,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然后让学生观察“试一试”中的最后一个问题。
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①求的是什么?②谁和谁进行比较?③路程和时间谁除以谁?
④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不是)
⑤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产生一个新的量:速度)
通过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总结出结论:两个数量的比可以是同类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
【设计意图:在出示例题后,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去研究、探索、讨论、概括、总结,实现了自主学习,这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比的意义之后,教学求比值。
教师通过例子:5∶4表示什么?4∶5表示什么?它们的结果是什么?
揭示: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
此时可提问:你知道怎么求比值吗?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求出试一试中的各个比的比值。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讨论: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学生简单交流后汇报。(比的后项不能为零,因为在求比值是比的后项是除数,除数不能为零。)
教师给予鼓励。
最后探讨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分组讨论,议一议:比、分数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师生共同总结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探讨比、除法、分数的联系,促使了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探究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新知
本环节设计一下两个问题:
1.处理教材第51页课堂活动第(1)小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5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其中中国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与全球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的比是1∶5。
你从所提供的信息中找到了哪些关于比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何想法?
(2)图示呈现:两杯糖水,第一杯中糖与水的比是2:50;第二杯中糖与水的比是3: 50。哪一杯糖水更甜?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后,集体订正评价。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十四第1题。
指出下列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评析。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对比的意义有一个进一步的理解,并且能够熟练准确地的求出一个比的比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归纳总结
本环节我采取了师生对话的方式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谈话:今天这堂课,学习之后,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1:我们想知道的东西,都得到解决了。
生2:我认识了比,知道了它的意义与写法。
生3:我认识了比,并学会了比值的计算。
生4:比实际上就是除法,只是形式不同。
这节课上,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让我们为自己鼓掌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教师的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说板书
比的意义
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形式,又叫做比。
5 : 4 = 5 ÷ 4 =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 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这个比的比值。
【设计意图:在本节课的板书中,我利用简洁明了的形式,形象的反映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的发展过程,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3课时 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说课稿_西师大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3课时 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说课稿_西师大版,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六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八教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八导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3课时 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_西师大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3课时 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_西师大版,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六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八教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八导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4课时 较复杂的按比例分配问题_西师大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4课时 较复杂的按比例分配问题_西师大版,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六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八教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八导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