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共4页。
第3单元 角的度量第5课时 解决问题课题解决问题新授课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相关概念,区分5种不同的角,用量角器和三角尺正确地量角、画角;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2.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表达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发数学思考,渗透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巩固有关线和角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技能。教学难点初步感悟图形的性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三角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案1.复习导入,探究新知1.谈话: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有关线和角的知识?预设:线段、射线和直线;角的分类;量角;画角2.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学得可真不少,那么学习了这些新知识,有什么用呢?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数学上和生活中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量一量(1)课件出示教材P44页第3题。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所佩戴的红领巾是队旗的一角,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队旗,量一量队旗上的角。学生小组合作,互相指一指这5个角,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独立量角后交流。展示量角过程,交流量角方法及结果。师:量角时要注意什么。(2)课件出示教材P44页第4题。师: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观察图中的角,有什么发现?预设:∠1和∠2可以组成一个平角;每相邻两个角合起来是一个平角。师:想一想,至少量出几个角,就能知道每个角的度数。预设:一个钝角、一个锐角。(3)课件出示教材P45页第10题。师:估一估,图中的角大约多少度?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预设:∠1=45度;∠2在140度到150度左右;∠3=60度师: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学生结合图形说明,量角、验证。2.画一画(1)课件出示教材P44页第5题。师:你能画出同样大的角吗?和同伴说说你的想法。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2)课件出示教材P45页第8题。学生独立画图后,交流检查。师: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预设:画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要通过A、C两个端点。画射线,前面的字母是端点,可以向另一个方向无限延伸,要通过B点。师:画好的图形中有几个角?是什么角?学生自己在图上标一标,小组内说一说。3.算一算(1)课件出示教材P45页第7题。学生先观察、思考、独立试做,组内交流想法。师:说说你是怎么快速算出来的?预设1:量出各角度数。预设2:根据图形特点,算出各角度数。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课件出示教材P46页第15题。师:你有什么发现?预设:第一幅图:∠1、∠2分别与∠3可组成直角;第二幅图:∠1、∠2分别与∠3可组成平角。学生独立试做,组内交流。预设1:量出各个角的度数。预设2:因为∠1、∠2和同一个角合起来的度数相等,所以∠1、∠2也相等。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2.布置课后练习。教学板书解决问题量角,画角,算角教学反思本课时我主要是为学生创设自主梳理知识要点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使散落的知识点汇集成知识网络,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对课本练习题的讲解,从量角到画角到算角到最后的找规律,层层深入,逐步巩固学生对角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应用于生活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身影。使学生自然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发现规律、说明理由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教师点评和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