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展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讲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这一节安排了1道例题和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已知两个加数求和的解决问题,第2题和第3题是由第1题变换条件和问题而形成的减法关系的解决问题。教材力图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引出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由加减法中各数的对应关系,得出减法是加法逆运算的结论。
二.学情分析:
认知分析:四年级孩子已经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提供的生活中的情境,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归纳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概括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难度比较大,学生难以概括,特别是平时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更是不易。
能力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猜想、推理、归纳等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需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经历概括总结加、减法意义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通过比较、概括等活动,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解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间的互逆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加法的意义:
1.(眼神交流,注意语气语调)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啊,带来这样几幅图,看大屏幕,请大家看图列式。(指名3名学生)
想好了吗?想好了,请举手。第一幅你来,50+20=70(箱)(板书)好的,
第二幅你来,20+22=42(人)(板书)好的,
第三幅呢?你来,30+5=35(千克)恩,好的。
(如果第三幅错了,——接话,算式不对。你说?)
同意吗?
教师板书算式:50+20=70(箱)
20+22=42(人)
30+5=35(千克)
2.师:哎,这些算式都是用加法来算的,(停顿)谁能结合图来说一说,为什么都用加法来计算呢?(学生上台来指一指)
第一幅谁来说说看?好,第二幅谁来说?第三幅谁来?说的不对,多叫几个。
(结合情境图,手势线段图)
3.师:哎,那什么是加法呢?
学生马上说出来,接话——大家同意吗?
4.师:是啊,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就叫加法。(边说边贴板书)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全班齐读)
5.师:在加法算式中,这些数叫——(板书:加数),这些数叫——(板书:加数),那这些呢?——和(板书:和)
(二)减法的意义:
1.师:刚才咱们研究了加法算式,现在你能根据这幅图,用其中的信息,编一道用(语气要有激情)减法解决的的问题吗?
预设1:70-20=50(箱)为什么用减法?
预设2:70-50=20(箱)为什么用减法?
(两个算式都要出现,并板书)
2.师:现在谁能概括来说一说什么是减法?(学生说出来,接话——大家同意吗?你来说?)
师:是啊,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边贴边说)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全班齐读)
3.在减法算式中,70叫做——(板书:被减数),这两个叫做——(板书:减数),这两个呢?——(板书:差)
4.出示另外2副线段图:
师:关于减法,大家已经有了新的认识。现在这2副图你能列出算式吗?(42-20=22(人) 35-30=5(千克))第二个算式问为什么用减法 讲解时快
师:通过列算式,大家有什么发现吗?(求部分数和相差数都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生说不出,第1个说第2说——接话说 看来第一题是求部分数,第二题是求相差数的,它们都可以用——减法算式。好的,谁来说说看。
师:原来大家想法都是一样的。求部分数和相差数都可以用减法计算。
(三)理解加减法的联系以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1.师: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你能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啊?(四人小组说一说)
预设:加法中的和是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是加法算式中的加数,差是另一个加数。
接话:哎,大家发现了吗?(手指板书)
师:谁还想说?
预设:加法和减法是相反的两个算式,接话——是啊,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逆运算)
2.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你能找找在加法算式中,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吗?
随机贴板书(和=加法+加法,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师:在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你也会找吗?还有补充吗?
随机贴板书(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小结:回顾一下,刚才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了什么啊?
预设1:学习了什么是加法?接话——学习了加法的意义。真棒!还有呢?——减法的意义,还有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边贴板书边说)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知识一起来解决下面的问题。有信心吗?
二.练习
1. 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28+19=47 67-55=12 850-239=611 △ + □ =○
47-19=
47-28=
第一步:校对,同意吗?(点大屏幕校对)
第二步:提问:△ + □ =○ 这一题,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是和,□是加数,△是另一个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猜猜我是几?
(1)200与300的和就是我。 (2)540减去我得260。
(3)我减去572就是498。 (4)我加上560得800。
(5)720减去250就是我。 (6)129加上我,再加上91,就是990。
第(2)、(6)题说说你的想法?
过渡语:看来大家对各部分间的关系掌握的很好了,接下来看看大家的反应能力,选一选。
3. 选一选。
(1)学校图书馆买来漫画书240本,漫画书比连环画多20本,故事书比漫画书多20本,240+20表示的是( )第一题谁给我们读读题!
A.连环画有几本? B.故事书有几本?
C.漫画书和连环画共有几本?D.漫画书和故事书共有几本?
为什么选B?学生解释,——接话,看来,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
(2)下面不能用算式52-38解决的是( )
你说?(A)为什么?(因为是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B呢?(部分数)已知总数和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用减法。——恩,好的。
说不出,提示后,谁来说
C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接话,对啊,求相差数用减法计算。真棒!
D呢?(结合线段图,比52少38的数是多少?)是不是呀?(是)——接话,是呀,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读题的时候,停顿一下,他做得对不对呢?哎,我可以下面方法中的谁来进行检验呢?
师:谁来说?为什么?逐个解答
A.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B C 都是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师小结:看来,我们可以利用加法算式中的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检验。
(4)最后一题,准备好了吗?
好,老师有3个选项,第一,计算17-8等于多少,可以这样想8+9=17,17-9=8
第二,根据25-6=19,可以得出25-19=6
第三,已知△+□=○,那么○-□ =△, ○-△ = □
哎,下面三个选项,不能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的哪一个呢?
4.列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
340+190= ☆254+297= 586-98= ☆712-455=
5. 解决问题
亮亮有了一些钱,买钢笔花了35元,妈妈又给了他50元,他又买了一个文具盒,花了22元,这时亮亮还有37元。亮亮原来有多少钱?
三.全课总结。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六.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 逆运算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
运算,叫做减法。 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50+20=70(箱) 70-50=20(箱)70-20=50(箱)
22+20=42(人) 42-20=22(人)
30+5=35(千克) 35-30=5(千克)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七.课后反思
课一开始就以学生熟悉的线段图入手,用简洁的谈话明确学习任务,为开展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解决3个线段图的问题候,以“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让学生经历“由50与20合并成一个数,用加法计算——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要用加法算——概括出加法意义”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
尽管学生对减法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从本质上认识减法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进行了对比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后面2个算式是反过来的,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概括减法意义的教学难点。同时,通过对比,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构建“逆运算”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关系。
减法意义的引导部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活学生对加减法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概括总结意义打好基础。
“逆运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先由学生进行回顾、观察、比较、交流,再由老师整理归纳,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结论。让学生从加法到减法,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感悟理解数学结论的过程。
对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总结,以“加减法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怎样求加数?”“怎样求被减数和减数?”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整理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式。由此,提升学生对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的思想熏陶。
数学四年级下册1 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1 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共6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共2页。
数学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