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某同学需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
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
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70g
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B.盐酸C.氯化钠溶液D.酒精溶液
3.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 ℃,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4.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B.
C.D.
5.已知室温下NaCl的溶解度约为36g。现称取3.6g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转移等步骤,除去泥沙得到精盐。下列操作正确且合理的是
A.AB.BC.CD.D
6.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7.在下列仪器中,可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B.烧杯C.集气瓶D.量筒
8.向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 g NaCl固体和12 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A.20%B.22.5%C.25%D.30%
9.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硫酸钠和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10.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a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D.将a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1℃,有20g固体析出
二、简答题
11.下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_______;30℃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
(2)80℃时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写一种)。
(3)某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铈杂质,分离提纯硝酸钾的操作是:配成高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12.某小组同学欲提纯粗盐(只含氯化钠和少量泥沙)样品,实验过程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数据如下。
(1)3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
(2)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依据_____________的性质进行提纯。
(3)最终提纯所得精盐质量偏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选填编号)。
a 操作II中食盐未完全溶解就进行操作Ⅲ
b 操作Ⅲ中有滤渣漏入承接液体的烧杯
c 操作II、IV实验过程中有物质溅出
d 操作IV蒸发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4)溶解粗盐时,加入20°C水合适的量约为_____________(选填“20”、“30” 或“50”) mL。
(5)称取4.5g提纯的精盐,可配制质量分数为0.9%的食盐溶液______________g。
三、推断题
13.A、B、C、D、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为红棕色粉末,B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和D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图中“一”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
(2)D属于______(填物质类别)。
(3)D与E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
(4)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14.如图所涉及的物质及反应都是初中化学所学知识,其中B、C、M、J为气体,E、H为常见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物质J的用途: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反应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5.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酒精中,获得紫红色溶液。
(1)碘的酒精溶液中,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酒精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16.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
(1)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________(用字母序号表示)。
(2)选用 ________(填“10”、“50”或“5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3)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
(4)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
17.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
(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________组;
(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的质量之比________;
(3)求表中a的值为________;
(4)求表中m的值____。
18.在一定温度下,将36g硝酸钾完全溶于204g 水中,将所得的溶液分为二等份,计算:
①每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②取第一份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原来增加一倍,可以蒸发掉多少水;___________
③取第二份溶液向其中再加入7.5g 硝酸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
19.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放入烧杯中,将80g9.8%的稀硫酸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试计算:
(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
(2)反应所消耗的硫酸溶液质量;
(3)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20 ℃
40 ℃
水
109 g
129 g
酒精
17.3 g
40 g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转移
温度(°C)
10
20
30
40
60
溶解度/g/100g水
35.8
36.0
36.1
36.4
37.1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8.7
7.4
6.1
5.8
参考答案:
1.A 2.A 3.D 4.B 5.B 6.B 7.B 8.A 9.D 10.D
11. 硫酸铈 硝酸钠 60% 添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冷却结晶(降温结晶)
12. 36. 1g/100g水 过滤 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 ac 30 500
13. Fe 碱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和碱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或[
]
14. H2 供给呼吸 冶炼金属
15. 碘 酒精 下层颜色较深,上层颜色较浅 甲
16.(1)DBAEC
(2)50
(3)加快氯化钠溶解速率
(4)偏小
17.(1)一、二(2)5∶1(3)105.5(4)1.25 g
18.(1)15%
(2)60g
(3)20%
19.(1)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100%=58.0%;
故答案为:58.0%;
(2)参加反应锌的质量=10g-5.8g=4.2g
解:设共消耗的硫酸溶液质量为x
解得:x≈64.6g
答:共消耗硫酸溶液的质量是64.6g;
(3)参加反应锌的质量=10g-6.1g=3.9g
设前三次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放出氢气质量为z
y=9.66g
z=0.12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5.1%
答: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为15.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