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下第一单元第7课时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下第一单元第8课时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下第一单元第10课时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下第二单元第1课时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下第二单元第2课时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一 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公开课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第16页的第12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提示
在实际生活中,也常常遇到一些具有这种数量关系的问题。特别是路程问题比较接近生活,教材安排了王刚和李红相向而行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解读题意,画线段图分析题意,并列出方程解答,总结此类实际问题的特点迁移其它问题。教学时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列方程解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量间的相依关系,以及“相向而行“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经历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难点
能将相遇问题的方法迁移解决相遇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复习题。
1.师傅加工零件80个,比徒弟加工的2倍少10个,徒弟加工多少个?
2.小红买了3块橡皮檫5支圆珠笔,共用去8.5元,每支圆珠笔的价钱是1.4元,每块橡皮擦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更正。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提取信息。
出示课件:教材第16页,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呈现:王刚家与李红家相距840米,王刚去给李红送书,为节约时间,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王刚平均每分钟走63米,李红平均每分钟走57米,几分钟后两人相遇?
师:观察图片,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收集信息。
分析出:知道了两个人的速度和路程。
这道题是求相遇问题。
引导学生说说相遇问题。
2.分析与解答。
(1)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理解题意。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写一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交流线段图的画法,
在班内交流师进行指导李红 王刚
(2)根据线段图,试着分析
数量关系 840米
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的交流预设:
(1)(王刚的速度+李红的速度)×相遇时间=总路程。
(2)王刚的速度×相遇时间+李红的速度×相遇时间=总路程。
3.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
(63+57)×x=840
4.学生独立解方程,并进行口头检验。
5.回顾反思。
师:你是怎么解决这道相遇问题的?
学生回答预设:
(1)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2)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列方程。
……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归纳、总结出方程的解法,并且掌握方程检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三)巩固新知:
出示题目:两车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城同时相向而行,2.5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6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先读题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2)列数量关系,并解题。
师:相遇问题中求速度的应用题,列方程解比较简便,列方程求速度、时间等问题时,首先要根据以前学习的相遇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再正确地解答。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方程。并说一说方程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解: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
(63+x)×2.5=360 63×2.5+x×2.5=360
63×2.5+x×2.5=360 157.5+2.5x=360
157.5+2.5x=360 157.5+2.5x-157.5=360-157.5
157.5+2.5x-157.5=360-157.5 2.5x=202.5
2.5x=202.5 X=81
X=81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
(四)达标反馈
1.写出下列应用题中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甲乙两人分别从东西两村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步行5千米,乙每小时步行4千米,3小时后相遇,求东西两村的距离.
(1)5×3 ;
(2)4×3 ;
(3)5×3+4×3 ;
(4)5+4 ;
(5)(5+4)×3 .
2.两城相距600千米,客货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几小时两车相遇?(列方程解题)
3.甲、乙两人从相距24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已知甲每小时行50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列方程解题)
答案:(1)相遇时甲行的路程。
(2) 相遇时乙行的路程。
(3)东西两村的距离
(4)甲和乙的速度之和
(5)东西两村的距离
解:设x小时两车相遇. 3.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70x+80x=600 50×3+3x=240
150x=600 150+3x=240
150x÷150=600÷150 150+3x-150=240-150
X=4 3x=90
X=30
(五)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预设:
我理解了相遇问题。
我能用画线段图的方式理解题意。
我学会了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
师: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同学们都要做有心人,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相信大家都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六)布置作业
1.口算。
32=( ) 0.2×0.4=( ) 6÷0.6=( )
0.12=( ) 0.81÷0.9=( ) 1.52=( )
2. ( )×时间=路程 ( )×速度=路程 路程÷( )=时间
3.方程7x+5=47的解是( )。
A.x=6 B. x=5 C.x=7
4.解方程。
12÷x=4 2x+1=7新|课 |标 |第 |一| 网
5.两城相距48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城相对开出,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用方程解决问题)
6.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4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后相遇,已知甲比乙每小时多走2.5千米,则甲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用方程解决问题)
7.甲、乙二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1.6小时相遇.已知甲比乙每小时多行2.5千米,求甲的速度。(用方程解决问题)
.8.A,B两城相距150千米,甲乙两人同时骑自行车从两地相对出发,甲每小时行16千米,4小时后,两人还相距30千米, 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用方程解决问题)
答案:1. 9 0.08 10 0.01 0.9 2.25
2.速度 时间 速度 3.A 4.x=3 x=3
5.解: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 6.解:设甲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
85×3+3x=480 2x+(x-2.5)×2=45
255+3x=480 2x+2x-2.5×2=45
255+3x-255=480-255 4x-5=45
3x=225 4x=50
x=75 x=12.5
7.解:设甲的速度为x. 8.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1.6x+(x-2.5)×1.6=36 16×4+4x=150-30
1.6x+1.6x-2.5×1.6=36 64+4x=120新|课 |标 |第 |一| 网
3.2x-4=36 4x=56
3.2x=40 x=14
x=12.5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解: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
(63+x)×2.5=360 63×2.5+x×2.5=360
63×2.5+x×2.5=360 157.5+2.5x=360
157.5+2.5x=360 157.5+2.5x-157.5=360-157.5
157.5+2.5x-157.5=360-157.5 2.5x=202.5
2.5x=202.5 X=81
X=81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中,首先由图片引入新课,让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然后列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急于呈现答案,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解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基础上学习的,促进了学生由外部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从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到意义建构。
数学四年级下册七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七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一等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拓展应用,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岛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一 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青岛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一 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优秀教学设计,共5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一 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一 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