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试卷(完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807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试卷(完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807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试卷(完整)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8071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试卷(完整)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试卷(完整),共14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试卷(完整)(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2021 年 7 月 25 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的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中,下列技术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蚕丝织布 B.谷物酿酒 C.铁的冶炼 D.烧制瓷器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气体膨胀B.食物的腐败C.金属的冶炼D.蜡烛的燃烧3、下列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燃放烟花 C.高压锅炉爆炸 D.玻璃破碎4、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 B.倾倒液体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C. D.6、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A.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7、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B.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 D.用石油为原料生产药物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醋 B.蜡烛燃烧 C.滤纸折叠 D.食物腐烂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3)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_;(4)大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__________。(5)量取液体时,需要用__________;(6)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用到__________。2、 (1)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2)读数时量筒必须放________,视线与量筒内________保持水平。若俯视,则实际量取的液体量________;若仰视,则实际量取的液体量________。(3)在量取液体时,当向量筒内倾倒液体接近________时,应停止倾倒,然后用________滴加到刻度线。(4)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作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3、请用下列仪器名称填空:(1)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加热使用_____。(2)洗涤试管应使用_____。(3)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_____。4、加热时,可能导致试管、烧杯等玻璃容器破裂的原因有:(1)玻璃容器________有水,未经擦干就加热;(2)容器底部与________________接触;(3)给烧杯、烧瓶加热时,底部没有垫上________________;(4)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有________________;(5)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立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安全与规范至关重要。回答下列问题。(1)用10 mL量筒量取8 mL蒸馏水,若仰视读数,则量筒内蒸馏水的体积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 mL。(2)加热后熄灭酒精灯,正确操作是用___________。6、根据所给实验仪器,完成下列问题:(1)B仪器在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_保持水平;(2)D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是_________;(3)E仪器在使用完毕后,熄灭的方法是用________盖灭;(4)G仪器的名称_________;(5)仪器H在加热时为了使其受热均匀,应放置在_________上;(6)量取并加热7mL的水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填字母)。7、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①火药爆炸②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③水结成冰④玻璃破碎⑤石蜡燃烧⑥手工剪纸 ⑦烧制陶瓷⑧水能蒸发成水蒸气8、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1)请从上面常见的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填空:①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_。②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③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_______。(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某同学在完成实验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填序号)。A. B. C. D.(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②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9、根据下图的实验常用仪器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___,C___________,G___________。(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计量仪器的是___________。(3)若要加热少量的硫酸铜晶体,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当用铁夹固定好试管后,要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应调节螺旋___________(填“K1”、“K2”或“K3”);要调节试管与酒精灯相对高度,应调节螺旋___________(填“K1”、“K2”或“K3”)。上述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有裂纹,请你分析导致试管有裂纹的可能原因(答出两点即可,试管本身质量问题不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是小红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装置图,请你指出其中的错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10、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__于水。(2)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处最先烧焦。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发生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三、实验探究(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问题)发光发热现象是化学变化的标志之一,如碳,铁和石蜡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就伴随发光发热现象,那么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实验)为了找到有说明力的证据,某同学找来蜡烛并与白炽灯做了下列对比实验。请完成下表中有关内容的填写:蜡烛燃烧和白炽灯内钨丝通电时变化情况的比较: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1)点燃蜡烛,分别用干冷烧杯和沾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约1min~2min后,再吹灭蜡烛。①干冷烧杯内壁出现______。②用手触摸烧杯壁,有______感觉。③石灰水变______。①蜡烛燃烧时有光和热放出。②蜡烛燃烧时有______和______生成,因此发生的是______变化。(2)观察白炽灯内钨丝的色和状态,然后通电。观察现象,约1min~2min后,停止通电,比较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是否变化。①钨丝是银白色的固体。②通电后灯泡发出白光,用手靠近灯泡,有灼热的感觉。③停止通电后,钨丝颜色和状态______变化(填“有”或“没有”)。①钨丝通电时也有光和热放出。②通电前后,钨丝本身_____发生变化(填“有”或“没有”),因此发生的是______变化。(问题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探究)(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填序号)。(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因为_________。2、关于蜡烛的实验探究:小敏是某班的小小化学家,最近对蜡烛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实验。(1)点燃一支蜡烛,先用一木筷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了如图(a)上所示的圆弧状焦黑斑,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2)如图(b),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可观察到火焰____。(3)如图(c)斜插入蜡烛焰心时,观察到漏斗颈口处产生了黄色火焰,这是由于_______。(4)为了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他取了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有_____出现,将小烧杯迅速倒置,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石灰水___,据此他得出蜡烛燃烧生成____、___的结论。3、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且石蜡块无明显变化石蜡硬度 小,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Ⅱ外焰处的铁沙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沙窗无明显变化______Ⅲ伸入焰心的导管引出白烟,且_____焰心处有可燃物Ⅳ澄清石灰水______,硫酸铜粉末______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结论: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为探究实验Ⅲ引出的白烟的成分,小组同学将导管加长,用冷的湿毛巾裹在导管外壁,一段时间后打开,发现导管内有白色固体析出。得出结论:该白烟含有______。4、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蜡烛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_____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为_____、_____。(填名称)5、化学小组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Ⅰ、蜡烛燃烧过程探究。(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2秒后取出,观察到滤纸上碳化形成黑圈(如图A),得出结论:___________。(2)焰心所含物质探究:如图B,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物质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气;③石蜡蒸气,理由是液态石蜡受热会汽化。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观察到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说明猜想③___________(填“是”或“否”)成立。(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燃烧。(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受热熔化,在烛芯处形成气态石蜡后才燃烧。Ⅱ、蜡烛熄灭原因探究。(3)同学们对图1实验中蜡烛(足量)熄灭的原因展开研究。(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大于氧气含量;②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探究与结论)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①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①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②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或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A 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内是纯净的氧气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C.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是纯净的二氧化碳D.氧气的含量小于一定值时,蜡烛熄灭。(4)在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及实验完毕洗涤试管时,不当的操作会引起试管破裂,请列举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刚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试举一例说明小刚的观点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6、有一包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已经经过初步提纯。课外活动小组对它的成分进行探究,并将粗盐进一步提纯。一些物质的溶解性 OH-Cl-H+ 溶、挥溶溶、挥Na+溶溶溶溶Ca2+微溶微不Ba2+溶溶不不Mg2+不溶溶微探究过程: Ⅰ.探究一:这包粗盐中可能有的杂质是CaCl2和MgCl2。现用实验验证这种假设:取样品并溶解,加入数滴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粗盐中无____;另取样品并溶解,加入数滴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实验证明:这包粗盐中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Ⅱ.探究二:这包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①称取ag的样品;②将样品加水溶解,制成粗盐溶液;③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某种试剂,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④将③中所得沉淀洗涤后小心烘干,称量得到bg纯净固体M;⑤向③中所得滤液逐滴滴入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后,移入蒸发皿蒸发, 称量得到cg纯净固体N;(1)②③⑤的步骤中,都使用到同一仪器是_____;它在步骤②和⑤中的操作方法相同,但目的不同,在步骤②中的目的是_______。(2)步骤③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目的是_______。(3)根据以上实验可知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达)_______。7、如图是某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对于本实验使用的蜡烛有以下描述:①固态;②白色;③质地较软;④密度比水的小;⑤难溶于水;⑥受热易熔化;⑦能燃烧。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有_________(填序号)。(2)A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3)B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点燃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______②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______振荡_______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4)B实验结束时,该小组同学观察到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物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资料,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探究黑色物质的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5)C实验是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李强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王亮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石蜡蒸气。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确定“白烟”的成分。验证李强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____;验证王亮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________。8、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猜想与假设)①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汽凝集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设计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目的是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但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______;(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______,假设______(填序号)不成立。(3)吹灭蜡烛,立即点燃白烟,发现蜡烛______,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得出结论)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______。9、小永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白:(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 (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 (填"a"或“b”或“c") 处温度最高。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出现______,取下烧杯, 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