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0新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全套知识点考点总结复习(按课编写)新目录
展开
2020年最新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实验(部分)
(按课顺序整理)
建议:2-16页小4号正反打印人手一册高分应该没问题!
Z J
第一课《听听声音》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z。
2.我们学到的描述声音的词汇主要有(高低)、(强弱)、(悦耳)、(刺耳)、(尖细)、(粗犷)等j。
3.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4.声音有(高低)、(强弱)等特点。
5.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悦耳、动听),比如(黄鹂鸟叫声);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刺耳、难听),比如(汽车喇叭声)。
6.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嘈杂)的声音。
7.把下列声音现象按照要求分类。
①鸟叫声 ②喇叭声 ③狗叫声 ④咳嗽声
⑤雷声 ⑥下雨声 ⑦溪水声 ⑧马蹄声
⑨大鼓声 ⑩笛子声 ⑾敲门声 ⑿闹铃声
自然界的声音:⑤⑥⑦
动物的声音:①③⑧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②④⑨⑩⑾⑿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 声带 )。
2.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3.黄河咆哮是( 黄河水 )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4.
5.(弹拨)橡皮筋,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6.(拔动钢尺、击鼓、敲打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同时看到物体在(振动)。
7.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钢尺没有( 振动 )。
8.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再放开,皮筋就会发出(声音)。
9.
10.吹竖笛是(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11.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
12.你能想办法使塑料小尺发出声音吗?至少写出三种方法。
方法一:弹拨小尺。
方法二:用小尺拍打桌面
方法三:把小尺使劲摔到地上。
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3.我们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棉线)传播的。
4。上课时,老师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振动传人同学们的耳朵中的。
5.“隔墙有耳”是因为(墙体)能传播声音。古时候,人们常用耳朵贴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追兵,这是因为(地面)能传播声音。
6.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固体),最慢的是(气体)。
7.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越来越轻)。直至(听不见)。
8.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9.花样游泳的选手头部潜入水中时,仍能随音乐起舞,这说明(水(或液体)能传播声音。
10.甲、乙两位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 (2)次敲击声。
11.实验探究
观察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1)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1和3号。
(2)不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2号。
(3)通过实验得知,声音能在空气和水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第四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
第六课《声音的高与低》
第七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第八课《制作我的小乐器》
4.用大小不同的铁钉进行敲击实验,分别进行轻轻击打和用力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1) 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实验器材
轻轻击打时对声音的描述
用力击打时对声音的描述
大铁钉
弱而低
强而低
中铁钉
弱而略高
强而略高
小铁钉
弱而高
强而高
(2)轻轻击打铁钉时,铁钉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用力击打时,铁钉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5.根据下面每幅图所提供的从1~8的顺序,用“高→低”或“低→高“来表示声音的变化规律。
(1)按1~8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变化规律是低→高。
(2)按1~8顺序敲击长短不同的金属条,声音变化规律是低→高。
(3)通过以上的实验,我发现:琴弦长短相同粗细不同时,越粗的振动的
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粗细相同、长短不同时,越短的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第一课《感受我们的呼吸》
1.(氧气)是(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必需的原料,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z。
2.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子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j。
3.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和肺)等。
4.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子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 (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 (收缩)。
5.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 ) 到气管,再由(口腔)或 (鼻)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 ,腹部(放松)。
6.我们呼吸时吸入的(氧气) 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7.一呼一吸算 (一)次呼吸。
8.实验探究
3右图是演示呼吸运动的模型图,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A. 气管 B. 肺
C. 胸腔 D. 膈肌
(2)当用手往上顶橡皮膜D时,小气球变瘪表示 呼气 过程,拉下橡皮膜D时,小气球鼓起表示 吸气 过程。
第二课《呼吸与健康生活》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2.平静状态下,青少年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在(20次)左右。剧烈运动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会(增加)。
3.运动后,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呼吸次数)会增加,及时补充所需要的(氧气)。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5.通过分析探讨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运动都会增加 我们的呼吸次数,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是有益的。
6.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7.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8.我们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吸入氧气进人血液,呼出
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9.与平静状态相比,运动后呼吸次数都会增加。
40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这一课时进行的记录。
平静状态
慢走一分钟
跑步一分钟
每分钟呼吸次数
32
49
78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发现平静状态每分钟呼吸次数是最少的,跑步一分钟后每分钟呼吸次数是最多的。
11.实验探究题
下面是乐乐记录的自己在三种状态下意分钟的呼吸次数。
安静状态下
运动结束时
休息3分钟后
休息10分钟后
第一次
24次
45次
39次
27次
第二次
25次
44次
38次
26次
第三次
23次
45次
40次
25次
(1)乐乐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平均值是24次。
(2)在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3)运动结束后呼吸次数比安静状态次数多,说明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第三课《测量肺活量》
1、(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肺活量是人体(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2、我们可以用简易肺活量袋来测量(肺活量),肺活量用(毫升)作单位。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使(肺)得到锻炼,增加(肺活量),能向身体提供更多的(氧气),使精力更加充沛。
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四年级学生肺活量的要求,男生(1100-2600)毫升,女生(900-2000)毫升。
第四课《一天的食物》
1、(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2、按照食物的来源,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两类,也称为(荤食)和(素食)。
3、按照食物食用的生熟情况,可以分成(熟食)和(生食)。
4、按照日常食用的数量,食物可以分成(主食)和(副食)。
5、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米饭、面食、水果、蔬菜、肉类、蛋类)等。
第五课《食物中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
2、(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是我们身体(能量的来源)。
3、食物滴上碘酒后变成(蓝黑色),说明含有(淀粉)。
4、食物在白纸上擦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
5、食物燃烧后,有一种像烧焦了头发的焦臭味,说明含有(蛋白质)。
第六课《营养要均衡》
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营养配比)的参考标准。
2、(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
3、从食物中获取的各种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
4、科学的膳食营养原则是(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第七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作(消化)。
2、(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食物中口腔里的消化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
3、牙齿的作用是(咬碎食物),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润滑食物)和(初步消化淀粉)。
4、牙齿按形状可分为(门齿、臼齿和犬齿)。不同牙齿的作用不同,门齿用来(切割)食物,臼齿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用来(撕碎)食物。
第八课《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1、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
2、食物被(口腔)初步消化,然后由(食道)输送到胃,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再由(大肠)吸收残渣中的水分。
3、将透明塑料管竖直摆放,模拟人体的(食道),把小馒头放入食道用手挤压,模拟(食道的蠕动)。
4、在小塑料袋里装入水、馒头和熟蔬菜等,用手揉挤,模拟(胃)的工作。
5、消化器官非常容易受到伤害,(过冷、过热、不洁净、没有充分咀嚼的食物)都会影响它们的工作和健康。
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第一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1.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树上苹果掉落,小孩子从滑滑梯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一定的拉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在小缆车实验中,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4.小车实验时,每种情况至少测量(三次),求(平均值),力求实验结果更准确。
第二课《用气球驱动小车》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充气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第三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2.橡皮筋、弹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4.一定条件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的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也(越远)。
第四课《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生活中常被叫做(弹簧秤)。
2.弹簧测力计的组成主要包括(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和弹簧),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要调零。
3.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到拉力会伸缩)的特征制成的。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示数也(越大)。
4.科学上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鞋底的花纹、汽车轮胎的花纹)等,减小摩擦力的例子有(旱冰鞋安装滚轮、自行车轴承)等。
4.自行车上增大摩擦力的做法有(轮胎、脚蹬子表面采用做花纹的方法使表面粗糙,刹车采用增加压力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的做法有(安装滚珠、加润滑油)等。
第六课《运动的小车》
1.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
2.能量还可以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3.坡度越(大),小车滑下的速度就越(快),木块被撞后滑行的距离越(远)。
第七课《设计制作小车(一)》
1.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是(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
2.小车的车架起(支撑、固定)作用,车身要求(美观)。
3.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一般要绘制(设计图),从(多个角度)画出小车,并标注主要部分的(尺寸)。
第八课《设计制作小车(二)》
1.工程师会将(不成功的模型)看成一个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并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改进),做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2.小车制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不走直线,橡皮筋动力不足,气球吹气时间太短、橡皮筋打滑)等。
下面赠送请忽略
《四时田园杂兴》
1.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让我们从中体会到田园之美,自然之趣,劳动之乐。
2.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板书
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出示课件34】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清新、田园、宁静、 安逸、闲适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35-37】
一、拼一拼,写一写。
傍晚时分,夕阳照在xī ( )疏的篱笆上,几只qīnɡ tínɡ ( )正落在上面休息。
二、形近字组词。
梅( ) 麦( ) 唯( ) 蛱( )
海( ) 青( ) 惟( ) 峡( )
三、一字多音,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今天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高兴(xīng)。( )
2.刚才听到爸爸说要给我买台电脑,我听后兴(xīng)奋极了。( )
3.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 )
四、读读诗句,理解词语和句子。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篱落: 蛱蝶: 惟有:
2.说说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答案】
一、稀 蜻 蜓
二、梅子 小麦 唯一 蛱蝶 大海 青草 唯有 山峡
三、1.× 2.√3.√
四、1.篱笆 蝴蝶的一种 只有 2.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掌握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对整首诗歌有个整体感知,初步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
二、研读品味,理解诗情。
这一教学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通过理解词语,初步感知古诗内容,探究诗意,了解诗情,步步深入,层层理解,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及诗题,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住文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诗的诗意。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在此基础上,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本课选取了《四时田园杂兴》“春日”组和本课的“夏日组”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既容易让学生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拓展了学生的类文阅读,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如下:
古诗的朗读力度还远远不够。今后应该在古诗朗读的节奏、韵律上下功夫。可以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带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读,真正喜欢古诗,喜欢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翁、锄、赖、剥”等6个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4.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及《四时田园杂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清平乐·村居。【出示课件39】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提醒: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
齐读课题。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师板书“村居”)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师板书“清平乐yuè”,并齐读)
“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想象一下: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适。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学语文就要这样。
指读:清平乐 村居
4.师介绍:【出示课件40】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光听这个词牌名,你有怎样的感受?
(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导入课文,解题入手,介绍词牌,扫除题目带来的阅读障碍。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3.检查初读。
谁来都给大家听?
(读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
【出示课件41】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茅、檐”。
“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第五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撇,别忘记写。
“檐”左窄右宽,右边的横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长短不一,“言”字上面一横最长。
4.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全词。
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42】
(词的特点: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词有上下片;词是押韵的。)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没有哪个字、哪个词语、或是哪个句子不理解。
有问题吗?有了问题,怎么办?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
学生自主学习。
7.交流释疑。
我们先来说一说,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预设:“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翁”字上面是一个“公”字,那就是说“翁”指老公公。
“媪”字左边一个“女”字,就是指老婆婆,老奶奶。
翁媪就是指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
预设:谁知道“溪东”这个词的意思?
预设:“锄豆”这个词可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得联系上下文。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锄豆就是锄豆子地里的杂草)
我们可不能被文字的表面意思所迷惑。不过,我们总是在错误中长大的。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之美
1.我们理解了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齐读。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非常想读。
师用清新的语调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
3.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吗?【出示课件43】
“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
“小”“草”“媪”,发现了什么?(第一、二、四句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同,都有“ao”)
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大家把词的上片读读,感受一下。(生读)
我们看词的下片哪些字押韵?(东 笼 蓬)
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这首词有意思吗?我们再读一读。
四、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
1.孩子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出示课件44】
(生简介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2.品环境
(1)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细细品来,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
你从这两句中看到了什么景物?词人为什么说是“青青草”,而不是“青草”?
(2)赏景不仅仅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出示课件45】(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
这样的美景属于你,美美地读一读吧。
(3)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给你们产生这样美的感觉呢?老师告诉你们: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板书:茅檐 低小 )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齐读。
3.品人物【出示课件46-47】
(1)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面。
(2)这一家一共有几口人?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预设:
①品小儿
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我说:“你是个无赖,你高兴吗?”
为什么?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是“无赖”呢?(活泼、可爱)(板书:小儿 无赖)
是的,古代有许多词的意思到了现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差别,今后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词。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呢?
品“卧”。“卧”是什么样的姿态?
“卧剥莲蓬的样子”能想象出来吗?
(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一会儿还会仰着,高兴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师生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
师引说:他是多么——快活、愉快、自由自在、幸福、惬意……
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世上最可爱的就是孩子”,就是你们,就是这个小儿。谁来读读这句?
②品大儿和中儿
喜欢大儿,因为他很勤劳。
喜欢中儿,因为他会编织鸡笼。会编织鸡笼,那就是说他——心灵手巧
(板书: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③品翁媪
师讲解:虽然他们年岁逐增,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前面有同学提出“相媚好”这个词不懂【出示课件48】(课件出示图片:突出“相媚好”)。你们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相媚好”指两个人很亲热地说着有感情的话。他们嘴里操着吴音会说些什么呢?
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的说着话儿,拉着家常,这就是——相媚好。(板书:翁媪 吴音 相媚好 )
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样?(幸福、甜美、快乐、温馨、自由自在、与世无争……)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你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吗?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板书:醉)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让我们也醉一回吧!(放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记住这首《清平乐》。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这首《清平乐》!
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出示课件49】
出示这首词的画面,提出写话要求。
1.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
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
3.集体交流
交流讨论: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4.背诵这首词。
品读课文,品环境,品人物,从整体到部分,读中想象,与文本对话,感悟诗人表达的感情。
板书
内容 茅檐 低小【出示课件50】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清平乐 村居 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小儿: 无赖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51-53】
一、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画上“√”)
清平乐( lè yuè ) 茅檐 (yán yáng)
剥莲蓬 (bō bāo) 亡赖(wáng wú)
相媚好(méi mèi) 翁媪(wēn ǎo)
二、填空。
《清平乐·村居》中,“ ”是词牌名,“村居”是 ,他的意思是 。词的作者是 代词人 。这是一首描写 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 、 、 、 、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 的思想感情。
三、写一写。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
【答案】
一、yuè yán bāo wú mèi ǎo
二、 清平乐” 这首诗的题目 乡村生活 。 宋 辛弃疾 。 农村景象 茅檐 、 小溪 、 青草 、 吴农五口之家 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三、示例:你看我们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多么勤劳能干,正在溪东给豆田锄草,二儿子最心灵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子最可爱,躺着在剥莲蓬吃呢!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一是初读词读通顺,正确。先让学生自己把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读得字正腔圆。然后,结合词的特点,如“长短句”“韵脚”以及“词牌名”等特点,让学生深入体会,从而读出了词的感觉,品出了词的韵味。
二是理解词意,解决关键词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自助解决困惑。在组织教学中,根据学情,因生而动,紧紧扣住“无赖”“相媚好”等关键词进行交流与体会,大胆放手,鼓励学生探究,抓住诗中关键的词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从而深刻地理解诗词的意旨。
三是图文结合,想象画面。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出画面,才能让学生深入感悟诗情与诗境。通过音乐,为学生创设词的情境,让学生轻声诵读想象,感悟诗词的意境美。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诗歌的意境之美。最后,又通过“这是一幅 的图画”进行提升,将词的画面用词语进行提炼与升华,学生的“温馨”“幸福”“幽静”“和谐”“欢乐”等感悟将本课教学推向一个高潮。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一选,填一填。
1.《宿新市徐公店》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 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 风光。
(A动静结合 晚春 B动静结合 早春)
2.《四时田园杂兴》是 诗人 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A南宋 范成大 B.北宋 范成大)
3.“清平乐”是_________名,诗人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农村风俗画。
(A曲牌 辛弃疾 B词牌 辛弃疾)
二、判断对错我能行。
1.“树头花落未成阴”中的“阴”是“阴天”意思。( )
2.《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xīng”。( )
3.“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赖”意思同“无赖”。(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图。其中“_____”和结句中的“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2.“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3.这首是运用了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4.“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写一写。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你还学过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活泼、可爱的呢?
参考答案:
一、1.A 2.A 3.B
二、1.× 2.√ 3.√
三、1.扑蝶 新绿未成阴 菜花 2.急走 追 3.白描 4.无处寻
四、示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全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实验(部分)
(按课顺序整理)
建议:2-16页小4号正反打印人手一册高分应该没问题!
Z J
第一课《听听声音》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z。
2.我们学到的描述声音的词汇主要有(高低)、(强弱)、(悦耳)、(刺耳)、(尖细)、(粗犷)等j。
3.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4.声音有(高低)、(强弱)等特点。
5.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悦耳、动听),比如(黄鹂鸟叫声);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刺耳、难听),比如(汽车喇叭声)。
6.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嘈杂)的声音。
7.把下列声音现象按照要求分类。
①鸟叫声 ②喇叭声 ③狗叫声 ④咳嗽声
⑤雷声 ⑥下雨声 ⑦溪水声 ⑧马蹄声
⑨大鼓声 ⑩笛子声 ⑾敲门声 ⑿闹铃声
自然界的声音:⑤⑥⑦
动物的声音:①③⑧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②④⑨⑩⑾⑿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 声带 )。
2.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3.黄河咆哮是( 黄河水 )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4.
5.(弹拨)橡皮筋,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6.(拔动钢尺、击鼓、敲打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同时看到物体在(振动)。
7.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钢尺没有( 振动 )。
8.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再放开,皮筋就会发出(声音)。
9.
10.吹竖笛是(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11.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
12.你能想办法使塑料小尺发出声音吗?至少写出三种方法。
方法一:弹拨小尺。
方法二:用小尺拍打桌面
方法三:把小尺使劲摔到地上。
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3.我们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棉线)传播的。
4。上课时,老师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振动传人同学们的耳朵中的。
5.“隔墙有耳”是因为(墙体)能传播声音。古时候,人们常用耳朵贴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追兵,这是因为(地面)能传播声音。
6.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固体),最慢的是(气体)。
7.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越来越轻)。直至(听不见)。
8.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9.花样游泳的选手头部潜入水中时,仍能随音乐起舞,这说明(水(或液体)能传播声音。
10.甲、乙两位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 (2)次敲击声。
11.实验探究
观察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1)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1和3号。
(2)不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2号。
(3)通过实验得知,声音能在空气和水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第四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
第六课《声音的高与低》
第七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第八课《制作我的小乐器》
4.用大小不同的铁钉进行敲击实验,分别进行轻轻击打和用力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1) 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实验器材
轻轻击打时对声音的描述
用力击打时对声音的描述
大铁钉
弱而低
强而低
中铁钉
弱而略高
强而略高
小铁钉
弱而高
强而高
(2)轻轻击打铁钉时,铁钉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用力击打时,铁钉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5.根据下面每幅图所提供的从1~8的顺序,用“高→低”或“低→高“来表示声音的变化规律。
(1)按1~8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变化规律是低→高。
(2)按1~8顺序敲击长短不同的金属条,声音变化规律是低→高。
(3)通过以上的实验,我发现:琴弦长短相同粗细不同时,越粗的振动的
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粗细相同、长短不同时,越短的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第一课《感受我们的呼吸》
1.(氧气)是(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必需的原料,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z。
2.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子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j。
3.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和肺)等。
4.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子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 (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 (收缩)。
5.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 ) 到气管,再由(口腔)或 (鼻)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 ,腹部(放松)。
6.我们呼吸时吸入的(氧气) 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7.一呼一吸算 (一)次呼吸。
8.实验探究
3右图是演示呼吸运动的模型图,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A. 气管 B. 肺
C. 胸腔 D. 膈肌
(2)当用手往上顶橡皮膜D时,小气球变瘪表示 呼气 过程,拉下橡皮膜D时,小气球鼓起表示 吸气 过程。
第二课《呼吸与健康生活》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2.平静状态下,青少年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在(20次)左右。剧烈运动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会(增加)。
3.运动后,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呼吸次数)会增加,及时补充所需要的(氧气)。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5.通过分析探讨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运动都会增加 我们的呼吸次数,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是有益的。
6.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7.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8.我们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吸入氧气进人血液,呼出
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9.与平静状态相比,运动后呼吸次数都会增加。
40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这一课时进行的记录。
平静状态
慢走一分钟
跑步一分钟
每分钟呼吸次数
32
49
78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发现平静状态每分钟呼吸次数是最少的,跑步一分钟后每分钟呼吸次数是最多的。
11.实验探究题
下面是乐乐记录的自己在三种状态下意分钟的呼吸次数。
安静状态下
运动结束时
休息3分钟后
休息10分钟后
第一次
24次
45次
39次
27次
第二次
25次
44次
38次
26次
第三次
23次
45次
40次
25次
(1)乐乐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平均值是24次。
(2)在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3)运动结束后呼吸次数比安静状态次数多,说明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第三课《测量肺活量》
1、(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肺活量是人体(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2、我们可以用简易肺活量袋来测量(肺活量),肺活量用(毫升)作单位。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使(肺)得到锻炼,增加(肺活量),能向身体提供更多的(氧气),使精力更加充沛。
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四年级学生肺活量的要求,男生(1100-2600)毫升,女生(900-2000)毫升。
第四课《一天的食物》
1、(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2、按照食物的来源,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两类,也称为(荤食)和(素食)。
3、按照食物食用的生熟情况,可以分成(熟食)和(生食)。
4、按照日常食用的数量,食物可以分成(主食)和(副食)。
5、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米饭、面食、水果、蔬菜、肉类、蛋类)等。
第五课《食物中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
2、(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是我们身体(能量的来源)。
3、食物滴上碘酒后变成(蓝黑色),说明含有(淀粉)。
4、食物在白纸上擦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
5、食物燃烧后,有一种像烧焦了头发的焦臭味,说明含有(蛋白质)。
第六课《营养要均衡》
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营养配比)的参考标准。
2、(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
3、从食物中获取的各种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
4、科学的膳食营养原则是(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第七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作(消化)。
2、(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食物中口腔里的消化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
3、牙齿的作用是(咬碎食物),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润滑食物)和(初步消化淀粉)。
4、牙齿按形状可分为(门齿、臼齿和犬齿)。不同牙齿的作用不同,门齿用来(切割)食物,臼齿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用来(撕碎)食物。
第八课《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1、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
2、食物被(口腔)初步消化,然后由(食道)输送到胃,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再由(大肠)吸收残渣中的水分。
3、将透明塑料管竖直摆放,模拟人体的(食道),把小馒头放入食道用手挤压,模拟(食道的蠕动)。
4、在小塑料袋里装入水、馒头和熟蔬菜等,用手揉挤,模拟(胃)的工作。
5、消化器官非常容易受到伤害,(过冷、过热、不洁净、没有充分咀嚼的食物)都会影响它们的工作和健康。
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第一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1.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树上苹果掉落,小孩子从滑滑梯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一定的拉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在小缆车实验中,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4.小车实验时,每种情况至少测量(三次),求(平均值),力求实验结果更准确。
第二课《用气球驱动小车》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充气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第三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2.橡皮筋、弹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4.一定条件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的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也(越远)。
第四课《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生活中常被叫做(弹簧秤)。
2.弹簧测力计的组成主要包括(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和弹簧),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要调零。
3.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到拉力会伸缩)的特征制成的。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示数也(越大)。
4.科学上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鞋底的花纹、汽车轮胎的花纹)等,减小摩擦力的例子有(旱冰鞋安装滚轮、自行车轴承)等。
4.自行车上增大摩擦力的做法有(轮胎、脚蹬子表面采用做花纹的方法使表面粗糙,刹车采用增加压力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的做法有(安装滚珠、加润滑油)等。
第六课《运动的小车》
1.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
2.能量还可以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3.坡度越(大),小车滑下的速度就越(快),木块被撞后滑行的距离越(远)。
第七课《设计制作小车(一)》
1.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是(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
2.小车的车架起(支撑、固定)作用,车身要求(美观)。
3.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一般要绘制(设计图),从(多个角度)画出小车,并标注主要部分的(尺寸)。
第八课《设计制作小车(二)》
1.工程师会将(不成功的模型)看成一个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并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改进),做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2.小车制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不走直线,橡皮筋动力不足,气球吹气时间太短、橡皮筋打滑)等。
下面赠送请忽略
《四时田园杂兴》
1.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让我们从中体会到田园之美,自然之趣,劳动之乐。
2.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板书
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出示课件34】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清新、田园、宁静、 安逸、闲适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35-37】
一、拼一拼,写一写。
傍晚时分,夕阳照在xī ( )疏的篱笆上,几只qīnɡ tínɡ ( )正落在上面休息。
二、形近字组词。
梅( ) 麦( ) 唯( ) 蛱( )
海( ) 青( ) 惟( ) 峡( )
三、一字多音,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今天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高兴(xīng)。( )
2.刚才听到爸爸说要给我买台电脑,我听后兴(xīng)奋极了。( )
3.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 )
四、读读诗句,理解词语和句子。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篱落: 蛱蝶: 惟有:
2.说说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答案】
一、稀 蜻 蜓
二、梅子 小麦 唯一 蛱蝶 大海 青草 唯有 山峡
三、1.× 2.√3.√
四、1.篱笆 蝴蝶的一种 只有 2.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掌握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对整首诗歌有个整体感知,初步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
二、研读品味,理解诗情。
这一教学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通过理解词语,初步感知古诗内容,探究诗意,了解诗情,步步深入,层层理解,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及诗题,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住文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诗的诗意。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在此基础上,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本课选取了《四时田园杂兴》“春日”组和本课的“夏日组”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既容易让学生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拓展了学生的类文阅读,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如下:
古诗的朗读力度还远远不够。今后应该在古诗朗读的节奏、韵律上下功夫。可以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带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读,真正喜欢古诗,喜欢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翁、锄、赖、剥”等6个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4.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及《四时田园杂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清平乐·村居。【出示课件39】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提醒: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
齐读课题。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师板书“村居”)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师板书“清平乐yuè”,并齐读)
“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想象一下: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适。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学语文就要这样。
指读:清平乐 村居
4.师介绍:【出示课件40】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光听这个词牌名,你有怎样的感受?
(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导入课文,解题入手,介绍词牌,扫除题目带来的阅读障碍。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3.检查初读。
谁来都给大家听?
(读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
【出示课件41】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茅、檐”。
“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第五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撇,别忘记写。
“檐”左窄右宽,右边的横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长短不一,“言”字上面一横最长。
4.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全词。
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42】
(词的特点: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词有上下片;词是押韵的。)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没有哪个字、哪个词语、或是哪个句子不理解。
有问题吗?有了问题,怎么办?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
学生自主学习。
7.交流释疑。
我们先来说一说,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预设:“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翁”字上面是一个“公”字,那就是说“翁”指老公公。
“媪”字左边一个“女”字,就是指老婆婆,老奶奶。
翁媪就是指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
预设:谁知道“溪东”这个词的意思?
预设:“锄豆”这个词可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得联系上下文。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锄豆就是锄豆子地里的杂草)
我们可不能被文字的表面意思所迷惑。不过,我们总是在错误中长大的。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之美
1.我们理解了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齐读。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非常想读。
师用清新的语调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
3.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吗?【出示课件43】
“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
“小”“草”“媪”,发现了什么?(第一、二、四句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同,都有“ao”)
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大家把词的上片读读,感受一下。(生读)
我们看词的下片哪些字押韵?(东 笼 蓬)
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这首词有意思吗?我们再读一读。
四、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
1.孩子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出示课件44】
(生简介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2.品环境
(1)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细细品来,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
你从这两句中看到了什么景物?词人为什么说是“青青草”,而不是“青草”?
(2)赏景不仅仅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出示课件45】(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
这样的美景属于你,美美地读一读吧。
(3)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给你们产生这样美的感觉呢?老师告诉你们: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板书:茅檐 低小 )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齐读。
3.品人物【出示课件46-47】
(1)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面。
(2)这一家一共有几口人?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预设:
①品小儿
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我说:“你是个无赖,你高兴吗?”
为什么?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是“无赖”呢?(活泼、可爱)(板书:小儿 无赖)
是的,古代有许多词的意思到了现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差别,今后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词。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呢?
品“卧”。“卧”是什么样的姿态?
“卧剥莲蓬的样子”能想象出来吗?
(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一会儿还会仰着,高兴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师生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
师引说:他是多么——快活、愉快、自由自在、幸福、惬意……
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世上最可爱的就是孩子”,就是你们,就是这个小儿。谁来读读这句?
②品大儿和中儿
喜欢大儿,因为他很勤劳。
喜欢中儿,因为他会编织鸡笼。会编织鸡笼,那就是说他——心灵手巧
(板书: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③品翁媪
师讲解:虽然他们年岁逐增,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前面有同学提出“相媚好”这个词不懂【出示课件48】(课件出示图片:突出“相媚好”)。你们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相媚好”指两个人很亲热地说着有感情的话。他们嘴里操着吴音会说些什么呢?
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的说着话儿,拉着家常,这就是——相媚好。(板书:翁媪 吴音 相媚好 )
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样?(幸福、甜美、快乐、温馨、自由自在、与世无争……)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你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吗?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板书:醉)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让我们也醉一回吧!(放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记住这首《清平乐》。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这首《清平乐》!
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出示课件49】
出示这首词的画面,提出写话要求。
1.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
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
3.集体交流
交流讨论: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4.背诵这首词。
品读课文,品环境,品人物,从整体到部分,读中想象,与文本对话,感悟诗人表达的感情。
板书
内容 茅檐 低小【出示课件50】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清平乐 村居 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小儿: 无赖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51-53】
一、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画上“√”)
清平乐( lè yuè ) 茅檐 (yán yáng)
剥莲蓬 (bō bāo) 亡赖(wáng wú)
相媚好(méi mèi) 翁媪(wēn ǎo)
二、填空。
《清平乐·村居》中,“ ”是词牌名,“村居”是 ,他的意思是 。词的作者是 代词人 。这是一首描写 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 、 、 、 、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 的思想感情。
三、写一写。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
【答案】
一、yuè yán bāo wú mèi ǎo
二、 清平乐” 这首诗的题目 乡村生活 。 宋 辛弃疾 。 农村景象 茅檐 、 小溪 、 青草 、 吴农五口之家 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三、示例:你看我们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多么勤劳能干,正在溪东给豆田锄草,二儿子最心灵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子最可爱,躺着在剥莲蓬吃呢!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一是初读词读通顺,正确。先让学生自己把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读得字正腔圆。然后,结合词的特点,如“长短句”“韵脚”以及“词牌名”等特点,让学生深入体会,从而读出了词的感觉,品出了词的韵味。
二是理解词意,解决关键词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自助解决困惑。在组织教学中,根据学情,因生而动,紧紧扣住“无赖”“相媚好”等关键词进行交流与体会,大胆放手,鼓励学生探究,抓住诗中关键的词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从而深刻地理解诗词的意旨。
三是图文结合,想象画面。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出画面,才能让学生深入感悟诗情与诗境。通过音乐,为学生创设词的情境,让学生轻声诵读想象,感悟诗词的意境美。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诗歌的意境之美。最后,又通过“这是一幅 的图画”进行提升,将词的画面用词语进行提炼与升华,学生的“温馨”“幸福”“幽静”“和谐”“欢乐”等感悟将本课教学推向一个高潮。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一选,填一填。
1.《宿新市徐公店》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 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 风光。
(A动静结合 晚春 B动静结合 早春)
2.《四时田园杂兴》是 诗人 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A南宋 范成大 B.北宋 范成大)
3.“清平乐”是_________名,诗人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农村风俗画。
(A曲牌 辛弃疾 B词牌 辛弃疾)
二、判断对错我能行。
1.“树头花落未成阴”中的“阴”是“阴天”意思。( )
2.《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xīng”。( )
3.“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赖”意思同“无赖”。(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图。其中“_____”和结句中的“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2.“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3.这首是运用了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4.“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写一写。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你还学过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活泼、可爱的呢?
参考答案:
一、1.A 2.A 3.B
二、1.× 2.√ 3.√
三、1.扑蝶 新绿未成阴 菜花 2.急走 追 3.白描 4.无处寻
四、示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