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展开1、《鲫鱼与青蛙》知识要点
1、动物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成体。
2、说说青蛙、鲫鱼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答:青蛙的身体变化:卵→蝌蚪→长后腿的蝌蚪→长四条腿的蝌蚪→带短尾巴的小青蛙→青蛙。
鲫鱼的身体变化:卵→鲫鱼幼体→小鲫鱼→鲫鱼。
3、像青蛙一样的动物属于两栖类,常见的两栖类有蟾蜍、娃娃鱼(大鲵)、树蛙、蝾螈(róng yuán)等;像鲫鱼一样的动物属于鱼类,常见的鱼类有金鱼、鲈鱼、草鱼、中华鲟、银鲳等。
4、两栖(qī)动物和鱼类的特征:
| 两栖(qī) | 鱼类 |
身体分为几部分 | 头、躯干、四肢 | 头、躯干、尾 |
身体 | 皮肤裸[luǒ]露,能分泌粘液,有脚趾 | 表面有鳞[lín] |
呼吸 | 幼体用鳃[sāi]呼吸,成体用肺呼吸 | 用鳃呼吸 |
生长环境 | 幼体生活在水里,成体既能在水里生活也能在陆地生活 | 水里 |
游泳 | 幼体用鳍[qí]游泳,成体用四肢游泳 | 用鳍游泳 |
2、《蜻蜓与麻雀》知识要点
1、蜻蜓和麻雀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蜻蜓和麻雀都会飞,都有翅膀。蜻蜓的翅膀和麻雀的翅膀是不同的,蜻蜓的翅膀上没有羽毛,而麻雀的翅膀上是有羽毛的。
2、说一说蜻蜓与麻雀的翅膀有什么不同?
答:蜻蜓有2对翅膀,外形光滑,透明,有脉纹,较薄,无骨骼。麻雀有1对翅膀,外披羽毛,较厚实,内有肌肉和骨骼,可伸展。
3、像蜻蜓一样的动物属于昆虫,像麻雀一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4、昆虫和鸟类这两类动物各有什么特征?
答: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大部分昆虫还有两对翅膀(常见的昆虫有蝉、蝗虫、蝴蝶、瓢虫、苍蝇等);鸟类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身体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翅膀,头部有角质的喙(常见的鸟类有公鸡、猫头鹰、鹦鹉等)。
5、昆虫和鸟类的特征
| 昆虫 | 鸟类 |
身体分几部分 | 头、胸、腹三部分 | 头、颈、躯干、四肢和尾巴 |
翅膀(数量) | 两对 | 一对(前肢变为翅膀) |
足(数量) | 三对足 | 一对 |
头部 | 有一对触角 | 有角质的喙(huì) |
身体 | 足长在胸部 | 身体表面有羽毛 |
6、蜻蜓的眼睛就是复眼。
7、昆虫类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8、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三、《壁虎与小猫》知识要点
1、壁虎和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壁虎与小猫都生活在(陆地)上,都能用(四肢)行走。
2、动物的运动方式不一样,其身体的外形往往也具有不同的特征。3、小猫与壁虎特征对比:
| 小猫 | 壁虎 |
外表 | 有毛 | 有鳞片 |
身体部分 | 头、颈、躯干、四肢、尾 | 头、颈、躯干、四肢、尾 |
头部 | 有眼、鼻、嘴,有明显耳廓[kuò] | 有眼、鼻、嘴,无明显耳廓[kuò] |
足 | 足底有肉垫[diàn] ,利抓 | 足底有褶[zhě] 、趾有吸盘 |
繁殖方式 | 胎生 | 卵生 |
4、像壁虎一样的动物属于爬行类(常见的爬行类有乌龟、鳄鱼、变色龙等);像小猫一样的动物属于哺乳类(常见的哺乳类有长颈鹿、老鼠、猴子、大象、小狗、海豚等)。
5、爬行类动物和哺乳类动物各有什么特征?
爬行类动物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体表覆盖鳞或甲,四肢从体侧横出,腹部常贴着地面爬行;
哺乳类动物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体表长毛,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走或奔跑、跳跃。
6、(哺乳类动物)是最高等的一类动物。
7、唯一能飞翔的哺乳类动物是(蝙蝠),海豚、鲸鱼也属于哺乳类。
8、像蜻蜓一样的动物属于(昆虫类);像麻雀一样的动物属于(鸟类);像青蛙一样的动物属于(两栖类);像鲫鱼一样的动物属于(鱼类);像壁虎一样的动物属于(爬行类);像小猫一样的动物属于(哺乳类)。
四、《草地里的小动物》知识要点
1、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在这里能找到足够的( 食物 )和可以( 躲藏 )的地方。
2、瓢虫、蜘蛛、螳螂、蝗虫都是生活在(草丛里)的小动物,它们都会(爬)或跳。
3、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如蚯蚓、(蜗牛)、(鼠妇)、(马陆)等。
4、观察小动物时,不要(随意触碰)小动物。户外活动要注意(安全)。
5、说一说蚯蚓、蜗牛、 鼠妇 、马陆,这些动物有哪些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
答:(1)蚯蚓身体颜色接近土壤,有利于隐藏自己。
(2)蜗牛和蚯蚓身表有粘液、光滑,有利于在土壤里运动。
(3)马陆和鼠妇体表有硬壳、光滑,方便在土壤里运动 。
(4)马陆和蚯蚓的身体呈线性,方便在土壤里运动 。
6、草丛里蚯蚓的粪便、蜘蛛网、蜗牛壳,这些都是小动物生活的痕迹。
7、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列出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答: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1)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2)会运动;(3)需要食物维持生命;(4)会排泄废物;(5)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6)会生长发育;(7)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8)会繁殖后代。
8、草虫里的小动物的身体的特点
小动物 | 有无翅膀 | 运动方式 | 共同特点 |
蝗虫 | 有 | 飞、爬 | 小动物大多都有翅膀,它们都会爬、跳或飞,运动快速 |
蜘蛛 | 无 | 爬 | |
螳螂 | 有 | 飞、爬、跳 | |
瓢虫 | 有 | 飞、爬、跳 |
9、观察记录
动物名称 | 蜗牛 | 蚯蚓 | 鼠妇 | 马陆 |
是否有眼睛 | 有 | 无 | 有 | 有 |
是否有粘液 | 有 | 有 | 无 | 无 |
是否有翅膀 | 无 | 无 | 无 | 无 |
体表的特点 | 光滑 | 光滑 | 光滑 | 光滑 |
身体的颜色 | 棕色 | 棕红色 | 棕色 | 棕色 |
10、下雨天蚯蚓为什么都爬上地面?
答:雨水把土壤中的空气都挤出去了,蚯蚓没法呼吸,被迫爬上地面进行呼吸。
11、为什么夏天易在土壤表面挖到蚯蚓,而冬天却要在深层挖?
答: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夏天土壤表面的温度、 湿度,适合蚯蚓生存。冬天土壤深层的温度、 湿度,适合蚯蚓生存。
五、《海洋生物》知识要点
1、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许多种类的动物,如(鱼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等。
2、小丑鱼属于(鱼)类、海龟属于(爬行)动物、海豚属于(哺乳)动物、龙虾属于(软甲)动物、砗(chē)磲(qú)属于(软体)动物。
3、不同种类的动物在海洋里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旗鱼用(鳍)在水中游动,章鱼可以靠(喷水)或用(腕足)移动。
4、旗鱼是短距离游泳速度最快的鱼,是海洋中一种大型的凶猛食肉鱼类。
5、旗鱼如何适应海洋生活?
答:1.长剑般的吻突,将水很快向两旁分开;2.不断摆动尾柄尾鳍,仿佛船上的推进器那样;3. 流线形身躯;4.发达的肌肉,摆动的力量很大。
6、章鱼如何适应海洋生活?
答:1.靠喷水或用腕足移动;2.改变自身的颜色和构造进行伪装以便靠近猎物;3.往外喷射墨汁躲避敌害。
7、海狮如何适应海洋生活?
答:纺锤状的体型、鱼鳍一样的四肢、趾间具蹼等特征,使得海狮能在水中灵活游动和捕食。
8、螃蟹如何适应海洋生活?
答:螃蟹具有擅于爬行和游泳的步足,使它即可以在沙滩上快速爬行,也可以在水中快速的游动。
9、海龟四肢像(船桨)一样,它可以(划动四肢)在水中运动。
10、海龟如何适应海洋生活?
答:海龟没有鱼一样的腮,必须经常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海龟早已适应了海洋中的生活,不需要喝淡水,游泳时强劲有力,能够在水中潜游很长时间。
11、海星如何适应海洋生活?
答:海星利用腕足在水里移动、捕获猎物,以及攀附岩礁。
12、水母如何适应海洋生活?
答:水母的外形象一把撑开的伞, 伞边缘有许多细线状的触手,这是它的捕食器官。 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迅速漂游。
13、企鹅如何适应海洋生活?
答:企鹅的身体纺锤形,翅膀像船桨,后肢具有宽大的蹼,这些特征使得企鹅可以像鱼儿一样在水中快速游动。
14、海洋里生活的动物有旗鱼、章鱼、海龟、(海狮)、(水母)、(企鹅)、(海豚)等。
15、请你为保护海洋动物写几句公益用语。
答:生命从海洋开始,善待海洋从你我开始;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海洋动物的摇篮;海洋生物也有生命,保护海洋就是保护自己!
六、《森林里的动物》知识要点
1、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动物,例如(松鼠)、(猕[mí]猴)等 。
2、森林里的植物(十分丰富),有低矮的草本植物,有茂密的灌木,还有高大的乔木,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3、在森林的不同区域生活的动物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4、森林里的小动物,有的栖息在树干上;有的栖息在树枝上;有的栖息在树洞里;有的栖息在草丛里;有的栖息在泥土里等等。
5、猫头鹰、黄鹂、啄木鸟等动物生活在森林的(树上),大象、鹿、熊等动物生活在森林的(地面),鼹[yǎn]鼠、蚂蚁等生活在森林的(地下)。
6、熊、蜥蜴、青蛙、蛇 、老鼠都生活在森林哪些区域?
答:熊生活在树洞里 ;蜥蜴、青蛙、蛇生活在地面草丛;老鼠生活在土壤里 。
7、说说森林对动物的重要性。
答:森林里丰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森林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保护着生物多样性,一旦失去森林资源,很多动物将会面临灭绝的危险。
七、《网上学习:保护动物》知识要点
1、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会有一些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动物(灭绝)的速度也加快了。
2、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有的动物的栖息地被人类的(开发)和(活动)破坏,或者因为人类为了自身利益进行(大肆[sì]捕杀),动物灭绝的速度也加快了。
3、我国是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多项措施对濒[bīn]临灭绝的动物进行保护。
4、可以前往(图书馆)或者(登录相关的网站)查阅资料,也可以或到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所在区域有哪些珍稀动物,以及目前当地采取了哪些有效的保护措施。
5、近年来穿山甲遭到(乱捕滥[làn]猎),数量急剧下降,濒[bīn]临灭绝。目前,我国通过法律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人工饲[sì]养)等措施,保护穿山甲。
6、我国的珍惜动物有(穿山甲)、(华南虎)、黑脸琵[pí]鹭[lù]、(猕[mí]猴)等。
7、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
答: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从生态平衡、生物的多样性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生物的消亡,对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延续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
8、保护动物的措施有哪些?
答:增强公民保护动物的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建设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养育等 。
9、观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技能,是搜集科学事实、了解科学现象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10、在制定计划时,要确定观察的目的、对象、方法、手段、步骤,以及使用的工具和记录方式等。
八、物质的溶解
1、海水看起来很(清澈),但与纯净的水不同,海水含有大量的(盐分)。
2、食盐加入水中很快就会溶解,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盐水消失后,盐水还是清澈透明的。
3、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会形成均匀、透明的紫色溶液。
4、有的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有的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5、溶解的三大特点:均匀、分散、透明。
6、用玻璃棒搅拌高锰酸钾溶液时,不要触碰到(杯底)和(杯壁)。
7、实验 :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步骤:(1)将烧杯装上一定量的水。
(2)将少量高锰酸钾药品放入烧杯里静置一段时间,静观高猛酸钾是如何分散到水中的。
(3)用玻璃棒搅拌,搅拌后观察高猛酸钾的水溶液。
实验现象: ______整杯水呈均匀的紫色 _______
实验结果: ______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________
8、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怎么判断?
答:物质在水中看不到颗粒,分布均匀、稳定,静置后不分层,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就说明物质在水中溶解了。
九、《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知识要点
1、我们要想知道搅拌是不是可以加快白糖溶解的方法可以用a、b两个烧杯做对比试验:
相同条件:1、两个烧杯放同样多的水。
2、两个烧杯放同样多的糖。
3、两个烧杯水的温度相同。
不同条件:1、a烧杯搅拌 2、b烧杯不搅拌
实验现象:搅拌的那杯白糖溶解的快。
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
2、要证明加热能够加快方糖的溶解,这个实验该怎样做?
答:水量、糖量、放糖时间、搅拌时间都要相同,不同的是一个用冷水一个用热水。
3、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块状的冰糖比颗粒状的白砂糖溶解得慢。
4、实验:运用对比实验证明研碎能加快方糖的溶解。
实验材料:两个烧杯、冰糖、水、玻璃棒
实验方法:1.用两只烧杯盛同量的水;
2.取两份一样多的冰糖(其中一份研碎)同时把两份冰糖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量的烧杯 ;
3.同时搅拌,观察冰糖的溶解情况 。
实验现象:研碎的冰糖溶解的快,没有研碎的冰糖溶解的慢。
实验结论:研碎能加快冰糖的溶解 。
5、通过实验证明了搅拌、加热、研碎(捣碎、弄碎)是可以加快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
十、《专题探究:能溶解多少物质》知识要点
1、不同的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不同的。
2、食盐和白砂糖在水中都能溶解。
3、在一定量的水中,食盐和白砂糖溶解的情况一样吗?
实验器材:烧杯、食盐、白砂糖、玻璃棒、水 、勺子
实验步骤:(1)在2个烧杯中各加入30毫升水。
(2)分别加入一勺质量为3克的盐和白砂糖,然后搅拌。
(3)待盐(白砂糖)完全溶解后才能再加一份,直至不再溶解为止。杯底有颗粒,停止加食盐,停止实验。
计算出投放盐(白砂糖)的总量。
温馨提示:①计算总量时,最后没有完全溶解的那一份盐(白砂糖)不算。
②投放盐(白砂糖)要小心,不要撒在桌面上。
③实验结束后把浓盐水(糖水)放好,留待下一个实验用。
食盐 | 第1勺 | 第2勺 | 第3勺 | 第4勺 | ….. |
| |||
能否完全溶解 | 能 | 能 | 不能 |
|
|
| |||
我的结论 | 这杯水能够溶解__2 勺盐。 | ||||||||
砂糖 | 第1勺 | 第2勺 | 第3勺 | 第4勺 | ….. |
| |||
能否完全溶解 | 能 | 能 | 能 | 不能 |
|
| |||
我的结论 | 这杯水能够溶解__3__勺糖。 | ||||||||
实验结果:在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一定量食盐或白砂糖,白砂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大。
4、食盐,砂糖不能再溶解时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这时的溶液浓度是最高的。
十一、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
1、将一杯50毫升的浓盐水放置在窗台上,一周后观察现象。
答: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液面逐渐的下降了,杯子里会随水的蒸发,出现一些白色颗粒——盐粒。
2、食盐(白砂糖)还能从盐水(糖水)里分离出来吗?
答:蒸发、加热。
3、实验将食盐分离出来
实验器材:勺子、盐水、蜡烛、打火机
实验过程:用勺子取少许浓盐水,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当有盐粒出现时,停止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随着加热,水被慢慢的蒸发,盐不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就会分离出来颜色、形状及大小和盐接近的白色颗粒,这种白色颗粒放入水中能溶于水,白色颗粒就是原来溶解的盐。
实验结论:_结论:盐被分离出来。
4、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有哪些?
答:阳台上暴晒、放在锅子里烧、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
5、海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食盐大多数来自于海水。解释食盐是怎样从海水中分离出来的?
答:人们把海水引入到海滩的晾晒场,经过阳光的照射,海水的蒸发,盐粒渐渐的蒸发出来。
6、在生产和生活中常需要将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离开来。根据盐和沙的特征,尝试将它们分离。
答:首先,我们将盐和沙溶解在水中,用过滤的发法,将沙子分离出来(沙子不溶于水),然后,用加热的方法,让水分蒸发,这样盐就分离出来了。
7、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8、自然界中的水体有:海洋、湖泊、大河、小溪、瀑布、涌泉等。其中海洋中的是咸水,不能直接饮用,其他水体都是淡水资源。除此之外,冰川、地下水等也都是自然界的天然水体。
9、由于水能溶解多种物质,所以自然界的水中总是溶有其他物质。例如,矿泉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
十二、《认识固体》知识要点
1、我们常见的军棋、飞行棋、象棋等一般都存放在专用的棋盒里。
2、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由金属、塑料、木材和石头制成,像棋子一样,它们都是固体。
3、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固体的大小、质量都是可以测量的。
4、我们可以利用尺子测量固体的大小。(钢卷尺)(皮卷尺)(米尺)(游标卡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5、测量质量的常用单位有(千克)和(克),常用工具是(天平)。
6、我们的身边像石子、木块都有一定的重量。我们应该测量,了解它的质量呢?
答:先用手掂一掂,再利用简易天平测量:把天平调节平衡,在一端放上被测物体,一端放上砝码,达到平衡,砝码数就是物体的质量。
十三、《认识液体》知识要点
1、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像水这样的物体叫液体。
2、活动:能给水变个样吗
活动器材:水一杯、气球和橡皮筋一条。
活动步骤:把杯中的水倒入气球中并用橡皮筋绑紧气球口,使它变成水球。 尝试通过各种方法改变水球的形状。 观察并描述现象做好记录。
记录:
| 拉(形状) | 压(形状) |
水球 | 变长 | 变扁 |
结论:水是没有一定形状的物体,所以装入气球中变成水球后会呈现不同的形状。
3、水是生活中常见的液体,水没有确定的形状。除了水之外,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液体,如牛奶、食用油和蜂蜜等。
4、倾斜杯子时,液面还是水平的。
5、将50毫升的牛奶与50毫升的食用油,分别倒入量杯,观察它们的质量和体积,作好记录。
方法:(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分别将牛奶和食用油缓缓倒入量筒。
(2)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记录:
| 水 | 油 |
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油 | 重 | 轻 |
结论: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6、用滴管在塑料板上各滴一滴水、食用油和牛奶进行观察。
方法:(1)将水、牛奶和食用油各滴一滴大小相同,并在塑料板同一位置上。
(2)稍微倾斜塑料板,观察它们发生的现象, 做好记录。
记录:
| 水 | 牛奶 | 食用油 | |
是否流动 | 流动 | 流动 | 流动 | |
流动快慢 | 快 | 稍快 | 慢 |
|
结论:液体不同流动快慢不同,具有流动性。
7、砂锅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炊具。怎样检查砂锅是否漏水?
方法:将砂锅压入水中,观察内壁是否渗水。如果内壁渗水,说明砂锅有破损,不能使用了。如果不漏水,说明完好,可以使用。
十四、《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知识要点
1、想要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可以使用量杯或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2、常用的量筒或量杯有10毫升、50毫升、100毫升和250毫升等规格。
3、观察量杯和量筒,说一说量杯和量筒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形状:仔细观察量杯和量筒的形状,会发现量杯的形状是下小上大,而量筒则是一个均匀的圆柱形,上下粗细相同。
刻度:量杯因为下小上大,所以刻度也会有变化,刻度通常是下疏上密;而量筒由于上下均匀,因此刻度也是均匀的。
用途:量杯适合粗略得测量体积大的液体;而量筒适合测量少量液体的体积,测量也比较精确。
体积:量杯和量筒的大小就决定了它们测量体积的大小,量杯容量大,能够测量体积较大的液体;而量筒容量小,只能测量的液体体积较小。
相同点:
量筒和量杯都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都有刻度,刻度单位是毫升,都没有0刻度。
4、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答:读数时,面对刻度,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
5、水杯是常用的生活用品,人们会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容量的水杯。
十五、《认识气体》知识要点
1、我们周围的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有质量。我们可以用简易天平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空气没有固定的_形状_,但能_流动_。
3、给篮球充气
①给篮球充气,观察充气的过程中篮球的变化。当篮球鼓起时,停止充气用手压球,观察现象。
当给篮球充气的时候,篮球会慢慢的鼓起来,当我们停止充气,用手压篮球时,篮球会出现一按就瘪一个坑。
②继续充气,篮球会有变化吗?
篮球充气到一定程度,充气筒就按不下去了,说明气球中的气体已经到一定程度,充气筒中的气体已无法再流入篮球中。
③充气过程中篮球的变化情况,解释原因。
打气筒中的空气到了篮球内部空气占据了篮球内部的空间,所以篮球变圆变大。
4、用简易天平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实验步骤:(1)将一个没有充气的皮球放在简易天平上,调节天平使其平衡。
(2)将称过的皮球用打气筒充满气后,再次进行测量,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上,观察是否平衡。
(3)比较两次称重的数字。
实验记录:
气球 | 较重 | 很轻 |
没有充气 |
| √ |
充气 | √ |
|
实验结论:空气有质量,但比较轻。
5、空气的体积会变吗
实验器材:注射器、橡皮
实验步骤:
①拉动注射器活塞,抽取空气,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管口。尝试推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②放开压住活塞的手,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试一试再拉动注射器活塞,观察能否拉得动。
③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记录。
记录:
| 空气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
压缩活塞前的体积/毫升 | 10ML |
压缩活塞后的体积/毫升 | 5ML |
放手之后 | 10ML |
小结: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也可以恢复)。
6、压缩空气的实验:
步骤1:把空气抽进没有针头的注射器里,用橡皮堵住管口。
步骤2:用力压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活塞被压下去一些,同时手感觉到很费力。
说明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
步骤3:放开压住活塞的手指,看到活塞又弹回原来的位置。
说明压缩空气有弹性(或弹力)。
7、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这种特性被广泛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
8、压缩空气应用的实例:
(1)充气拱门;(2)橡皮艇;(3)篮球、排球、足球;(4)修路工人使用的风镐等。
9、气体具有流动性,同时,空气具有质量,但较轻;空气体积能被压缩的特点。
十六、《它们占据空间吗》知识要点
1、水位会上升吗
实验材料:水、塑料瓶和一些小石块
实验过程:往瓶子里加入半瓶水,并在瓶壁上标记水位,再慢慢地往瓶里加入小石子,观察水位的变化情况。
实验要求: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把小石块加入装有水的瓶中,并观察记录加入小石块前后水位的变化情况。
②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实验,并注意安全和讲究卫生。
③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记录。
记录:
| 加入石子 | 水位变化 |
半瓶水 | 一半石子 | 水位超过半瓶 |
半瓶水 | 全部石子 | 水溢出瓶口 |
结论:当把小石块加入水中后水位上升了,实验证明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
2、气体也占据空间吗
实验材料:剪子、塑料瓶、水槽、纸船
实验过程:(1)水槽中成满水,把纸船放在水面上。
(2)用剪去了底部的塑料瓶,罩着浮在水面上的小纸船 , 保持瓶子垂直向下压入水底,观察小纸船的情况的实验。
(3)慢慢拧松瓶盖,观察现象。
实验 | 现象 | 解释 |
用塑料瓶罩着浮在水面上的纸船 ,保持瓶子垂直向下压入水底 | 纸船不湿 | 空气占据空间,水与纸船不接触 |
慢慢拧松瓶盖 | 纸船湿了 | 空气被排除,水与纸船接触 |
结论:除固体、液体外,通过实验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3、固体和液体能占据空间,气体也能占据空间。
4、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固体与液体比较:
相同点是均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都能占据空间;
不同点是固体有一定的形状但无流动性,而液体无一定的形状但有流动性。
气体与液体比较:
相同点是均有流动性,都能占据空间;
不同点是液体不易压缩,气体易压缩。
5、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小魔术“浸不湿的纸”)
实验工具:杯子、水槽、水、 纸。
实验过程:把一团纸塞在玻璃杯的底部,将玻璃杯倒立压进水里,直到水漫过杯底,再将玻璃杯竖直提出水面。观察杯底的纸是否湿了。
实验结果:杯底的纸没有湿。
我的解释:杯子竖直下压,杯中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水进不了杯子,所以杯底的纸没有湿。
十七、《它们的状态会变化吗》知识要点
1、水结冰后的变化
实验材料:水、塑料瓶和冰箱
实验过程:在塑料瓶中加入半瓶水,标记水位并盖紧瓶盖。将塑料瓶放入冰箱冷冻层中,待水结冰后,在进行观察。
记录:
| 放入前 | 放入后 | 现象 |
塑料瓶的水 | 半瓶 | 大半瓶 | 水位升高了 |
结论:水变成冰,它的体积增大了。
2、为什么不能把装满水的玻璃瓶放入冰箱的冷冻层?
水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是会由液态的水结成固态的冰,而且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大,会把玻璃瓶涨碎。
3、水珠从哪里来
实验材料:烧杯、水、器皿盖
实验过程: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并标记水位,用培养皿盖着杯口,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解释现象。
| 阳光下晒时间 | 现象 |
水 | 30分钟 | 培养皿盖上有水珠 |
结论:在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情况下,液体会变成气体。
培养皿盖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有液体变成气体,遇见培养皿盖变凉由气体又变成了液体(水珠)。
4、水是常见的液体,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冰。水能从液体变成固体,也能从液体变成气体。
5、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块会融化,烧开水时壶嘴上方会冒“白气”这些都是水的状态变化的现象。
6、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水改变状态的例子吗?
水遇冷可以变成固体的冰,水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深秋,树叶上形成“霜” 等等。
7、生活中水的状态变化现象
冬天早晨看到树挂。
现象:由于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见树杈变冷形成冰花(树挂)。
8、在自然界中,水会以不同的状态存在。
十八、《感受冷和热》知识要点
1、冷和热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2、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冷热程度不同的物体。有时我们可以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
3、可以通过观察大致知道物体是冷还是热,但是不能凭观察到的现象就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4、实验:判断水的冷与热
实验器材:三杯冷热不同的水
实验过程:把三杯水放在桌子上,通过手、眼等的感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冷与热。并做好记录。
| 第一杯水 | 第二杯水 | 第三杯水 |
摸一摸 | 热 | 凉 | 温 |
看一看 | 冒着水蒸气 ,杯口壁上有水珠 | 无现象 | 无现象 |
记录:
结论:我们可以大致知道物体是冷的还是热的,不能准确地知道冷热程度。
5、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冷热的现象?
热的现象:燃烧的火炉、烧水的电热杯、电褥子、暖气片……
冷的现象:电扇、冰箱、冰川……
十九、《测量温度》知识要点
1、人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国际上常用的温度计量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 ℃表示。
2、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常用仪器,人们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温度计进行测量。常用的温度计都有体温计、气温计、实验用温度计等。
3、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水温呢?
因为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水沸腾的温度一般为100℃,水的温度大于体温计的刻度,因此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水的温度。
4、怎样利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方法:(1)温度计下端垂直浸入水中。
(2)温度计不要使其触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进行读数。
(4)读数时眼睛和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5、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温度:人体正常体温约36.5℃,水沸腾温度一般是100℃,水结冰时温度一般是0℃。
6、测量冰融化成水的温度变化
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冰块、细绳、实验用温度计、秒表
实验方法:用烧杯成半杯碎冰,放在铁架台上;用细绳系住实验用温度计的末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将温度计放入烧杯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全过程,记录下测量的温度。
时间/分 | 0 | 2 | 3 | 4 | 5 | 6 |
温度℃ | -0.1℃ | -0.1℃ | 0 ℃ | 0.1℃ | 0.2℃ | 0.3℃ |
记录:
我发现:当冰没有完全融化成水时,温度稳定;当冰完全融化成后,温度开始上升。
(当冰完全融化成水时,温度是多少呢?0℃)
7、冰在常温下会逐渐融化成水,而水的温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趋向于环境温度。
8、用数字化设备测量物体的温度,既灵敏、快速,又直观。
9、常见体温计有玻璃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红外线测温仪等类型。
10、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怎样的?
温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
二十、《液体的热胀冷缩》知识要点
1、人们烧开水时,通常不会将水壶盛满。这是什么原因?
实验器材:锥形瓶、大烧杯、热水
实验方法:将装满水的锥形瓶放入大烧杯中。往大烧杯里加入热水,观察锥形瓶中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记录:
| 锥形瓶里的水 | 原因 | 结论 |
加热水 | 水面上升 | 体积增大 | 水受热膨胀 |
我明白:烧水时如果水装得较满,水还没有烧开就会溢出来。
2、锥形瓶里的水在受热时,体积是否增大?
实验材料:锥形瓶、橡胶塞、温水、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将带有玻璃管的橡胶塞盖紧装满水的锥形瓶,将锥形瓶依次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液柱的高度变化,做好记录。
记录:
水的条件 | 液柱现象 | 结论 |
放入热水 | 液柱水位明显上升 | 温度升高水的体积增大 |
放入温水 | 液柱水位不变 | 温度不变水的体积无变化 |
放入冷水 | 液柱水位下降 | 温度降低水的体积变小 |
总结:水受热后体积膨胀,水受冷后体积缩小,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做一个简易温度计
工具材料:透明细塑料管、带橡胶盖的小玻璃瓶、白色硬纸条、烧杯、笔、剪刀、透明胶带、双面胶、温度计、红墨水、水
制作方法:
(1) (2) (3)
(1)往小玻璃瓶加几滴红墨水,在加满清水。
(2)在橡胶盖上扎一个小孔,投入透明细塑料管,并盖紧瓶口。
(3)将小玻璃瓶,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细管内液柱高度能否随水温高低而改变。
标记刻度:在透明细塑料管上贴上白色硬纸条,尝试标记刻度,制成简易温度计,使其能较准确地测量温度。
4、液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
二十一、《气体的热胀冷缩》知识要点
1、乒乓球能鼓起来吗
实验材料:热水、瘪了的乒乓球
实验过程:把瘪了一个小坑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观察并描述乒乓球的变化。
我的发现:瘪了个小坑的乒乓球在放进热水后慢慢鼓起来了,乒乓球恢复原样。
2、瘪了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重新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空气的体积受热变大了。
3、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
现象:瓶子放进热水后气球鼓起来了,放进冷水后又缩回去了。
结论: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事例?
(1)冬天,水瓶塞不能按压太紧,否则瓶胆易爆掉。
这是因为冬天温度低,瓶胆内部分子冷缩,按压过紧,热气放不出来,容易发生炸裂。
(2)买来的罐头很难打开,冷却后容易打开。
这是因为工厂生产时放进去的是热的,气体膨胀,冷却后里面气体体积减小,外面大气压大于内部,所以难打开,而等罐头冷却之后就很容易打开了。
5、在夏季,为什么人们给自行车充气时常常不会充得太足?
夏季天气炎热,车胎里的空气太多了,会容易受热膨胀而发生爆胎的危险。
二十二、《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知识要点
1、我们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利用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做小喷泉。
2、在制作小喷泉时,先要进行设计,要考虑哪些因素?
如:选择什么材料、多大的瓶子做容器?选择什么粗细的材料做喷管?瓶子里的水要有多少?浇的水要有多热?……
3、影响“小喷泉”喷射高度的因素主要与容器的大小、喷管的粗细、加水量的多少等有关。
二十三、《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知识要点
1、高架桥上留有缝隙是为了避免热胀冷缩引起桥面裂开。
2、生活中,还能在哪里看到这种现象?
马路上的缝隙;家里瓷砖的缝隙;水泥墙面的缝隙等。
3、实验:铜球能穿过铁环吗
实验材料:铁架台、酒精灯、铁环、铜球
实验步骤:
(1)将铜球悬挂在铁架台上,让铜球穿过铁环,然后移开铁环,给铜球加热,复位铁环,看铜球能否穿过铁环。
(2)移开铁环,用冷水冷却铜球,复位铁环,看铜球能否穿过铁环。
(3)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记录:
物体名称 | 观察方法 | 加热后现象 | 冷却后现象 |
铜球 | 铜球能否穿过铁环 | 穿不过 | 穿过 |
我发现:铜球被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说明铜球受热后体积增大,铜球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球遇冷时体积变小。
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为什么夏天架设电线时候不能太紧?你认为工人师傅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呢?
电线在夏天会热胀,冬天会冷缩。如果电线架设的太紧,冬天受冷收缩就会发生断裂。
5、巧开瓶盖
当我们刚从冰箱拿出玻璃瓶时,往往难以打开它的盖子。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刚从冰箱拿出玻璃瓶时,因为热胀冷缩的原因,瓶盖与瓶口冷缩的很紧,所以很难打开。
我们用热水把瓶盖烫一烫,金属盖受热膨胀,与瓶子产生了缝隙,就能拧下来。
6、说一说,生活中有关热胀冷缩的事例?
水泥路面上有缝隙。
因为水泥路面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夏天被太阳晒的滚烫,受热体积膨胀,就要向四面延伸。有了这些缝隙,留出了延伸的余地。
冬季温度低,水泥路又要收缩。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那么水泥路面将自己的冷缩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要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