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
课后篇巩固提升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完成1~2题。
1.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 )
A.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B.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C.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2.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 )
A.裂谷 B.海岭
C.海沟 D.海岸山脉
解析第1题,从图中位置可以判断,甲、乙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第2题,图示丙处位于海底的生长边界,为海岭。
答案1.C 2.B
庐山以雄、奇、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读上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3题,图示①处中部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②处中部岩层向下凹,为向斜;③处两侧为断层,中部岩层抬升,为地垒;④处受断层作用,岩层向下,为地堑。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图中③处是上升岩块。故选C项。第4题,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图中①是背斜构造。故选A项。
答案3.C 4.A
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5~6题。
5.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6.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解析第5题,考查地壳运动与地貌。贝加尔湖一侧邻山脉,呈狭长形,属构造湖,地壳断裂下陷集水而成。第6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任何地貌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据材料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说明外力作用挟带物质不断沉积;而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地壳断裂下陷还在继续,导致湖盆在加深。
答案5.A 6.C
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剖面图,完成7~8题。
7.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8.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侵蚀、堆积、搬运
C.堆积、搬运、侵蚀 D.搬运、堆积、侵蚀
解析在河流上游,由于落差大,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作用表现为侵蚀,河谷较深;在河流中游,水流速度下降,流水作用表现为搬运,河谷变浅变宽;在河流下游,水流速度缓慢,流水作用表现为堆积,河谷最浅最宽。
答案7.D 8.A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下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 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解析第(1)题,答题思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定设问方向:流水侵蚀对相对平缓的玄武岩台地造成的影响;二是运用流水侵蚀作用的相关知识对图文信息进行解读:平缓的台地在流水侵蚀作用下,会变得破碎、起伏加大,形成沟谷、山地等,台地面积萎缩。第(2)题,解答的关键是审“设问”。设问中“根据侵蚀程度”可解读为:玄武岩形成时间不同,受侵蚀程度也不同;形成时间越早,侵蚀程度越大,地表起伏越大(平面越小)。
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关键能力提升练
石环是一种特殊的地表形态。图1为石环形成过程示意图,图2为某地石环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石环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冻融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2.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可能是( )
A.冬→春 B.春→夏
C.夏→秋 D.秋→冬
3.下列四个地形区中,最可能有石环景观的是( )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东北平原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地下砾石上升到地面是石环形成过程的关键环节,而该环节是土层中的液态水结冰后体积膨胀顶托砾石实现的,因而石环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冻融作用。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砾石上升是因为土层中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推动砾石上升,秋季到冬季气温下降幅度大,且土壤中含水量较大,结冰时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第3题,由材料可知,石环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冻融作用。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和,冻融作用不明显;图示石环由粗细不等的砾石和沙土组成,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物质组成较为均匀,不会形成该地貌;柴达木盆地戈壁广布,土层中颗粒大小不均匀,且冬季寒冷,最可能有石环景观。
答案1.A 2.D 3.C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字母与其所对应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正确的是 ( )
A.S—向斜—山谷 M—背斜—山地 V—断层—山谷
B.S—背斜—山谷 M—向斜—山地 V—断层—山谷
C.S—向斜—山谷 M—断层—山谷 V—背斜—山地
D.S—断层—山谷 M—向斜—山谷 V—背斜—山地
5.图中所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平原
解析第4题,地质构造的判断可从图中岩层弯曲方向分析。第5题,地形判读注意图中地势起伏状况及海拔数值的变化,图中所示地形海拔大于500米且地势起伏较大,应为山地。
答案4.D 5.A
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下图示意冰楔作用的过程。读图,完成6~7题。
6.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
A.风化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7.下列地区中,图示现象表现最显著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解析第6题,地壳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使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第7题,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说明昼夜温差大对冰楔作用影响最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冰楔作用显著。
答案6.A 7.C
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3)分析图中从河流出山口往湖泊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宁夏平原是由于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地堑构造,后经黄河堆积作用形成。第(2)题,AB地处河流上游河段,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河谷地带比两侧低,导致等高线向上游弯曲;CD地处下游河段,受河流堆积作用影响,河谷附近比两侧高,等高线向下游弯曲。第(3)题,结合河流沉积规律加以说明。
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后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
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挟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达标测试,共5页。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达标测试,共7页。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精品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精品一课一练,文件包含22地形变化的动力练习解析版doc、22地形变化的动力练习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