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第1课时课后测评
展开一、选择题
(2017·高考天津卷)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景观的岩石呈层状分布,最可能是沉积岩,且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可判断地质构造为褶皱。
(2017·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3.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2.B 3.B
【解析】第2题,断层乙上方岩层形成的时间晚于断层。岩浆岩丙的形态反映出,岩浆活动侵入断层乙所在岩层及其上方岩层,说明岩浆岩丙形成晚于断层乙。甲岩层形成晚于丙。
第3题,褶皱是岩层受挤压发生的弯曲变形。沉积岩岩层形成之初一般是水平的,若发生倾斜则判断其可能受挤压形成褶皱。同一次褶皱形成过程中,同一区域岩层弯曲变形倾斜的角度保持一致。若发生岩层倾角不一致的情况,则可能出现多次褶皱过程。所以,图中乙所在左下角岩层为一次褶皱过程,甲所在右上角岩层为另一次褶皱过程。
冰岛是坐落在北大西洋中脊上的一个岛屿。组成冰岛的岩石都是岩浆岩,仅从地表看,冰岛似乎完全由火山喷发形成。然而,地质学家在冰岛的大西洋中脊上发现了古老的火山岩,测年数据表明其年龄值达1 300万年,如果按照板块构造学说,那么大西洋中脊上的火山岩都应该是火山新喷发出来的,年龄值应该为零(或没有)。同时,有人认为冰岛应该是从遥远的南方漂移过来的,并提供了一些相关证据。据此回答4~5题。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冰岛( )
A.是从西南方向漂移过来的
B.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大西洋中脊上
C.位于板块张裂处,由火山喷发而成
D.是由被西南风吹来的火山喷发物沉积形成
5.有人认为冰岛应该是从遥远的南方漂移过来的,下列最可能成为此观点证据的是( )
A.大西洋中脊上的巨大断层
B.位于板块张裂边界处
C.厚达300 m的深海沉积物
D.亚热带和温带的古植物及其孢粉沉积
【答案】4.C 5.D
【解析】第4题,据材料“如果按照板块构造学说,那么大西洋中脊上的火山岩都应该是火山新喷发出来的”可知,冰岛应由火山喷发而成,且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张裂处,故选C。
第5题,冰岛地处北极圈附近,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若认为冰岛应该是从遥远的南方漂移过来的,则有可能存在低纬度地区的植物,如地层中有亚热带和温带的古植物及其孢粉沉积,故选D。
(2019·玉溪模拟)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表格数据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观测点信息(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据此回答6~7题。
6.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5个观测点信息的路线是( )
A.L1线 B.L2线
C.L3线 D.L4线
7.下列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处地貌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
B.M处断层发育,地质灾害频发
C.N处岩层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D.N处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答案】6.B 7.C
【解析】第6题,根据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观测点信息可知最高观测点处海拔超过了600 m,四条路线中只有L2线和L4线部分地段超过了600 m,再结合表中海拔数值大致呈“低—高—低”的变化规律可判断该路线是L2线。
第7题,根据题干可知,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并结合P、Q、S的海拔数值判断M所在区域大致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因此地质构造为背斜;据M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判断M处位于山谷中,则M处地貌的形成以外力作用为主;N所在区域大致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应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向斜构造利于储水,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2019·漳州模拟)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岩层地质界线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示地区主要的构造地貌类型和成因分别是( )
A.背斜山地 外力作用
B.背斜谷地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向斜谷地 内力作用
D.向斜山地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9.图中四地符合实际的是( )
A.甲处玄武岩的垂直高差可能是1190 m
B.乙处岩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处可能发育成为河流
D.丁处为最佳天然大理岩开采点
【答案】8.D 9.A
【解析】第8题,由图例可知,四种岩层由新到老依次是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所以图示地区岩石呈中间新、两翼老的关系,可推出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等高线数据,可推断图示地区为山地,故该地为向斜山地。向斜山地是岩层发生褶皱后,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的,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9题,由图可知,甲处玄武岩位于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且等高距为300 m,据陡崖垂直高度计算公式(n-1)×d≤ΔH<(n+1)×d(其中d代表等高距,n代表等高线重合条数)计算得出600 m≤ΔH<1 200 m。
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处可能形成海沟
B.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C.E处岩石年龄较F处轻
D.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
11.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 )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
【答案】10.B 11.D
【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F处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不会形成海沟;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年龄较F处老,所以B正确。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板块西侧为岩石,东侧为板块生长边界,所以甲最有可能是美洲板块,D正确。
(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2)和花岗岩地貌景观照片(图3),完成12~13题。
12.图1中甲、乙之间区域( )
A.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
B.岩层向下弯曲
C.可能存在石油、天然气
D.肯定不存在生物化石
13.图3为甲地照片,该景观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2中的( )
A.a B.b
C.c D.d
【答案】12.C 13.C
【解析】第12题,根据甲、乙之间区域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判断,该区域地质构造为岩层向上拱起的背斜,但该区域有河流流经,应为河谷,A、B错;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C对;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甲、乙之间区域是否存在化石,D错。
第13题,根据图2中有三个箭头指向d判断d为岩浆,c为岩浆岩,则a、b为沉积岩或变质岩;图3中花岗岩为岩浆岩。
(2019·河北百校联考)研究地质构造,可以科学地推断地层形成过程与地貌的关系。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据此完成14~15题。
14.对岩石①、②、③形成的先后顺序的推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15.对岩石②形成后,地质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浆喷发→地壳下降→深海沉积→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B.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堆积→水平挤压
C.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堆积作用
D.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岩浆喷发→水平挤压→堆积作用→外力侵蚀
【答案】14.D 15.C
【解析】第14题,岩层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据图可知,岩层③在岩层①、②的下面,所以岩层③最早形成,①曾经是个火山口,被后来形成的②层覆盖。
第15题,据图可知,②上面有很厚的沉积物,说明其形成后曾经历过地壳下沉,沉积物沉积,后来地壳上升加上受到水平挤压,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到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后来由于堆积作用,形成了松散的沉积物。
(2019·开封一模)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塞布尔岛到处是细沙,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2~4 m,因每年平均移动100 m而为人称奇。下图示意塞布尔岛位置。据此完成16~17题。
16.塞布尔岛由( )
A.板块挤压形成
B.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
C.河口泥沙堆积形成
D.洋流挟沙冲积形成
17.塞布尔岛的移动方向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答案】16.D 17.A
【解析】第16题,板块挤压形成的岛屿位于板块的交界处,而塞布尔岛位于美洲板块内部,A错;珊瑚岛是由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的,面积不大,地势低平,由于珊瑚虫生活在温暖的浅海环境,所以珊瑚岛大多位于热带地区,而塞布尔岛位于北温带,B错;由图可知,塞布尔岛并不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所以不可能是河口泥沙堆积形成的,C错;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可知,塞布尔岛位于洋流流经的海域,由题干中“塞布尔岛到处是细沙,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可知,该岛是由洋流挟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冲积岛,D对。
第17题,根据大洋表面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在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形成顺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而塞布尔岛恰好位于该大洋环流中自西向东流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的海域,所以该岛的移动方向为向东。
二、非选择题
18.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质构造是岩层受到______(东西或南北)方向的__________(挤压或拉伸)力而形成的。
(2).从地质构造来看,图中甲处是__________,乙处是__________。
(3).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丙处是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
(4).假如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甲地还是丙地?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地是否适宜修建水库?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南北 挤压
(2)背斜 断层
(3)山岭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宜被侵蚀,形成山岭
(4)甲地 甲地岩层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
(5)不适宜 断层处岩层不稳定,修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解析】
(1)结合图示指向标,图示地质构造是岩层受到南北方向的挤压力而形成的褶皱、断层构造。
(2)从地质构造来看,图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乙处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是断层。
(3)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丙处是山岭,其成因是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宜被侵蚀,形成山岭。
(4)假如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甲地。因为甲地岩层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
(5)乙地是断层构造,不适宜修建水库。原因是断层处岩层不稳定,修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附近,主峰海拔1087米,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被称作“上帝的餐桌”。桌山是地质历史浅海海底断裂后整体上升形成,山体由石灰岩(沉积岩)构成。山顶溪湖绝迹,植被低矮稀少,景象荒芜。夏季在海陆风的作用下,晴天时山顶常有大片云团环绕,被称为“上帝的桌布”。下左图桌山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桌山景观。
描述桌山主峰 “桌面” 形成的地质过程。
【答案】(在地质历史时期)在海底形成平坦的沉积岩;沉积岩断裂整体抬升后内部裂隙较少顶部平坦;顶部受外力作用(风化和风力侵蚀)进一步被削平为“桌面”。
【解析】本题应从桌山主峰的像“桌面”一样平旦的特点是如何形成进行分析。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根据材料可知,桌山山体由石灰岩(沉积岩)构成,在地质历史时期,海底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在内力作用下,海底断裂抬升,外力作用又将其不断削平,最终形成平坦的“桌面”。
测量点
①
②
③
④
⑤
海拔(m)
532
513
564
615
573
出露岩层代号
Q
P
Q
S
Q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达标测试,共5页。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新教材精创3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第2课时同步训练-原卷版docx、新教材精创3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第2课时同步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311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docx、新教材精创311常见的天气系统同步训练原卷版docx、新教材精创311常见的天气系统同步训练解析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