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
第1课时 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程标准 | 素养目标 | 任务设定 |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 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通过绘制示意图,说明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地貌格局的关系。(综合思维) 3.据图判定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说出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的重要指导作用。(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 1.什么是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对地貌有何影响? 2.构造运动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3.地质构造主要有哪些类型? 4.什么是褶皱?背斜和向斜的基本形态有何不同? 5.断层是如何形成的?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 6.研究地质构造有何现实意义? 7.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板块运动对全球地貌格局有何影响? |
一、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的作用力。
(2)主要表现: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
(3)对地貌的影响
内力作用的表现 | 具体影响 |
有些很剧烈,如火山喷发、地震等 | 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
有些进行得非常缓慢 | 长期作用会使地表形态产生显著的变化 |
2.构造运动
按照构造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 表现 | 影响 | 关系 |
水平运动 | 地壳或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 | 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带,如:喜马拉雅山脉、东非裂谷带 | 往往是相互伴生的 |
垂直运动 | 地壳或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 使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如:台湾海峡的形成 |
[名师点拨]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3.地质构造
(1)概念
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2)常见类型
①褶皱
概念 | 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 |
图示 | ||
基本 形态 | 背斜 | 岩层向上拱起,常形成山岭(受外力后易形成谷地) |
向斜 | 岩层向下弯曲,常成为谷地或盆地(受外力后易形成山岭) |
②断层
概念 | 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张力等作用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致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 |
形成地貌 | 常形成断块山、沟谷、陡崖等 |
[名师点拨]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区别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回答地质构造类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其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来回答。特别注意向斜谷、背斜山、断块山等均为地貌类型。
(3)意义
①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
②找水: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
③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
[图表点拨] 1.教材第28页图222,该图展示出: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的过程。
2.教材第28页图223,该图展示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3.教材第28页图224,该图展示出:背斜顶部受到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形成山岭。
4.教材第29页图225,该图展示出: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错动、位移形成断层。
将地质构造与其对应的研究意义连线。
二、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地貌格局
1.全球海陆分布和陆地上的宏观地貌格局,大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2.板块构造学说
(1)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①是南美板块,②是纳兹卡板块,③是太平洋板块,④是亚欧板块,⑤是印度洋板块,⑥是非洲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构造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4)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名师点拨] 1.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2.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都是处于消亡边界附近(板块与板块碰撞地带)。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常形成裂谷。 ( )
2.安第斯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 )
3.在大洋中脊处会形成海沟。 ( )
提示:1.× 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处,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会形成深邃的海沟,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升,会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2.× 安第斯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纳兹卡板块交界处。
3.× 大洋中脊是大洋中的板块张裂地区,常常会形成海岭。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唐朝诗人张乔曾写道:“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该诗句描述的是我国西岳华山,华山不仅雄伟奇险,而且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它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说。
问题1 (综合思维)造成华山挺拔如削雄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华山是断层构造形成的断块山,因此挺拔如削。
问题2 (综合思维)除了诗中所描述的这种地质构造外,常见的地质构造还有哪些?它们所形成的基本地形有何不同?
提示:背斜和向斜。背斜常形成山岭,向斜常形成谷地。
问题3 (地理实践力)如何从岩石形态上区分断层、背斜、向斜?
提示:断层中岩层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
1.褶皱的特征及其对地貌影响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其判断的依据和对地貌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基本形态 | 背斜 | 向斜 |
岩层形态 | ||
岩层新老关系 | 中间老两翼新 | 中间新两翼老 |
常见地貌 | 常形成山岭 |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
倒置地形 |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为地形倒置,是由外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2.断层特征及其对地貌影响
断层地貌的形成受断层位移方向的影响。位移方向不同,地貌也有差异。如下表所示:
位移方向 | 对地貌的影响 | 图示 |
水平方向为主 | ①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②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 |
垂直方向为主 |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 |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
(2)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
①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所以煤、铁矿等矿层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
②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气较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油较重,分布于背斜中部;水最重,分布在下部。
在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3)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
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地震、滑坡,导致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同时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
(4)修隧道——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
①向斜是雨水汇集区,修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而背斜不易积水。
②背斜呈拱形,结构稳定;修隧道不破坏岩层的连续性,不易塌陷,安全性强。
[特别提醒] 当地质剖面示意图中岩层呈现完整时,区分背斜和向斜,既可以根据岩层的弯曲形态,也可以用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如图1所示:
图1
当地质剖面示意图中岩层呈现不完整时,岩层的弯曲形态无法判断,则只能依据岩层年龄的新老关系来区分,如图2所示:
A B
图2
A图中岩层年龄为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B图中岩层年龄为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
1.山东省极力推崇的“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独特旅游线路,给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一山”指的是五岳之首——泰山。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与泰山成因相吻合的地质构造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A (2)C [第(1)题,从地质构造看,泰山的形成应属于发生在两条断层线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即图中的①。第(2)题,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③是背斜构造。]
板块运动与地貌
全球六大板块的划分
问题1 (区域认知)为什么东南亚地区地震灾害多发?
提示: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问题2 (综合思维)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判断地中海和红海的范围将如何变化?
提示:红海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其面积会越来越大;地中海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其面积会越来越小。
1.板块学说内容
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分割成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运动 | 张裂 | 碰撞 | |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 ||
对地貌的影响 | 形成裂谷或海洋 |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
举例 |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
边界类型 | |||
图示 |
[特别提醒] (1)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
(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2.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
A.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B.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2)图中③示意的是( )
A.大西洋中脊 B.①②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中脊 D.印度洋中脊
(3)图中所示山地为纵列分布的是( )
A.大分水岭 B.安第斯山脉
C.海岸山脉 D.阿巴拉契亚山脉
(1)D (2)A (3)B [第(1)(2)题,①②两板块张裂,生长边界位于海洋,是海岭。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都是碰撞、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虽然是生长边界,但海岭两侧地理事物排列与题中信息不符,故只有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符合题意。这样③就是大西洋中脊(海岭),图中③的左侧就是南美洲,右侧就是非洲。第(3)题,位于非洲或南美洲纵列分布的山脉,符合题意的只有安第斯山脉。]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到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 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 000米不等。东非裂大裂谷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
东非大裂谷宽几十至200千米,深达1 000至2 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所呈现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C.岩石中不会有化石
D.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
A B C D
(1)A (2)A [第(1)题,图中岩石呈水平层状分布,为沉积岩,没有受到水平挤压,其中可能有化石分布;而岩石相对位置高,表明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第(2)题,东非大裂谷为断层,中间岩块下降,两侧岩块上升,其岩石类型为沉积岩。]
本题组以东非大裂谷为切入点,考查了地壳运动对地貌的影响以及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学科对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的要求。
课 堂 小 结 | 课 堂 速 记 |
1.内力是指来自地球内部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2.最常见的地质构造是褶皱和断层。 3.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4.在地貌上“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作用,岩层变得紧实,不易受侵蚀而成为山岭。 5.断层是岩层因受强大的压力、张力等作用力而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错动、位移。断层可以形成断块山、沟谷、陡崖等地貌。 6.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容易在向斜盆地中找到;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 |
题组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庐山以雄、奇、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读图,完成1~2题。
1.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C 2.A [第1题,图示①处中部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②处中部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③处两侧为断层,中部岩层抬升,为地垒;④处受断层作用,岩层向下,为地堑。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图中③处是上升岩块。故选C项。第2题,石油、天然气多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图中①是背斜构造。故选A项。]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
3.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4.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
3.C 4.D [第3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判断,丁处岩层最新,而两翼岩层老,可知丁处为向斜。第4题,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故其成因是受外力作用所致。]
题组2 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地貌格局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6.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分别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①
5.B 6.D [第5题,图中甲、乙两陆地分别位于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可知,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第6题,结合板块分布状况可知,M处位于红海,处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N处位于地中海,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29活动
提示:略。
教材P31活动
提示:青藏高原是板块碰撞挤压隆升形成。
由于板块运动,印度板块从7 100万年前不断向亚欧板块移动、挤压,大约到1 000万年前,印度板块移到当前位置,由于印度板块的不断移动、挤压,导致了青藏高原的不断隆升。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示范课ppt课件,文件包含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单元第2节第2课时季风与季风气候课件ppt、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单元第2节第2课时季风与季风气候学案doc、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后素养落实13季风与季风气候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示范课课件ppt,文件包含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单元第2节第2课时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ppt、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单元第2节第2课时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学案doc、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后素养落实8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背景图课件ppt,文件包含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单元第1节第2课时产生时差课件ppt、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单元第1节第2课时产生时差学案doc、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后素养落实2产生时差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