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学案2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076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学案2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076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学案2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0767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本章概述·明要求
〔课 标 导 航〕
1.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核 心 素 养〕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够结合不同国家的地区的交通运输线和站点的布局,明确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明确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结合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明确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综合思维)。理解交通运输布局与聚落发展的关系,并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与人地和谐相处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学 法 点 拨〕
本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从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布局的原则入手,结合交通运输需求和资金两方面,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第二节,结合实例,用辨证的观点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和聚落发展的影响。本章内容学习时关键在于结合课本实例进行分析、理解。
〔生 涯 规 划〕
项目 | 专业或高校(排名不分先后) |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 | 交通运输专业 |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知名高校 | 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 |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标 | 核心素养目标 |
1.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包括的内容。 2.理解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3.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需求和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 区域认知:通过图像资料,知道区域交通运输的布局。 综合思维:能够从要素、时空、地方综合的角度,理解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从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区域发展与交通布局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结合当地实际,认识区域发展与交通布局的关系。 |
本节要点 | 1.交通运输布局应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原则。 2.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了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和站点规模;交通运输布局应重点关注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并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 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交通线、站的密度和质量,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完善程度。 |
自主梳理·探新知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任务: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
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 合理化 ,以获得最大的 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3.影响因素
(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现有的经济水平和 技术 、装备条件。
(2)受 地质 、地貌、 气候 、水文等自然条件影响。
(3)考虑当前交通运输实际,并预测 客流 、货流未来发展趋势。
4.原则:依据运输要求, 适度超前 ,因地制宜,尽量少占 土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
5.发展变化: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变化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需求量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交通运输需求量 小 ,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 低 ,站点规模较 小 。
(2)交通运输需求量 大 ,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 高 ,站点规模较 大 。
2.区域发展状况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量 大 的点和线。
3.交通运输需求差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要充分发挥不同 运输线 的特点。
(2)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 衔接 和转运。
4.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 变化 的特点。
5.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特点。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1)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 稀疏 ,质量较低。
(2)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和站点较为 密集 ,质量较高。
2.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和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更加 灵活 。
合作探究·释疑难
知识点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问题探究 ■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建设在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的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远期(2040年)按照客流吞吐量1亿人次,飞机起降量80万架次的规模建设七条跑道和约1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机场预留控制用地按照终端(2050年)旅客吞吐量1.3亿人次,飞机起降量103万架次,九条跑道的规模预留。
(1)分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分析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探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预留控制用地,主要是考虑了什么因素?
提示:(1)航空运输速度快,但运价高。
(2)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国际性大都市,航空运输需求巨大,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需求还会大幅增长。
(3)主要考虑了区域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
┃┃归纳拓展 ■
1.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
原则 | 具体要求 |
依据运输需求 |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 |
适度超前 |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
因地制宜 |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
尽量少占土地 |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
其他 | 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
2.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 影响分析 | |
地 形 | 平原 | 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市发展的关系 |
山地 |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 | |
水文 |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长度 | |
地质 |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 |
气候 |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
(2)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 影响分析 |
经济因素 | 合理布局交通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通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
社会因素 |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
技术因素 |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
┃┃典例剖析 ■
例题1 京张高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交通配套工程之一。该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北京到河北省张家口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沿线的八达岭长城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埋藏深度超过100米的高铁地下车站。下图示意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 A )
A.人口密度大 B.工业密变大
C.景点密度大 D.建筑密度大
(2)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大的原因是( C )
A.保持温度恒定 B.节约建设用地
C.减轻地面震动 D.避免雨水渗漏
[解析] 第(1)题,铁路沿线站点密度的大小取决于沿线人流量的多少,所以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大,A正确。第(2)题,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超过100米主要是为了减轻地面震动来保护八达岭长城,C正确。
┃┃对点训练 ■
1.读中国高铁“八纵八横”客运专线布局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高铁客运专线建设反映了交通运输方式朝着 方向发展( A )
A.高速化和专业化 B.现代化和自动化
C.大型化和专业化 D.高速化和大型化
(2)京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的重要“一纵”。下列关于京广高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停靠广东省清远、英德两站的列车很少,对清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用不大
B.现代铁路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科技、地形因素
C.京广高铁连接了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珠三角经济区五大经济圈
D.承担了京广铁路通道的全部客运任务,实现京广铁路通道客货分线运输
[解析] 第(1)题,高速铁路反映了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客运专线反映了交通运输的专业化。第(2)题,京广高铁虽停靠清远、英德两站的列车较少,但对清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现代铁路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因素。京广高铁是客运通道,只承担了京广铁路的部分客运任务。京广铁路连接了沿线的五大经济圈。
知识点
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问题探究 ■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9年7月26日,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我国一次性扩建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的高速公路4车道改8车道工程——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济南小许家枢纽以东段正式通车。整个工程路线全长约309千米,起自青岛市朱家官庄附近的新主线收费站,止于济南市大桥路零点互通立交。全线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改扩建,设计速度维持120千米/小时,全线改扩建25处交互式立交,新建7处。
(1)分析影响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分析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新建的交互式立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分析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提示:(1)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加。
(2)主要是为了联通其他交通线路,形成交通运输网。
(3)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加强济南与青岛两大城市的经济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等。
┃┃归纳拓展 ■
1.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和场站规模
一个地区交通运输线的标准高低和场站规模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通运输需求的影响至关重要。例如,城市和乡镇的交通运输线标准和场站规模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2.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交通运输布局
3.区域发展差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
↓
↓
←→
4.交通运输方式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
↓
↓
↓
┃┃典例剖析 ■
例题2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为受高铁影响天津至南京等城市航空段客流流失情况比较表。
航空段 | 平均航距(km) | 地面衔接交通改善 前流失旅客人数(人) | 流失旅客占受 影响航段比例 |
天津—南京/禄口 | 907 | 57 783 | 87.65% |
天津—上海/虹桥 | 1 133 | 311 679 | 61.21% |
天津—杭州/萧山 | 1 250 | 65 804 | 44.94% |
(1)请说出材料中受高铁影响天津至南京等城市航空段客流流失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简析我国发展高速铁路运输的原因。
[答案] (1)特点:平均航距越大(小)流失的旅客占受影响航段的比例越小(大);流失旅客人数天津到上海航空段最多。原因:平均航距越大,航空相对高铁节省的时间越多;平均航距越大高铁票价吸引力越弱;上海经济发达,天津与上海来往的旅客相对于其他城市多,所以天津到上海航空段旅客流失也最多。
(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运市场需求量增大;修建高铁技术的突破;利于加强区域经济联系,拉动经济发展;可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
[解析] 第(1)题,受高铁影响天津至南京等城市航空段客流流失的特点应从平均航距与流失的旅客呈负相关、主要流失航段去阐述;其原因应从航距和票价的关系、旅客流量等方面分析。第(2)题,我国发展高速铁路运输的原因应从市场需求、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经济意义、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等方面分析。
┃┃对点训练 ■
2.快速轨道交通是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行方式的公共交通。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城镇之间交通联系日益便捷。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据此完成(1)~(2)题。
(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C )
A.其他运输落后 B.科学技术进步
C.经济快速发展 D.外来人口增加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多( D )
A.采用开挖隧道的方式 B.沿河流方向延伸
C.沿等高线方向延伸 D.采用高架桥梁的方式
[解析] 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运输方式也比较发达,并且也在不断发展,A错误;科学技术进步是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条件或保障,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间经济交流和人员流动更加频繁,运输需求更加旺盛,所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快速发展,C项正确;外来人口增加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吸引人口迁入,故D错误。第(2)题,交通线在穿越山地或水域时才需要开挖隧道,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不需要采用开挖隧道的方式建设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A错误;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判断,图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没有沿河流方向延伸,B错误;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判断,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图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不是沿等高线方向延伸,C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密集,人口众多,用地有限,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多采用高架桥梁的方式,桥上是轨道交通,桥下是正常的城镇功能区,最大限度节省了建设用地,D正确。
知识点
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问题探究 ■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2017年12月6日8时22分,开往成都东的D4251次动车从西安北站驶出,这标志着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至此“千里蜀道一日还”不再是梦。西成高铁是首条穿越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山脉的高铁,是首条4G信号设备实现全覆盖的山区高铁,其穿越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连续长大坡道为全国之最。这条高速铁路从2008年提出设想到2017年建成,前后历经十年时间,总投资高达647亿元,使我国华北至西南地区又增加一条大能力、高密度的旅客运输主通道。
(1)分析西成高铁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2)分析影响西成高铁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3)分析西成高铁建设时间很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需穿越秦岭山脉,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
(2)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线路长度较长、建设难度巨大,需投入巨额资金,攻克一系列的筑路难题,提高筑路技术。
┃┃归纳拓展 ■
1.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直接影响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及交通布局
发展阶段 | 资金来源 | 交通布局 |
工业化初期 | 借助外力 | 建设急需的交通线、站点 |
发展至一定水平 | 足够的资金 | 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水平 |
(2)不同地区交通线、站点密度及质量的差异
经济发展 | 交通线、站点密度 | 交通线、站点质量 |
经济落后地区 | 稀疏 | 较低 |
经济发达地区 | 密集 | 较高 |
2.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间接影响
3.青藏铁路的修建需克服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困难 | 解决措施 |
高寒缺氧 | 多数工程由机器来完成,降低了人力的劳动强度,同时在施工点建有氧吧,做好医疗保障 |
生态脆弱 | 尽可能减少对当地植被的破坏,对于需要清除的草皮采取异地移植的办法,将原料场设在距铁路足够远的地方,同时修建了各种桥涵作为动物通道 |
多年冻土 | 通过一些主动的措施,如片石通风路基、碎石和片石护坡、热棒、保温板和被动的措施,如加高路基、铺设保温材料来避免和延缓高原冻土的融化,从而确保路基的稳定 |
┃┃典例剖析 ■
例题3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据此完成(1)~(2)题。
(1)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C )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
(2)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B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节约建设成本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1)题,山区地形起伏大,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是为了减缓线路坡度。第(2)题,现在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可以挖隧道、建桥等,以提高运输效率,①③正确;挖隧道、建桥的成本高于修建“之”字形公路,山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修建与汽车性能无关,②④错。故选B。
┃┃对点训练 ■
3.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桥隧式跨海通道,全长55千米,将按六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在中间段约7千米长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该处泥沙淤积厚度约6~13米。该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据此完成(1)~(2)题。
(1)修建人工岛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D )
①泥沙来源少 ②海上风浪大
③过往船只多 ④海底泥沙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在港珠澳大桥中间段修建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B )
A.缩短通行时间 B.方便大船通过
C.降低施工难度 D.利于珠江泄洪
[解析] 第(1)题,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入海口处,海底泥沙厚,海上风浪大,给修建人工岛带来很大困难。第(2)题,大桥中间段修建海底隧道,是为了给过往船只航行留出通道,方便大船通过。
素养培优·提技能
策略指导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1)区位选择原则
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可巧记为“低、高、大、小”。
①成本低——山区地形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
②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尽量避开地壳运动活跃地区;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等危险地区。
③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铁路(公路)以直达为主。
④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区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2)案例——公路选线
以公路选线为例说明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如下图所示:
考题展示
(2019·南昌重点中学高一月考)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制约a地区发展交通运输业的主要因素是( B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资源
(2)若计划修建由a城镇至c城镇的公路,则四条线路中的最优线路及理由分别是( D )
A.①线路 地势起伏最小
B.②线路 路程最短
C.③线路 兼顾b城镇
D.④线路 连接城镇最多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区被山地包围,修建道路的难度较大,故地形成为制约该地区发展交通运输业的主要因素。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①线路连接a城镇和c城镇,经过的城镇少,不利于居民出行,不是最优线路;通过②线路连接a城镇和c城镇,采取直线穿过山地,工程量大,修建难度大、成本高,并且经过的城镇更少,不是最优线路;通过③线路连接a城镇和c城镇,虽然连接了b城镇,但是直接穿过山地,工程量大,修建难度大、成本高,不是最优线路;通过④线路连接a城镇和c城镇,不仅能够尽可能多地连接城镇,方便居民出行,而且尽量避开了山地陡坡,修建难度较小,工程量较小,是最优线路。
课堂小结·梳脉络
地理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案设计,共18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导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交通运输布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