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展开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 |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
学习目标 |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波
类型 | 传播速度 | 特点 | 能通过的介质 | 共性 |
纵波(P波) | 较快 | 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 | 固体、液体和气体 |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
横波(S波) | 较慢 | 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 | 只能通过固体 |
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
代号 | 界面 | 位置 |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
C | 莫霍界面 | 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 | 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 |
D | 古登堡界面 | 在地下约2 900千米处 | 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
(3)圈层:由内向外E+F为地核,G为地幔,H为地壳。
①地壳:由固体岩石组成,位于莫霍界面以外;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
②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2 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上地幔顶部与地壳合称岩石圈。
③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压力超强。
判断
1.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相同。( × )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 )
3.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地面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 √ )
4.岩石圈就是地壳。( × )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外部圈层组成:A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
2.各圈层的组成和作用
圈层 | 组成 | 地理意义 |
大气圈 |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 ①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②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③大气圈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
水圈 | 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 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生物圈 | 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 ①促进太阳能转化;②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的组成;③改造地表形态 |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
判断
1.水是自然界中最活跃的地理要素之一。 ( √ )
2.四大圈层之间是相互独立发展的。 ( × )
探究点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中心点位于我们脚下6 000多千米的深处,相比之下,与人类迄今钻探的最深记录12.3千米(俄罗斯的科拉钻井)显得微不足道。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材料一 下图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图。
1.根据材料一,分别说明地震波经过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时,波速的变化特点。
答案 地震波穿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穿过古登堡界面时,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2.根据材料二,描述地壳的分布规律。
答案 地壳厚薄不一,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3.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写出下图中A、B代表的圈层名称。
答案 A:地壳 B:岩石圈
地球的内部圈层
拓展延伸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如下图),这两层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别(如下表)。
分层 | 名称 | 主要成分 | 密度 | 分布 |
上层 | 硅铝层 | 由硅、铝成分较多的花岗岩类组成 | 小 | 不连续分布;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即使有也非常薄 |
下层 | 硅镁层 | 由镁、铁、钙成分较多的玄武岩类组成 | 大 | 连续分布;大陆和大洋地壳中都有分布 |
2020年3月20日16时20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2.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大陆部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震源深度16 km,位于地壳,故选D。第2题,地震发生时,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速度,故当地居民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摇晃,故选D。
读 “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正确表示岩石圈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关于图中①②③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岩石圈的范围为软流层之上,据图可知,③为岩石圈的范围。故选C。第4题,据图可知,①为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范围;②为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的区域,为地幔范围;③为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故选D。
韩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利用地震波在伊拉克北部的Hawler油盆发现了一座新油田。经试开采,油井每天的石油产量为1万桶。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2.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答案 1.D 2.A 3.A
解析 第1题,纵波与横波相比较,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二者相同的是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第2题,地震波中的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遇到液态物质会消失,石油是液态物质,利用这一特点判断①图符合。第3题,莫霍界面以上是地壳,地壳厚薄不一,大陆地壳比海洋地壳厚,大陆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四地中喜马拉雅山海拔最高,地壳最厚,地震波的传播时间最长。
(2020·山东师大附中检测)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图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壳 B.②-岩石圈
C.③-地幔 D.④-软流层
5.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横波传播速度达到最快
B.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
C.③—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④—温度很高,密度很小
答案 4.A 5.C
解析 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表示地壳,②表示地幔,③表示外核,④表示内核,A项正确。第5题,读图可知,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均在圈层②中达到最快,A项错误;读图可知,地震波在圈层②的传播过程中,波速有变化,说明圈层②的内部物质组成并不均匀,B项错误;由于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加之地核的温度很高,且压力和密度很大,推知圈层③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C项正确、D项错误。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序号①~④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________圈层之间的关系(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6.C 7.B
解析 第6题,根据地球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图中箭头指向可知,图中序号①~④依次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第7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落红”(植物)属于生物圈(③),“春泥”(土壤)属于岩石圈(②)。
8.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
(2)大气圈笼罩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____之中;生物圈占有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__圈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3)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大圈层尽管组成物质、分布空间不同,但它们都是以________为共同球心的圈层。2017年9月8日,墨西哥瓦哈卡州沿岸近海海域地震发生在________圈,由此引发的海啸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圈,流行性疾病主要在______圈传播。
答案 (1)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2)氮气 氧气 循环运动 大气 水 岩石 联系 渗透
(3)地心 岩石 水 生物
(2020·浙江温州中学期中)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9~10题。
9.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
10.图中①②曲线不能在海水中传播的是( )
A.① B.② C.①② D.无法判断
答案 9.B 10.A
解析 第9题,读图,根据地震波的形态可知,地震波在17千米的深处,速度突然加快,说明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17千米处,故选B。第10题,根据横波、纵波的特点可知,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在各类物质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较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图中曲线①的传播速度较慢,为横波,故选A。
读“我国大陆局部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11~13题。
1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总体上(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12.图中M和N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13.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0千米应位于(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
答案 11.C 12.D 13.C
解析 第11题,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知,地壳厚度总体上是由东向西逐渐增厚。第12题,读图可知,M、N处等值线闭合,结合等值线的数值变化与中国地形区分布规律判断,M处地壳厚度小于42千米,比周围地区地壳薄,为四川盆地;N处地壳厚度大于38千米,比周围地区地壳厚,为大别山区。第13题,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界面分别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壳为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所以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0千米应位于莫霍界面。
读“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图”,回答14~15题。
14.①圈层的主要特点为( )
A.连续但不规则
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由坚硬岩石组成
15.下列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是正确的是( )
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
B.各圈层相互渗透
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答案 14.A 15.B
解析 第14题,①圈层提供的有水、水蒸气、无机盐,是水圈,主要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是②大气圈;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③生物圈;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是④岩石圈。第15题,图示各圈层上下没有明确的界线,各圈层间交错分布、相互渗透,故B对。③圈层提供氧气等气体,吸收二氧化碳,是生物圈,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三个圈层,没有单独占有空间;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
16.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D表示____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面以上C代表___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___态,F表示________界面。
(4)G层表示__________,H层表示________________。C层主要由__________组成。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横 纵 A波传播速度慢,在2 900千米附近消失;B波传播速度快
(2)莫霍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地幔
(3)消失 突然下降 固 液(或熔融状) 古登堡
(4)外核 内核 各类岩石 地壳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引发思考,学生回答,归纳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外部圈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