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练习
展开【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中)
一、单选题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壳( )
A.由固体岩石组成 B.平均厚度为5-10千米
C.洋壳比陆壳更厚 D.温度比其他内部圈层高
2.软流层( )
①位于下地幔上部②上部与地壳相邻③部分呈熔融状态④影响板块的运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岩石圈( )
A.由坚硬岩石组成 B.位于莫霍界面以上
C.位于上地幔以上 D.包括地壳和上地幔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的依据是( )
A.地震波波速变化 B.地下温度的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 D.物质组成的变化
5.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与纵波相比,横波( )
A.传播速度较快 B.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C.传播速度不变 D.可以通过液体传播
下图示意某同学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模型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各圈层位置的正确描述是( )
A.生物圈位于地壳的内部 B.软流层位于岩石圈的内部
C.地核位于莫霍界面以上 D.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
7.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地幔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 D.大气圈的组成物质分布均匀
如图为某学生外出时拍到的照片。观察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瀑布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9.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全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 D.生物圈与岩石圈没有联系
下图为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县地震信息图和地球内部结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发源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地震产生的横波(S波)和纵波(P波)经过莫霍面时,速度变化为( )
A.S波、P波速度均明显上升 B.S波速度下降,P波速度上升
C.S波、P波速度均明显下降 D.S波速度上升,P波速度下降
12.当地震发生时,人们感到地面首先上下跳动,然后左右晃动,是因为( )
A.纵波与横波传播速度相同 B.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C.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慢 D.纵波可以通过物质的三态传播
二、综合题
13.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E、F代表的地球圈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P界面是________;Q界面是________。
(3)图中A圈层厚度大陆比大洋________(厚或薄),当地震来临时,大洋上的船员感觉到船________。
(4)图示F圈层物质呈________状,G圈层物质呈________态。
(5)说出地震波由上至下通过P界面和Q界面时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
1.A
2.D
3.A
【分析】
1.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A正确;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的厚度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B、C错;与地幔和地核相比,地壳温度较低,D错。故选A。
2.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①错;莫霍界面与地壳相邻,软流层上部不与地壳相邻,②错;软流层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③正确;科学家推断,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D。
3.
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位于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A正确,C、D错;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B错。故选A。
【点睛】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地表到地心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
4.A
5.B
【分析】
4.
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科学家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会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A正确,B、C、D错。故选A。
5.
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6.D
7.B
【分析】
6.
生物圈涉及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A错;读图可知,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没有位于岩石圈的内部,B错;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C错;地球内部随着深度增加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D正确。故选D。
7.
地壳薄厚不一,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A错;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这些水体在地球表面是循环运动的,所以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与地核相比,地幔厚度较小,C错;大气圈的组成物质会随着的海拔的升高而变化,D错。故选B。
【点睛】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地表到地心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8.B
9.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相关知识,侧重基础知识考查。
8.
在地球的外部圈层中,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不是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项错误。瀑布的形成过程中涉及到水的形态的转变以及重力势能向动能的转变,反映了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B项正确。瀑布的形成过程直接涉及到了水圈和岩石圈,说明各个圈层之间不是独立发展变化的,C项错误。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各种水体都处在不间断的循环当中,D项错误。故选B。
9.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A错误。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正确。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生物圈与岩石圈有密切联系,C、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地球外部各圈层的定义以及相互关系。
10.C
11.A
【分析】
10.
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岩浆发源地,由图可知,①为地壳,A错误;②③④均为地幔,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②位于上地幔上部,B正确;③④深度更大,CD错误。故选B。
11.
由必备知识可知,地震产生的S波、P波自上而下通过莫霍面时,速度均明显上升,A正确、BD错误;在古登堡界面,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C错误。故选A。
【点睛】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纵波是指从震源向地表传播,交替地挤压和拉张波穿过的岩石,在波传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运动。所以在地表上,人们会感到所有的东西连同自己“跳”了一下。横波是指岩石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在随后横波传播到地表时,人们会感觉左右晃动。
12.B
【详解】
纵波的传播速度为8-14km/s,使人上下颠簸;横波的传播速度为4-7km/s,使人左右摇晃。地震发生的时候,纵波先到达地面,然后才是横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1)下层地幔 外核
(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厚 上下颠簸
(4)熔融 固
(5)通过P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逐渐加快,通过Q界面时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的特点。
【详解】
(1)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读图可知A是地壳,B是岩石圈,C是软流层,D是上地幔,E是下地幔,F是外核,G是内核。所以E、F是下地幔和外核。
(2)读图可知P是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界面,应是莫霍面;Q是地幔和地核之间的界面,应是古登堡面。
(3)大陆地壳包括硅铝层和硅镁层,大洋地壳大多只有硅镁层,所以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所以在大洋上只能感到上下颠簸。
(4)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外核传播,所以可以推测外核即F呈熔融状态;G圈层(内核)是固态的。
(5)根据所学知识,地震波自上而下通过P莫霍面后物质密度增大,所以纵波和横波速度都增大;通过Q古登堡面时因外核呈熔融状态,所以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随堂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