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展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会证明“角角边”定理,并能用“角角边”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利用“角边角”定理推导出“角角边”定理。
一.复习导入:
- 解释:SAS ASA
- ASA,有2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讨论:
已知:∠ B=∠E, BC=EF,∠C=∠F(ASA)
求证:△ABC≌△DEF
(1).假设所给的条件不是ASA,比如∠A=∠D,∠B=∠E,BC=EF,我们能否证明所缺的条件∠C=∠F?
(2).假设所给的条件不是ASA,比如∠A=∠D,∠C=∠F,BC=EF,我们能否证明所缺的条件∠B=∠E?
∠A=∠D
∠B=∠E (AAS) ∠ B=∠E
BC=EF (ASA) BC=EF
∠A=∠D ∠C=∠F
∠C=∠F (AAS)
BC=EF
以上三组条件中的任意一组都可证明△ABC≌△DEF(我们是否可以增加一条三角形全等的公理?)
二,新授:
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要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只要证明它们的两组对应角分别相等,一组对应边相等即可
(2种形式:ASA,AAS)
师:(我们说写字母时要按顺序排好,只有以上2种顺序)
例:
已知:如图,∠1=∠2,∠C=∠D。
求证:AC=AD。
证明:在△DAB和△CAB中
∠C=∠D ∠1=∠2 ∠ABD=∠ABC
∠1=∠2 AB=AB ∠C=∠D
AB=AB ∠ABD=∠ABC AB=AB
∴△DAB≌△CAB
要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只要证明它们的两组对应角分别相等,一组对应边相等即可
例2
已知:如图△ABC≌△A`B`C`,AD,A`D`分别是△ABC和△A`B`C`的高。
求证:AD= A`D`
证明:∵△ABC≌△A`B`C`,
∴AB= A`B`,∠B=∠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AD,A`D`分别是△ABC,△A`B`C`的高(已知)
∴∠ADB=∠A`D`B`=90°
在△ABD和△A`D`B`中
∠B=∠B`
∠ADB=∠A`D`B`
AB= A`B`
∴△ABD≌△A`D`B`(AAS)
∴AD= A`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总结:全等三角形对应高相等
练习:P38/1 (1)√(2)√
(3)判断
有2个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2个三角形全等×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小结:1,ASA,AAS的异同点
2,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共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