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套人教初中数学九上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4273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时间 |
| 课题 |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 课型 | 新授课 | |||||||
教 学 目 标 | 知 识 和 能 力 | 通过探索,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 ||||||||||
过 程 和 方 法 | 使学生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 |||||||||||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 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 |||||||||||
教学重点 | 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 | |||||||||||
教学难点 | 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 |||||||||||
教学准备 | 教师 | 多媒体课件 | 学生 | “五个一” | ||||||||
课 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一、引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与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有关的问题,如拱桥跨度、拱高计算等,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本节课,请同学们共同研究,尝试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二、探索问题 问题1:某公园要建造一个圆形的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竖一根柱子,上面的A处安装一个喷头向外喷水。连喷头在内,柱高为0.8m。水流在各个方向上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径落下,如图(1)所示。
根据设计图纸已知:如图(2)中所示直角坐标系中,水流喷出的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x2+2x+。 (1)喷出的水流距水平面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如果不计其他的因素,那么水池至少为多少时,才能使喷出的水流都落在水池内? 教学要点 1.让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将文学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出问题(1)就是求函数y=-x2+2x+最大值,问题(2)就是求如图(2)B点的横坐标; 2.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让一两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问题2:一个涵洞成抛物线形,它的截面如图(3)所示,现测得,当水面宽AB=1.6m时,涵洞顶点与水面的距离为2.4m。这时,离开水面1.5m处,涵洞宽ED是多少?是否会超过1m? 教学要点 1.教师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要求ED的宽,只要求出FD的长度。在如图(3)的直角坐标系中,即只要求出D点的横坐标。因为点D在涵洞所成的抛物线上,又由已知条件可得到点D的纵坐标,所以利用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进一步算出点D的横坐标。 2.让学生完成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分析存在的问题,书写解答过程。 解: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以过点O的y轴的垂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这时,涵洞的横截面所成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y轴,开口向下,所以可设它的 函数关系式为:y=ax2 (a<0) (1) 因为AB与y轴相交于C点,所以CB==0.8(m),又OC=2.4m,所以点B的坐标是(0.8,-2.4)。 因为点B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人(1),得 -2.4=a×0.82 所以:a=- 因此,函数关系式是 y=-x2 (2) 。。。。。。。。。。。。。。。。。。。。
问题3:画出函数y=x2-x-3/4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是什么; (2)当x取何值时,y=0?这里x的取值与方程x2-x-=0有什么关系? (3)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教学要点 1.先让学生回顾函数y=ax2+bx+c图象的画法,按列表、描点、连线等步骤画出函数y=x2-x-的图象。 2.教师巡视,与学生合作、交流。 3.教师讲评,并画出函数图象,如图(4)所示。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象,回答(1)提出的问题,得到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分别是(-,0)和(,0)。 5.让学生完成(2)的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讲评。 6.对于问题(3),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选派代表发表意见,全班交流,达成共识:从“形”的方面看,函数y=x2-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x2-x-=0的解;从“数”的方面看,当二次函数y=x2-x-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x2-x-=0的解。更一般地,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ax2+bx+c=0的解;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ax2+bx+c=0的解,这一结论反映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三、试一试 根据问题3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当x取何值时,y<0?当x取何值时,y>0? (当-<x<时,y<0;当x<-或x>时,y>0) (2)能否用含有x的不等式来描述(1)中的问题? (能用含有x的不等式采描述(1)中的问题,即x2-x-<0的解集是什么?x2-x->0的解集是什么?) 想一想: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类比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方程的关系,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1)从“形”的方面看,二次函数y=ax2+bJ+c在x轴上方的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在x轴下方的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 (2)从“数”的方面看,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大于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小于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c+c<0的解。这一结论反映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四、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困惑? 2.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试说明,元二次方程ax2+bx+c=0和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x2+bx+c<0的解的情况。 |
| |||||||||||
作业 设计 | 必做 | 教科书P19:1、2 | ||||||||||
选做 | 教科书P20:5 | |||||||||||
教学 反思 |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自学反馈,质疑精讲,总结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巩固,探索问题,做一做,综合运用,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1.1 圆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1.1 圆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四个.,探索新知,应用拓展,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