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18.2.2 菱形教学设计
展开菱形
课题 | 菱形 | 授课时间 |
| 课型 | 新授 | 二次修改意见 | |||
课时 | 2 | 授课人 |
| 科目 | 数学 |
| 主备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
| ||||||
过程与方法 | 学生动手利用折纸、剪切的方法,探究、归纳. |
|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
| |||||||
教材分析 | 重难点 |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
| ||||||
教学设想 | 教法 | 三主互位导学法 |
| ||||||
学法 | 小组合作学习法 |
| |||||||
教具 | 幻灯片 |
| |||||||
课堂设计 | 目标展示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预习检测 应用判定方法1时,要注意其性质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为了加深印象,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提问学生,如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同时可用图来证实,虽然对角线AC⊥BD,但它们都不是菱形. 质疑探究 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通过演示,容易得到: 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 菱形判定方法2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精讲点拨 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E∥FC. ∴ ∠1=∠2. 又 ∠AOE=∠COF,AO=CO, ∴ △AOE≌△COF. ∴ EO=FO. ∴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又 EF⊥AC, ∴ 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随堂练习 1.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 2.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作业布置 |
| |||||||
板 书 设 计 | 教 学 反 思 |
| |||||||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5.2 菱形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5.2 菱形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重点,例题的意图分析,课堂引入,例习题分析,随堂练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重点,例题的意图分析,课堂引入,例习题分析,随堂练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