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6 猫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6 猫教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郑振铎,走进作者,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梳理结构,把握情感,原因分析,自责悔恨,细读品悟,背景补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笔名西谛,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等。
藤椅 污涩 懒惰 一缕 怂恿 安详 乞丐 预警 怅然 诅骂 蜷伏 叮嘱 凝望 辩护 惩戒 冤枉 虐待 倚着衔着 提心吊胆 畏罪潜逃 妄下断语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走。妄下断语:胡乱、随意地下结论。
1、说说文中哪一句话能概括全文内容。
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2、快速默读课文,从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和结局几个方面,直接摘录或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完成下表。(在文中勾画出关键性词句)
摘录方法提示:1.关键词2.中心语句3.所描写对象的特异之处4.文笔精华之处 ——精彩生动的句子 ——有内涵文采的语句
概括方法提示:1.提取关键词组合要点2.综合关键信息进行推论3.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很活泼 。“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又扑过去抢。”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捉老鼠。“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在那里晒太阳。”
很受喜爱。“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很受家人的宠爱。“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查问好几次。”
花色灰白,不好看。“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不活泼,忧郁,懒堕。“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的…”“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吃得胖胖的。”
小 结 前两只猫是从别人家要来的,颜色亮丽,活泼可爱,大家都很喜欢。 第三只猫是被人遗弃的,不好看,不活泼,忧郁,懒惰,大家也不喜欢它。 三只猫特点各异,但最后命运不是失踪就是死亡。
每个故事按照时间顺序排列,都有相对完整的“得猫”“养猫”“失猫”的过程,各有特点,引人入胜。
文中是怎样将这三部分的内容连接起来的?
开头: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2段: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14段:“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34段:“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第二只猫的丢失有些人为的过失。这句话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这句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因为“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放在文章最后,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这里有“我”深深的自责和反思,是对全文的总结。
总结:文章结构完整而严谨,构思巧妙。
小 结 第一只猫的亡失是“天灾”; 第二只猫的亡失是“人祸”; 第三只猫的亡失则完全是“己过”。 “我”家三次养猫的情趣不同,失去之后的心情也不同。写三次养猫,疏密是递增的。第二次比第一次详细一些,第三次比第二次有详细一些,文章波澜起伏,养猫的心情不断变化,感情色彩越来越浓厚。
更喜爱、担心——怅然、愤恨
都不喜欢——伤心、自责、悔恨
思考:对比前两只猫,为什么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
家人对前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猫非常喜欢,因为它们能给家人带来快乐。
第三只猫不能给家人带来快乐,可有可无,对于这只猫的处置,“我”是随意武断的。直到发现冤枉它之后,“我”开始反省。
“我”能说话,它却不能; “我”是强势,它是弱势; “我”是施暴者,它是受虐者。 在“我”看来,这对猫是不公平的。一个弱小的生命就这样在“我”的主观臆断、强势话语权的围攻下,在强势暴力的追杀下含冤死去,它受了冤枉也无法申辩,这个过失也无法补救。因而“我”的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更加难过。这也让我最终发出了“永不养猫”的感慨。
①我主观臆断,冤枉了它;②它受了冤枉也无法申辩;③我的过失无法弥补。
品读15—34自然段,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芙蓉鸟失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案发前:对鸟笼凝望着案发后: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拓展思考1: 本文中是否有与“猫” 类似的人呢?请你在文中勾画语句,找找依据。
文中的张妈,与第三只猫有着很大的关联。
这只猫是“她在门口拾进来的,每天给它饭吃。”
可以看出,这是张妈出于对生命的爱惜、怜悯。
妻子买了芙蓉鸟之后,也是叮嘱“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
可见是张妈一直在按照妻子的吩咐照顾小猫。
鸟被咬死后,妻子责问张妈:“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面对妻子的无端指责,处于弱势地位的张妈只能沉默,无力反抗。
我们看到,张妈仿佛就像第三只猫,在封建家庭中,弱小者总是不幸的,侮辱、损害随时都可能降临到他们身上,而且无法逃脱,这样的悲剧具有必然性。这也引发我们的深思,我们是否也应该善待他人。
一个喜欢养猫的家庭,对各种猫都应当一视同仁,美丽活泼的猫固然喜欢,而外表难看的、瘦弱的小猫更应该怜悯呵护。但无论被玩弄、占有还是厌弃,都没有把它们当成平等的生命去对待,而是始终把猫放在给人带来娱乐、可以被人主宰命运的位置,对前两只猫的“爱” 和对第三只猫的“不爱” 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强大生命对弱小生命的武断支配,都是缺少对生命的尊重。
思考2:家人对三只猫的态度是否有共同之处?
《猫》是郑振铎先生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5年11月7日,发表于同年同月15日他负责主持的《文学周报》上。1928年底,郑振铎出版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时,《猫》被他编排在第一篇。 《家庭的故事》在其总体上是悲剧性的故事。作者在《自序》里写道:“许许多多的悲剧,还不都是那些旧家庭酝酿出来的吗?”作者认为,在封建宗法统治的旧式家庭里,总会有一些人成为比他们权势更大、地位更高的人的牺牲品,成为被侮辱、被践踏的对象。
《猫》是郑振铎早期的文学作品,受五四运动“科学、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本文是作者这一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从“我”深深的忏悔和反思中,你知道如何去对待生命吗?
“我”对自己伤害其它生命的错误,勇于承认,善于反思。“我家永不养猫”就是说“我”不再以一种凌驾的、玩弄的、支配的态度去对待弱小生命了。 文章的主旨正是借此阐发人生哲理:人类应该善待生命,爱护弱小,不能因为个人好恶、私心偏见而武断地对待生命。同时,善待生命不光是要平等地对待其他生命,对待他人,我们更是要予以尊重和关爱。
要仁爱,不要残忍;要为人着想,不要损人利己;凡事事实求是,明白判断,不要不加调查,主观臆断。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比喻。将小猫比喻为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 。
比喻。将猫比喻为人的伙伴,强调我们全家对这只小猫的深厚感情。
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拟人。把用于人身上的词语用在猫身上,形象生动。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比喻。强调我的悔恨和遗憾程度之深,生动形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16 猫说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3-14,从隔壁要来,舅舅家送的,蜷伏在家门口捡到的,浑身黄色,很活泼,更有趣更活泼,忧郁懒惰,小侣宠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6 猫教课内容课件ppt,文件包含16教材习题课件ppt、16猫第1课时pptx、16猫第2课时pptx、16猫朗读音频mp3、活泼的小猫flv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16 猫课前预习ppt课件,文件包含16猫1ppt、16猫配套教案doc、16猫mp3、猫发情叫wav、猫叫声1wav、猫叫声2wav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