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课堂检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基础达标1.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A. 清除可燃物 B. 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 隔绝空气 D. 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答案】C【解析】【详解】A、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清除可燃物,故A错误;
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B错误;
C、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灯的,故C正确;
D、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降低温度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故D错误。故选C。 2. 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 隔绝空气 B.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C. 清除可燃物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灭火原理分析,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①撤离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详解】A、因为没有隔绝空气,故错误;
B、物质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着火点是不能改变的,故错误;
C、很明显的不对,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错误;
D、用嘴吹灭蜡烛,降低了温度,所以蜡烛熄,故正确。
故选D。3. 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 Q点 B. N点 C. P点 D. M点【答案】A【解析】【详解】A、Q点的温度不仅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且氧气的浓度较高,能燃烧,且燃烧较旺。B、N点的温度虽然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氧气的浓度较低,能燃烧,但不是最旺。C、P点的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不能燃烧。D、M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氧气的浓度为0,不能燃烧。故图中的该物质燃烧最旺的点是Q。故选:A。4. 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B.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C. 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D.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通常燃烧需要氧气【答案】C【解析】【分析】
【详解】A、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使蜡烛周围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故A正确; B、蜡烛能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B正确;C、把冷小烧杯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有水雾产生,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而不能判断有氧元素,因为氧元素有可能来自于空气中的氧气,故C不正确;D、密闭的容器内空气量是一定的,燃烧一段时间后空气内的氧气耗尽,蜡烛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D正确。故选C。5. 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的更快,这是因为_______。【答案】 ①.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 煤粉与氧气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解析】【详解】燃物燃烧的条件是:除需要氧气外,还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的更快,是因为煤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力拓展6. 为研究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现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将燃烧匙内小木炭块灼烧至红热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并塞紧橡皮塞。将注射器内氧气迅速推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炭发白光。该实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有关,燃烧的剧烈程度还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如______(举一日常生活实例)。【答案】 ①. 氧气浓度 ②. 将煤做成蜂窝状,燃烧更剧烈素养专训7.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1)必须是可燃物;(2)燃烧必须要有氧气;(3)温度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是,红磷的着火点是…… 2.磷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险。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讨论并将下表补充完整。实验现象结论与解释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a.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他重新设计了图3装置,你认为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拓展与迁移】按图2装置实验结束后,小朱同学说:“待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略浸入水面下(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进入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内空气体积的多少呢?”你的预测是大约为______,理由是______。【答案】 ①. 与氧气隔绝 ②.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③. 更环保 ④. 防止有害物质污染空气;调节试管内气体压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冲开 ⑤. 五分之一 ⑥.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试管中的白磷把氧气完全消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精品同步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与简答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优秀同步训练题,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一课一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