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精品同步训练题
展开绝密★启用前
7.3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C. 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内层火焰最明亮
B. 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石蜡熔化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刚熄灭蜡烛时,烛芯有一缕白雾飘出
- 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常识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下列做法和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 乘公共交通工具不可携带天然气;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B. 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森林起火,砍伐周围的树木形成隔离带
C.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液化气泄漏,打开电灯检查管道
D. 用扇子扇灭蜡烛,炒菜时锅里的油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二者原理相同
- 利用图装置探究氧气的质量分数对燃烧的影响。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图是瓶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在至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B. 在至时间段气体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
C. 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不同
D. 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
-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两个实验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一”中可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一层白膜
B. 通过“实验一”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实验二”所得曲线是代表密闭容器中氧气的浓度变化
D. “实验二”结束后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珠
- 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B. 将煤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都属于缓慢氧化
-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
B. 点燃氢气前要要验纯,以防爆炸
C. 油库油品着火,可用水灭火
D.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主要是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
- 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方案 | ||||
结论 | 说明酒精灯火焰分三层,焰心温度最高 | 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 比较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
A. B. C. D.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B. 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D. 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后取出,与内焰接触部分炭化最严重
- 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B.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0分)
- 如图是有关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______填序号;将处与处发生的现象对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图中热水的作用是 ______。
- 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与红磷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
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______。
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热水的作用:______。
-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填、、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层温度最高.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______. -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处填“”、“”或“”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还生成了______。请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 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石油和 ______;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会产生 ______、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会形成 ______,破坏环境。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且放出热量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浓硫酸与水
B.镁与盐酸
C.碳与氧气
D.碳与氧化铜
在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时,某同学对教材中的实验做了改进,并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试判断能够燃烧的是图中的 ______填“”、“”或“”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______。
如图所示的实验与教材中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______写一条即可。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 某化学兴趣小组受“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启示,设计如下模拟赛道进行化学知识复习。“赛道”上、、、、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为固体物质,为可燃性气体。
若“赛道”上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能支持的燃烧。
若与反应发出耀眼白光,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燃烧的条件考虑,要使在中燃烧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赛道”上 、、、四种物质均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用或制取氧气所需的催化剂可由分解制得;可生成,可生成。
写出用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化为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 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红磷着火点为,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写出白磷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______;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
“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以下问题:
现提供下列实验装置:
装置中仪器甲的名称是 ______,实验室利用装置,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收集氧气可用 ______装置填字母。
利用装置干燥氧气,需从导管口 ______端通入气体填“”或“”。
利用装置制取气体时,仪器乙下端管口须伸入到液面以下,目的是 ______。
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如图所示。比较燃烧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前后的燃烧情况,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______;观察,比较使小木条和小煤块燃烧所需要的 ______,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 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通入,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中均无明显现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中无明显现象,中红磷燃烧。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对比、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则制取氧气,至少需多少氯酸钾?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蜡烛燃烧时,产生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 A、、选项均正确。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故D选项错误。
2.【答案】
【解析】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最外层火焰最明亮,故A错误;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这不是实验现象,而是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结论,故C错误;刚熄灭蜡烛时,烛芯会飘出一缕白烟,而不是白雾,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在空气中冷凝得到的石蜡固体,故D错误。
3.【答案】
【解析】解:、乘公共交通工具不可携带天然气,是因为天然气是易燃品;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是因为湿毛巾能够降低空气的温度,有毒烟气聚集在上方,该选项完全正确;
B、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容易导致触电;森林起火,砍伐周围的树木形成隔离带,以防止火势蔓延,该选项不完全正确;
C、室内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止氧气进入增大火势;液化气泄漏,不能打开电灯检查管道,以防止发生爆炸,该选项都不正确;
D、用扇子扇灭蜡烛,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至蜡烛着火点以下,炒菜时锅里的油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二者原理不相同,该选项都不正确。
故选:。
A、天然气是易燃品;火场中有毒烟气聚集在上方;
B、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容易导致触电;森林起火,砍伐周围的树木形成隔离带,以防止火势蔓延;
C、室内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止氧气进入增大火势;液化气泄漏,不能打开电灯检查管道,以防止发生爆炸;
D、用扇子扇灭蜡烛,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至蜡烛着火点以下,炒菜时锅里的油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答案】
【解析】解:、在至时间段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都不发生变化,说明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B、在至时间段气体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即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实验中,蜡烛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比白磷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高,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实验不能证明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支持白磷的燃烧,能够证明蜡烛燃烧没有把瓶内氧气耗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A、在至时间段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都不发生变化,说明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B、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C、该实验中,蜡烛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比白磷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高,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不同;
D、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白磷燃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答案】
【解析】解: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来回推拉注射器时,二氧化碳进入注射器,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实验一”中可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一层白膜,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一”中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一层白膜可证明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无法证明产生水,选项说法错误;
C.石蜡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密闭容器内氧气的浓度减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增大,因此“实验二”所得曲线是代表密闭容器中氧气的浓度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D.因为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水蒸气会冷凝成小水珠,所以“实验二”结束后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珠,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B.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C.根据燃烧需要消耗氧气来分析;
D.根据石蜡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环节,以及蜡烛燃烧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填写即可.另外,对石蜡的元素组成的推断可以从质量守恒定律的方面来考虑、理解,会比较容易些.
6.【答案】
【解析】解:可燃性气体如果不纯,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验纯,故正确;
B.将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故正确;
C.水灭火,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故正确。
故选:。
本题考查了缓慢氧化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7.【答案】
【解析】解:、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正确;
B、点燃氢气前要要验纯,以防爆炸,正确;
C、油库油品着火,不可用水灭火,错误;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主要是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正确;
故选:。
根据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灭火的原理,属于基础题,掌握灭火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酒精灯火焰分三层,外焰处火柴炭化最明显,说明外焰温度最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因为石蜡蒸汽冷凝形成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实验过程中,空气中燃烧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空气中的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实验过程中,水能够变成水蒸气,水蒸气能够变成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酒精灯火焰分三层,外焰处火柴炭化最明显,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B、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因为石蜡蒸汽冷凝形成的;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D、实验过程中,水能够变成水蒸气,水蒸气能够变成水。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9.【答案】
【解析】解:、红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不是白雾,说法错误;
B、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法正确;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说法错误;
D、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后取出,与外焰接触部分炭化最严重,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蜡烛火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0.【答案】
【解析】解:、由图示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反应后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氧气被消耗,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时,蜡烛熄灭,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蜡烛燃烧的实验、明确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
【解析】解:、、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
将处与处发生的现象处白磷燃烧,处红磷不能燃烧对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图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
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温度计的示数上升
使白磷隔绝氧气,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解:锥形瓶中的白磷与红磷都与氧气接触,一个是白磷达到了着火点燃烧了,一个是红磷没达到着火点没有燃烧,所以验证条件为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锥形瓶中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但一个与氧气接触,一个在水下与氧气不接触,所以验证的条件为是否与氧气接触,因此水的作用是使白磷隔绝氧气,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的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上升;
故答案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温度计的示数上升;使白磷隔绝氧气,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根据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来考虑;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缺少氧气;锥形瓶中的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
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知道控制变量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13.【答案】小 外 变浑浊
【解析】解:
根据物质的浮沉条件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小
根据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其次为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可知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故答案为:;外;
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小
外
变浑浊
这是一道结合课本的探究题目,与酒精灯火焰的实验相类似,
根据石蜡浮在水面上,进行判断石蜡与水的密度大小;
根据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其次为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进行解答;
根据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答.
解答本题必须理解的知识:火焰的温度关系是由外向内温度逐渐降低;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才能顺利解答.
14.【答案】小 外焰 水 二氧化碳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解析】解:由于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由于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所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石蜡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做法正确;
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做法正确;
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做法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小;;外焰;水;二氧化碳;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根据蜡烛能浮在水面上,比较蜡烛和水的密度;
根据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分析;
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据此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对待科学实验要有严谨的不思一苟的态度,可以据此结合所给选项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现象,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天然气 酸雨 氧气被耗尽 环保
【解析】解: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形成酸雨,故答案为:天然气;;酸雨。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分析判断;
B、根据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放热属于化学变化分析判断;
C、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热属于化学变化分析判断;
D、根据碳和氧化铜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吸热属于化学变化分析判断;
故选:。
白磷和红磷均与氧气接触,而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处的白磷燃烧,处的红磷没有燃烧;处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故也不燃烧;处的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耗尽后白磷熄灭;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故填:;氧气被耗尽;环保。
根据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形成酸雨分析解答;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分析判断;
B、根据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放热属于化学变化分析判断;
C、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热属于化学变化分析判断;
D、根据碳和氧化铜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吸热属于化学变化分析判断;
根据燃烧的条件和装置特点来分析解答。
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知道控制变量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16.【答案】
温度达到着火点
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的应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氧气能支持燃烧,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结合燃烧的条件解答;根据氧气的制取方法解答即可。
【解答】
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A是碳酸钙,为可燃性气体,能支持的燃烧,故D是氧气,是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能反应,故B可能是盐酸,与反应发出耀眼白光,且能与盐酸反应,故C是镁,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从燃烧的条件考虑,要使可燃性气体在氧气中燃烧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 四种物质均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用或制取氧气所需的催化剂可由分解制得,故A是高锰酸钾,、是过氧化氢或是氯酸钾;可生成,可生成,故C是过氧化氢,是水,是氢气,是氯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为水,转化为氢气的反应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特征为“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17.【答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乙
【解析】解:甲图中的红磷达不到着火点不燃烧,白磷达到了着火点再与空气接触就符合了燃烧的条件能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所以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方程式是:.
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的变量是:是否解触空气,有空气燃烧的,有不同空气不燃烧的,其它各量均相同;所以正确;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变量是:温度,有冷水,有热水,有热水的必须能够燃烧,其它变量均相同,所以符合这一说法.
图乙是在水下完成的,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对空气进行污染.
故答案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
;;
乙.
根据燃烧的条件来考虑: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分析回答;
根据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来考虑.
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知道控制变量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18.【答案】分液漏斗;;或;
;
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散到空气中;
与氧气接触;时间
【解析】解:装置中仪器甲为添加液体药品的分液漏斗;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含有氧气的水蒸气要与浓硫酸具有充分接触,应将气体通入到液体中,所以利用装置干燥氧气,需从导管口端通入气体。
利用装置制取气体时,仪器乙下端管口须伸入到液面以下,目的是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散到空气中。
比较燃烧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前后的燃烧情况,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观察,比较使小木条和小煤块燃烧所需要的时间,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或;
;
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散到空气中;
与氧气接触;时间。
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确定方法分析回答;
根据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分析;
根据制取气体装置的注意事项分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回答。
根据已有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地大胆迁移,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19.【答案】;
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实验中不燃烧,实验中燃烧
设至少需氯酸钾的质量为,
,解得
答:至少需氯酸钾。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氧气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氯酸钾质量分析;本题考查了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的设计过程,需掌握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要会根据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去分析具体的实验现象,特别注意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解答】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对比、中的实验现象,立即改通,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实验中不燃烧,实验中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根据氧气质量,利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计算需要氯酸钾质量即可。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课后复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一课一练,文件包含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同步练习教师版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精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精品同步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与简答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