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重点知识练习 (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单选题1.在下面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 B.煤的干馏 C.石油分馏 D.氢氧化钠潮解2.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B.物质只是形状、状态发生改变,则属于物理变化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明显现象的发生D.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制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3.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用于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4.下列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56g固体 B.称量食盐时,直接将其放在右盘上C.用10mL量筒量取5mL液体时仰视读数 D.用10mL量筒量取9.6mL水5.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几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将火柴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目的是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B.②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C.③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D.④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6.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B.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C.蜡烛在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D.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7.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C.《抱朴子》——“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D.《天工开物》——“候潮一过,明月天晴,半日晒出盐霜”8.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含有铁。有同学就提出:③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实验发现:④一元硬币被磁铁吸起来了。就这一探究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为观察B.②为结论C.③为设计实验D.④为实验现象9.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把鼻孔靠近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④将试管倾斜,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直立试管
⑤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向下
⑥将烧瓶放在桌子上,用力塞进塞子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
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
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
A.①④⑦⑨ B.①④⑤⑦⑨ C.①④⑤⑦⑧⑨ D.④⑤⑦⑧⑨10.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将量筒摆放平稳,面对刻度线,首先俯视凹液面量取79mL液体,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0m,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A.大于9mL B.小于9mL C.等于9mL D.不能确定1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食盐时,错误地把食盐放在右边托盘里,把砝码放在左边托盘里,称得食盐的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则实际称得食盐的质量为( )A.15.5g B.14.5g C.15.0g D.14.0g二、填空题12.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挥发,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
酒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
化学性质是________;
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三、实验题13.看图回答问题:(1)上面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2)指出上图中两个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任举两例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上图错误示例除外)。1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①一定有 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1)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2)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 的烧杯,观察现象。(证据与结论)实验(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 。实验(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 ,则猜想①成立。(分析与交流)实验(1)和实验(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 元素,因为 。15.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人吸气时,应打开________(填“活塞A”或“活塞B”,下同);关闭________。(2)人呼气时,应打开________,关闭________,此时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3)Ⅰ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Ⅱ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参考答案1.答案:B2.答案:C3.答案:B4.答案:D解析:A、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不能称取9.56g固体。故A不符合题意;B、 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物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B不符合题意;C、 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D、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以保证精确,量取9.6mL水应选择10mL量筒。故D符合题意。故选D。5.答案:A解析:温度越高,木条炭化得越快,将火柴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目的是研究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A错误。干冷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B正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C正确。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D正确。6.答案:C解析: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实验结论,不属于实验现象。7.答案:D8.答案:B解析:①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为观察;②它可能含有铁,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一元硬币被磁铁吸起来了,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现象,故选B。9.答案:A解析:本题采用筛选法解答逐一分析各选项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②错;不能直接把鼻孔靠近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③错;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故⑤错;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将容器放在桌子上,用力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⑥错;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放在试管口的上方,不能伸进试管内,故⑧错。10.答案:B解析:本题采用特殊值法解答。首先俯视凹液面量取79mL液体,由于俯视读数时,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实际量取的液体不足79mL,假设为7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0mL,由于仰视读数时,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小,实际剩余的液体比70mL多,假设为71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为78mL-71mL=7mL,小于9mL。11.答案:B解析:称量药品时,若使用了游码且砝码和药品位置放反了,则实际称得药品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减去游码示数。12.答案: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汽化,可燃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解析: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通常用能、易、会等词描述,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过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是否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13.答案:(1)C(2)①A读数偏大②B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或D容易引起灯内酒精失火)(3)①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②点燃酒精灯时用另一只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造成酒精洒出燃烧失火解析:(1)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相平,A不正确;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B不正确;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D不正确。(2)①A中俯视读数,读数偏大;②B中液体沸腾,易喷出伤人;D中用嘴吹灭酒精灯,易引起灯内酒精失火。(3)只有正确操作才不会发生危险或破坏仪器、浪费药品,故(3)答案可以为:①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②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易使酒精洒出,引起失火;③用手接触药品,易腐蚀手,污染药品;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液体喷出伤人(选择其中两个即可)。14.答案:【假设与猜想】①碳【实验设计】(2)澄清石灰水 【证据与结论】(1)H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与交流】O 蜡烛燃烧时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反应物提供了氧元素解析:假设与猜想:因为只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才是有机物,故填:碳实验设计:(2)由题意知,验证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可以验证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即用澄清的石灰水,故填:澄清的石灰水;证据与结论:实验(1),由质量守恒定律知,产物中有水生成,说明原料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填:H;实验(2),如有碳元素,则二氧化碳生成,烧杯内壁附着的澄清的石灰水就会变浑浊,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与交流:实验(1)和实验(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氧元素,因为燃烧需要氧气,故填:氧元素有可能来自空气中的氧气。15.答案:(1)活塞A;活塞B(2)活塞B;活塞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解析:(1)人吸气时,要除掉混合气体中存在的二氧化碳,因此需要让吸入的气体通过Ⅰ瓶进入,应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2)人呼气时,需要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呼出的气体需要通过Ⅱ瓶,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应打开活塞B,关闭活塞A,此时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Ⅰ瓶和Ⅱ瓶的作用不同,Ⅰ瓶是吸入气体的装置,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造成干扰;Ⅱ瓶是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通过题述操作,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重点知识填空练习(附参考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的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