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搭配(一)(12)-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2826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年级上册8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8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应用拓展,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排列与组合这个内容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这节课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学习简单的排列就是为了在生活中应用,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的价值,给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思想。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97页
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寻找宝箱密码的过程,掌握数的有序排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并总结有序排列和组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当出现多个数时如何不重不漏的进行有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和方法
教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ppt课件、1~9的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一)
师:小朋友好,我是机器猫,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我这里有一个宝箱,需要你来帮助我打开这个宝箱,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这里有一个说明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说明书:这个宝箱的锁子密码是由1和2这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你来猜猜宝箱的密码可能是哪些数?请你想一想。
生:可能是12,也可能是21
师: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你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呢?
生:我把这两个数字交换了位置。
师:你真聪明,你用了交换两个数字的方法。那密码到底是哪个两位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用数字卡片来摆一摆,写一写)
二、创设情境(二)
师:12不行,那肯定是多少呢?
生:21
师:为什么一定是21?
生:因为1和2能组成两个两位数,不是12,就一定是21。
师:我们可以看到密码是21,现在第一道密码锁已经打开了,又出现了第二个密码锁,我们一起来看看说明书吧!(密码是由1、2、3三个数字中的两个组成的,密码可能会是哪些数呢?)
师:这个问题有些难,请你来想想吧,这个锁的密码可能有哪些?你认为这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用数字卡片来摆一摆,写一写)
探究规律
师: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使排列的数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生: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可以用1开头就是12、13;2开头就是21、23;3开头就是31、32
师小结:你真聪明,这是一个排列的好方法。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今后我们不管遇到的是要求几个数字的排列和组合,首先要看清楚题目要求中有几个数字,要求组成几位数。然后先把第一个数放在十位上,把其他两个数放在个位上依次和这个数搭配组成两个两位数,再把第二个数放在个位上,其他两个数放在个位上再组成两个两位数,最后把第三个数放在十位上,与其他两个数组成两个两位数。可也以先确定十位数上的数字,然后把其他两个数放在个位上依次搭配组成两位数。这样排列组合,就会不重复不遗漏地把这六个两位数列举出来。
四、应用拓展
1、用5、0和7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2、用红、黄、蓝三个颜色给地图上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法?
3、3个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做法?
4、下面3本书,送给小丽、小清和小红各1本,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简单的排列
组成两位数:
方法一:调换位置法 方法二:固定十位法 方法三:固定个位法
12 21 12 13 21 31
13 31 21 23 12 32
23 32 31 32 13 23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8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8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实践操作,渗透思想,全课总结,升华主题,检测反馈,调控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8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游戏中拓展提高,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