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煤气中毒
B.在使用灭火器时,应先检查出气孔是否被堵塞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
D.点燃CO气体前,应先检验其纯度
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高氧气浓度可使煤燃烧得更充分
D.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
3.山西云岗石窟有很多佛像雕刻,原本栩栩如生的雕像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有的表面还出现了斑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酸雨.下列气体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A.O2B.COC.SO2D.N2
4.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点燃氢气前先验纯B.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气
C.矿井作业要注意通风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5.以下是与燃烧与爆炸有关的标识,其中“当心火灾”的标识是
A.B.C.D.
6.“碳足迹”(见图)标示着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一般情况下,人们消耗的能源越多,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下列做法不能有效减小“碳足迹”的是
A.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
B.绿色出行,多采用自行车和步行方式
C.大量使用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D.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7.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B.用扇子可以扇灭蜡烛,是因为可以降低着火点
C.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时,调小进风口可使燃烧更充分
D.液态氧和气态氧都能助燃,是因为同种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8.记录笔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笔记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图书资料失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9.对下图所示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甲图: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CO2呈酸性
B.乙图:实验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C.丙图:当水位上升到A处时,红灯亮
D.丁图: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10.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11.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报警器安装在灶台的下方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
C.用加热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
D.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
12.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
D.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
13.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我国科学家利用复合光催化剂人工合成了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是较为清洁的燃料
B.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一个乙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丁的质量之比为11:8
14.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镁离子的离子符号是Mg+2B.硫酸铁的化学式是FeSO4
C.H2O2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为D.CO2和S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是气体
1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准确的是
A.某物质燃烧有H2O生成,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
B.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一种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放热、吸热现象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
D.用KClO3制氧气时通常加入MnO2作催化剂,所以MnO2能作一切反应的催化剂
二、填空题
16.化学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
(2)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属于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家用净水装置中一般含有活性炭,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_性。
(4)已知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家用天然气报警器应安装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______(填“上”或“下”)方。
17.新中国成立以来,家庭燃料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上世纪50-60年代多数家庭以柴草为燃料,60-70年代以燃煤为主,70-9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成为家庭的主要燃料,发展至今几乎家家户户都通入了天然气。
(1)天然气和煤都是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大量燃烧含硫煤会造成酸雨的有害气体主要是______。
(3)当发现煤气灶火焰变黄时,需要调大进风口,该操作的理由是______。
18.如图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够得出燃烧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什么?________
(2)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
19.化学来源于生活,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以防腐,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
(2)在简易净水器中,常加入活性炭,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__性。
(3)用酒精进行室内消毒时,若不小心引起小面积失火,可用湿抹布扑灭,其灭火主要原理是_________。
(4)含磷洗衣粉中含有Na5PxO10,其洗涤废水的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已知Na5Px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则X为_________。
(5)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NaClO)的制取是将氯气(Cl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三、推断题
20.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含A的物质是常见的建筑材料,B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B_______;
(2)写出G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_______;
(3)写出反应①②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_______;
④_______。
四、实验题
21.根据以下三个实验回答问题:
(1)甲图中,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溶液变红,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2)乙图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____。
(3)丙图中,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现象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2.某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出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②_______
(2)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3)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4)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收集该气体装置可选择_______(填字母代号),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五、计算题
23.为测定某金属锌样品中锌单质的质量分数,称取该样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平均值)如下表:
若锌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考虑容器中水分蒸发。求: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
(2)该锌样品中锌单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4.在海底和冻土层存在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良好开发和应用前景。有科学家开采得到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取95.6克样品放置在一密闭弃器内,该样品迅速转化为甲烧气体(CH4)和水,将甲烷气体分离并完全燃烧,得到35.2克二氧化碳。求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反应前质量
充分反应后质量
装置+稀硫酸(足量)
锌样品
装置+剩余物质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A 6.C 7.D 8.D 9.A 10.D 11.A 12.C 13.D 14.C 15.A
16.
(1)用湿布或沙土盖灭
(2)物理
(3)吸附
(4)上
17.不可再生 SO2 有充足的氧气(空气)
18.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隔绝氧气、提供热量
19.78% 稳定(不活泼) 吸附 隔绝空气 3
20.CaCO3 CH4 作建筑材料 CaCO3CaO+CO2↑ 分解反应 CO2+Ca(OH)2=CaCO3↓+H2O
21.分子在不断运动 温度达到着火点 溶液变红 CO2+H2O=H2CO3
22.集气瓶 2H2O2 2H2O+O2↑ 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水可以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并且能隔绝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与氧气充分接触 二氧化碳 D CaCO3+2HCl=CaCl2+H2O+CO2↑
23.(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342.10g+20.00g-361.70g=0.40g;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0g。
(2)设锌单质的质量为x。
解得:x=13.00g
样品中锌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锌样品中锌单质的质量分数为65%。
24.13.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