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1775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课《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1775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课《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1775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题
展开八(上)《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
一、基础达标(53分)
1. 文常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_,字通明,自号__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_。(3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5分)
(1)五色交辉 ( )(2)四时俱备 ( )
(3)晓雾将歇 ( )(4)夕日欲颓 ( )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3.理解性默写。(15分)
(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自/康乐以来 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5.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又数刀毙之 D.水陆草木之花
6.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
A.从流飘荡 从:跟、随 B.鸢飞戾天者 戾:鸣叫
C.经纶世务 经纶:筹划、治理 D.猛浪若奔 奔:飞奔的马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经纶世务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自康乐以来
C.实是欲界之仙都/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与朱元思书/念无与为乐者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和厌弃尘俗的思想情绪。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分”的部分先写山后写水,详写水略写山,但都围绕“独绝”二字展开。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6分)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猿鸟乱鸣”中的“乱”字与“沉鳞竞跃”中的“竞”字用得极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三峡》和《答谢中书书》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47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3-16题(15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选自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
[注] 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沉鳞竞跃( ) (2)四时俱备( )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实是欲界之仙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一处。(1分)
若 牛 马 之 饮 于 溪
16.根据上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6分)
(1)甲文中,“__________”一字高度概括了山川景色的特点;乙文中,“__________”一词简洁地概括了石头的特点。(2分)
(2)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7-20题。(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蠮螉①,类甚多,虽名土蜂,不就土中为窟②,谓摙③土作房尔。今一种黑色,腰甚细,衔泥于人室及器物边作房。其生子如粟米大,置其中,乃捕取草上青蜘蛛十余置其中,仍塞口,以俟④其子大为粮也。 (节选自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注】①蠮螉(yē wēng):一种昆虫,别名细腰蜂。②窟:洞穴。③摙(lián):运。④俟:等待。
17.解释下列画线的词。(4分)
①晓雾将歇( ) ②与其奇者( )
③如粟米大( ) ④俟其子大而为粮( )
18.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捕取草上青蜘蛛十余置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甲】【乙】两文,说说陶弘景在你心目中的形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1-24题(16分)
【甲】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沉鳞竞跃( ) (2)月色入户( )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2.翻译下列句子。(5分)
(1)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盖/竹柏影也 D.念/无与为乐者
24.面对美景,两篇文章的作者各发出怎样的感慨?情感有何相同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达标(53分)
1.(3分)陶弘景 华阳隐居 信
2.(5分)(1)交相辉映(2)四季(3)散尽(4)坠落(5)参与,文中指欣赏
3.理解性默写。(19分)
(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3分)A
5.(3分) C【解析】C项中的“之”是代词,指“狼”;其他三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6.(3分)B【分析】B句意:极力追求名利的人。戾,至、到达。故选B。
7.(3分)A【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的人\……的人;B.动词,认为\连词,表时间;C.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不译;D.动词,给\连词,和;故选A
8.(3分)C【分析】C项本文按总分的结构安排,分的部分先写“水”,略写。后写“山”,详写。故选C。
9.(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10.“乱”的意思是纷乱,形象地写出了猿鸟“鸣”的状态,渲染了清晨山林热闹欢快的气氛;“竞”的意思是争着、争相,形象地写出了水中游鱼争相跃出水面的状态,渲染了傍晚热闹欢快的气氛。
11.内容上,是作者针对眼前的“山川之美”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出了山水之景的奇绝,表达了作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结构上,总结全文并呼应开头,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12.《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二、文言文阅读(47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3-16题(15分)
【乙文参考译文】
(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潭。钴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鱼梁。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和其他树木。小丘上的石头骤然突出或兀然高耸、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高峻堆叠、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往山上攀登的棕熊。
13.(1)鱼。(2)季节。(3)奇丽的景色。(4)沿着。
14.(1)(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2)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和其他树木。
15.若/牛马之饮于溪
16.(1)奇 奇状
(2)甲文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是静,“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是动,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中,“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的奇形怪状(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登山,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7-20题。(16分)
17.①消散,②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③像,④作为
18.B
19.①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②于是捕捉草上的青蜘蛛十多个放置在里面。
20.【甲】:热爱大自然,乐山乐水,远离尘俗,洁身自好。
【乙】:善于观察,实事求是,对生活充满热情。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1-24题(16分)
21.(1)指水中潜游的鱼 (2)这里指门 (3)参与,这里指欣赏(4)只是
22.(4分)(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日光)照在庭院里好像一片积水澄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3.B
24.【甲】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美景处处在,“我”是赏景人,热爱山水,为自然所陶醉。(4分)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按原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答谢中书书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答谢中书书随堂练习题,共10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时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课文内容理解,阅读链接,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