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4 古代诗歌四首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展开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2)诗中虚写的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可谓“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请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诗人的“悲痛之意”。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借景抒情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表达离愁别绪,写到了哪些景物?
(2)诗歌的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哪几层意思?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颔联中“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2)解释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请结合前三句的内容,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从最后两句看,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美景,它在此曲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立夏前偶成
[清]缪公恩
入夏馀三日,春光有几何。
鸟声宿雨少,花瓣落风多。
(1)诗歌的后两句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桑茶坑道中
[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风日、_______________、花堤和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2)这首诗的后两句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早 梅
[唐]齐己①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②,先发望春台。
【注】①齐己:唐朝晚期著名诗僧,早年科举失利,出家,晚年自号衡岳沙门。②律:季节。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早梅开放,表现了早梅特有的风姿和诗人的美好愿望。
B.“昨夜”一词,透露出诗人突然见到梅花早开的惊喜之情。
C.这首诗的颔联描写梅的芬芳和姿态,颈联描写早梅在冰天雪地里开放的情景。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却自信执着的情怀。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万木凋折之甚,从正面衬托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B.“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C.“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使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早梅特有的风姿神韵。
D.这首诗以清丽的语言、含蓄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洁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东栏梨花
苏 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1)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2)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
(1)开篇点题,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是本诗的线索,下面的内容都是由“观”字展开,写登山观海所见。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并非登临所见。诗人以沧海自比,借助奇特的想象,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3.
(1)示例一:“闻道”写出诗人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的消息时的惊愕痛惜之情,暗含“悲痛之意”。
示例二:“五溪”(或“过五溪”)写出友人贬谪之地的荒远,暗含诗人为友人的不幸而悲痛。
(2)示例一:这两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月”抒发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4.
(1)杨花、子规、月亮。
(2)①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②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照的明月;③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5.
(1)“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
(1)示例: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
这两句揭示出新旧更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
(2)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颈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7.
(1)深秋晚景图。
示例:一个秋月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缤纷,干枯的藤蔓缠绕着枝桠纵横的老树,几只黄昏归来的乌鸦静静地站立在老树梢头;潺潺的流水从小桥下流过,桥边一座茅屋,炊烟袅袅;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2)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孤寂愁苦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8.
(1)诗的前三句用了九个名词,一字一词,一词一景,使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深秋的暮色中构成了一个统一整体,构成一幅形象生动的深秋晚景图,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安静的画面。
(2)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9.
(1)从听觉写雨中鸟声渐少,从视觉写风中花落枝头的暮春景象。
(2)本诗抒发了对(鸟声渐少、花落枝头)春光将逝的感慨(怅惘)。
10.
(1)春雨,溪水(春草)
(2)示例:初春的午后,一个牧童惬意地躺在柳荫下睡得正酣。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渐渐远去,直吃到柳林的西面。
11.CA
12.
(1)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对比,动态描写)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或者以梨花自咏,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观沧海优秀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观沧海优秀练习,文件包含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docx、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