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松鼠》导学案 第一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038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 松鼠第一课时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 松鼠第一课时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生字,会写"松鼠、乖巧"等词语。
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5.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学习过程】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新词或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决。
松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
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松鼠的具体信息,分组讨论:作者大概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作者从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其他习性这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思考: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默读第1自然段,哪些描写松鼠外形的句子让你觉得有趣?说说理由。
回顾课文,思考:本文和《太阳》都是说明性文章,在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主题概括
本文抓住松鼠乖巧驯良的 特点、机警敏捷的行为特征、高超的搭窝技巧进行细致而生动的介绍,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 的喜爱之情。
练习
一、连一连。
xùn lì chà xiá xiǎn xiē
驯 杈 栗 狭 藓 歇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xiǎ qiǎ líng lóng( )的sōng shǔ( )把洞穴zhē bì( )了起来。
三、填写恰当的修饰语。
( )的面容 ( )的身体 ( )的四肢
( )的尾巴 ( )的爪子 ( )的动作
沙漠之舟——骆驼(节选)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已绝迹,仅在我国内蒙古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少的地方还能发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
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驼蜂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胃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
(选自《趣味生物365》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第一自然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讽刺和嘲笑。
2.用“ ”画出骆驼的生存环境。
3.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 )
(2)骆驼原来是野生的,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在世界上已经没有野骆驼了。( )
(3)骆驼能利用驼峰贮存水,利用胃和肌肉贮存脂肪。( )
4.骆驼为什么能够在沙漠中生存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7 松鼠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要求与方法,教学准备及手段,学习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7 松鼠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17 松鼠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