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9)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0971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9)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0971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9)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09719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拓展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能力点:
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德育点:
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学难点:
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 1~3 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 1 厘米的正方体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 1 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 0 刻度到 1 刻度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 1 厘米。还有哪段是 1 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
1 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 1 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 1 厘米有多长,那 2 厘米、3 厘米……又是多长?
问:2 个 1 厘米是几厘米?4 厘米里有几个 1 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 6 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没对准 0 刻度线的。
正确的。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 0 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
(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 4 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 1 米
=100 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
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 1 米=100 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 1 厘米。
让学生在尺上指出 2 厘米、4 厘米、5 厘米、8 厘米、10 厘米的实际长度。
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 1 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 1 米长
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 1 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 1 米、2 米、3 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 1 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 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 1 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 米=100 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 1 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 1 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3、1 米=()厘米100 厘米=()米
5 米=()厘米200 厘米=()米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 5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教学难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 5 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 0 刻度对准线段的
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 3 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 3 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 0 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 3 厘米的地方,
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 3 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 3 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 5 厘米长的线段。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 6~7 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 1 厘米、1 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能力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德育点: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教学难点:
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二、自主探究:
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 1 厘米有多长,1 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 3 厘米、5 厘米、10 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 6 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 8 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5、第 9 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 10 题,先估计,再量一量。开放题:
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教学后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长度单位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引思,沟通旧知1.出示,探索新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填空,课堂小结,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预计教学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回顾知识,整体把握,典型示例,方法应用,梳理知识,总结升华,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