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7《古诗三首》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7《古诗三首》部编版01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7《古诗三首》部编版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欣赏插图,比诗题,读诗文,借助注释,想画境,说画面,利用资料,品意境,悟情境,拓展阅读,比异同,类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读出《浪淘沙》的激昂雄壮,《江南春》的明朗飘渺,《书湖阴先生壁》的清幽闲适,会写“涯、莺”2个生字,会默写《浪淘沙》(其一)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大意通过想象画面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感受江南春色和山水田园的风光美;能结合背景资料了解诗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能发现古诗中诗句对仗的表达特点,并积累类似的诗句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大意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发现古诗中诗句对仗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 欣赏插图,比诗题,读诗文

    1.欣赏插图,吟诵诗句。

    交流:由黄河奔腾图、江南春色图和山水田园图分别联想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等诗句。

    2.比较诗题,理解题意。

    要点:“浪淘沙”是唐代教坊曲名,后来演变成词牌名,刘禹锡的《浪淘沙》组诗(九首)是仿民歌体写成的七言绝句,其内容都与“浪淘沙”有关。“江南春”三字用地点与时间巧妙地组合成诗歌描绘的内容。《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诗兴即发时写于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一首题壁诗。湖阴先生是王安石二度罢相后退居江宁时的邻居,是位很有学识的隐士

    3.正确朗读,读出节奏。

    读准多音字“曲、簸”和易错字“畦、因”的字音,读出七言诗的停顿。

    学习活动二 借助注释,想画境,说画面

    1.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自读古诗,借助旁边的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字词圈出来

    2.想象画面,感受画境之美

    (1)刘禹锡善用语言作画,请你用一个词概括《浪淘沙》这幅画的特点

    交流: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气壮山河……

    (2)读着这首诗,你从哪里能体会到黄河的磅礴气势?

    交流关键词:九曲、万里、浪淘风簸、自天涯、直上银河等。

    (3)扣住诗中的关键词发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怎样的声音?用一段话来具体描绘,可以选择下面的词语。

    万马奔腾 浩浩荡 浊浪排空 大浪滔天 咆哮如雷 震耳欲聋

    崩地裂 响彻云霄

    (4)带着想象朗读古诗,读出黄河的雄壮气势。

    小结:发挥丰富的想象,用语言再现《浪淘沙》这幅壮阔的动态山水画,就能感受到诗中画境的雄浑之美。

    学习活动三 利用资料,品意境,悟情境

    1.联系神话传说,感受意境之美

    (1)牛郎织女是天上星宿的名称,你了解他们的美丽传说吗?学生交流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2)师补充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

    《荆楚岁时记》云: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乘槎经月,而去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曰:“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榰机石与骞而还。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客星犯牛女。”

    (3)一个传说,一段资料,你对诗的后两句又有了什么新的感悟?

    要点:感受到黄河与天上的银河汇为一体的雄伟气势。诗人用浪漫而夸张的想象,增添了诗歌传奇色彩

    小结:读着读着,眼前的“实景”幻化成了“仙境”,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奇异的神话世界,这就是诗中典故构成的美妙意境

    2.了解创作背景,感受情境之美

    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诗歌的创作背景。相机补充资料

    富有政治家胆略的刘禹锡,是永贞革新的中坚力量,改革失败后跌为逐臣,初的一腔宏愿化为乌有,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为江山风物之所荡,往往指事成歌辞”,《浪淘沙》九首应运而生

    《浪淘沙》(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注释:谗言,诽谤的话;迁客,被贬职调往偏远地方的官。)

    (2)生自读资料,借助注释理解《浪淘沙》(其八)的大意。

    (3)利用资料,把《浪淘沙》其与其八放在一起读,你读出诗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张骞得到朝廷重用到达了“牵牛织女家”,“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泥沙历经“千淘万漉”终成“真金”,这展露了诗人被放逐后渴望施展抱负、有所建树的迁客情怀和积极向上、不屈服的精神。

    小结:透过诗句,我们读到了诗人寄寓在景物描写和神话传说中的情思与志向,这就是刘禹锡的借物抒情言志

    学习活动四 迁移学法,结构,学“

    1.忆过程,理学法

    读一读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回忆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说说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浪淘沙》的。

    师生交流,形成学习古诗的方法结构:借助注释理解大意,扣关键词想象画面,结合资料品意悟情。

    2.运用学法,合作学诗。

    要求:首先小组四位成员运用学法自学古诗,然后组内分享自学收获,最后两人一组汇总小组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分享成果

    (1)《江南春》分享要点:

    ①理解诗意。先汇报“千里、山郭、酒旗、南朝”等关键词的意思(相机补充明代杨慎误读“千里”的故事),再说诗句的意思。

    想象画面。先交流诗中写到的景物,再扣关键词并依据景物的特点展开想象。莺啼:声音美。绿映红:色彩美。水村山郭:风貌美。酒旗风:动态美……前两句描绘的画面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呈现出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后两句画风突变,南朝佛寺点缀在春日烟雨迷蒙的景象中,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和迷离的朦胧美

    ③了解文化知识。结合南朝帝王崇信佛教、广建佛寺的史料(梁武帝佞佛误国的故事)和后人对诗歌主旨的不同解读,体会诗人赏景时生发的绵绵无尽的历史遐想。

    读古诗,读出晴景的明朗与雨景的飘渺

    (2)《书湖阴先生壁》分享要点:

    ①理解诗意。先汇报“苔、畦、排闼”的意思,再说诗句的意思

    想象画面。前两句紧扣“无苔”“成畦”想象茅檐的洁净和花木的整齐,紧扣“长扫”“自栽”想象主人打扫庭院的细心和栽种花草的用心,在感受庭院花木静态美的同时体会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紧扣“护”“绕”“排”“送”想象水张开双臂搂抱农田,山主动推门赠送绿意的姿态与神情,在感受初夏出景动态美和情谊美的同时体会拟人修辞的生动传神。

    3.了解文化知识。“护田”与排闼”都使用了《史记》中的典故,护田”出自《史记·大宛列传》中的“因置使者护田积粟”,“排闼”出自《史记·樊哙传》的“()哙乃排闼直入”。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讲述典故中的故事,感受典故中人物的情操品质及诗人借此抒发的对湖阴先生的赞赏之情。

    ④诵读古诗,发现表达特点。三、四两行运用了严格的对仗修辞,特别是“护田”与“排闼”两词典故对典故,拟人对拟人,诗人将用典与写景巧妙地融合,让山水有了情谊,有了历史文化的韵味。拓展积累类似诗句

    学习活动五 拓展阅读,比异同,类积累

    1.比较阅读,发现异同。

    (1)默读三首古诗,思考三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织交流:

    相同点:都是写景抒情诗,诗中有画面,诗中藏文化,诗中寓情思,因此三首诗的学习方法大致相同。三首诗都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关系,彰显了本单元“人类和大地密切相关”的人文主题。

    不同点:诗中画境的风格不同,抒发的情感不同。

    (2)带着对三首古诗的理解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诵读古诗。

    2.课外拓展,积累古诗。

    (1)推荐阅读同一诗人的不同古诗。从杜牧的《山行》《泊秦淮》或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其二)中选择一首运用本课的方法自主学习。

    (2)背诵《古诗三首》,默写《浪淘沙》(其一)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江南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江南春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8-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江南春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江南春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江南春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江南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创境,合作探究,实践体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