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精品教案
展开知识点一 二面角
思考1 观察教室内门与墙面,当门绕着门轴旋转时,门所在的平面与墙面所形成的角的大小和形状.数学上,用哪个概念来描述门所在的平面与墙面所在的平面所形成的角?
答案 二面角.
思考2 平时,我们常说“把门开大一点”,在这里指的是哪个角大一点?
答案 二面角的平面角.
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2.相关概念:
①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棱,②两个半平面叫二面角的面.
3.画法:
4.记法:二面角α-l-β或α-AB-β或P-l-Q,或P-AB-Q.
5.二面角的平面角:
若有①O∈l;②OA⊂α,OB⊂β;③OA⊥l,OB⊥l,则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是∠AOB.
知识点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
思考 建筑工人常在一根细线上拴一个重物,做成“铅锤”,用这种方法来检查墙与地面是否垂直.当挂铅锤的线从上面某一点垂下时,如果墙壁贴近铅锤线,则说明墙和地面什么关系?此时铅锤线与地面什么关系?
答案 都是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
(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相交,且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画法:记作:α⊥β.
2.判定定理
类型一 定义法判定两平面垂直
例1 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BD=eq \r(2)a,AB=AD=CB=CD=AC=a.求证:平面ABD⊥平面BCD.
解 因为△ABD与△BCD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所以取BD的中点E,连接AE,CE,则AE⊥BD,BD⊥CE.
在△ABD中,AB=a,BE=eq \f(1,2)BD=eq \f(\r(2),2)a,
所以AE=eq \r(AB2-BE2)=eq \f(\r(2),2)a.
同理CE=eq \f(\r(2),2)a,在△AEC中,AE=CE=eq \f(\r(2),2)a,AC=a.由于AC2=AE2+CE2,所以AE⊥CE,所以AE⊥面BCD.
又AE⊂面ABD,所以平面ABD⊥平面BCD.
反思与感悟 1.利用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定义可以直接判定两平面垂直,其判定的方法是:
(1)找出两相交平面的平面角;
(2)证明这个平面角是直角;
(3)根据定义,这两个相交平面互相垂直.
2.此类问题在证明平面角是直角时常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时要特别注意.
跟踪训练1 如图,过S点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A、SB、SC,且∠ASB=∠ASC=60°,∠BSC=90°.求证:平面ABC⊥平面BSC.
证明 取BC中点D,连接SD、AD,由SA=SB=SC,∠ASB=∠ASC=60°,得AB=AC=SA.
∴AD⊥BC,SD⊥BC,
∴∠ADS是二面角A-BC-S的平面角.
又∠BSC=90°,令SA=1,
则SD=eq \f(\r(2),2),AD=eq \f(\r(2),2),
∴SD2+AD2=SA2.
∴∠ADS=90°,∴平面ABC⊥平面BSC.
类型二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两平面垂直
例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若PA⊥平面ABCD且ABCD是菱形.求证:平面PAC⊥平面PBD.
证明 ∵PA⊥平面ABCD,
BD⊂平面ABCD,
∴BD⊥PA.
∵ABCD是菱形,∴BD⊥AC.
又PA∩AC=A,
∴BD⊥平面PAC.
又∵BD⊂平面PBD,
∴平面PBD⊥平面PAC.
反思与感悟 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两平面垂直,只需转证线面垂直,关键是在其中的一个平面内寻找一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跟踪训练2 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底面,∠ACB=90°,AC=eq \f(1,2)AA1,D是棱AA1的中点.
证明:平面BDC1⊥平面BDC.
证明 由题设知BC⊥CC1,BC⊥AC,CC1∩AC=C,
所以BC⊥平面ACC1A1.
又DC1⊂平面ACC1A1,
所以DC1⊥BC.
由题设知∠A1DC1=∠ADC=45°,所以∠CDC1=90°,即DC1⊥DC.又DC∩BC=C,所以DC1⊥平面BDC.又DC1⊂平面BDC1,故平面BDC1⊥平面BDC.
类型三 求二面角的大小
例3 如图,在直三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ABC-A1B1C1中,AB=4,AC=BC=3,D为AB的中点.
(1)求点C到平面A1ABB1的距离;
(2)若AB1⊥A1C,求二面角A1-CD-C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解 (1)由AC=BC,D为AB的中点,得CD⊥AB,又CD⊥AA1,故CD⊥面A1ABB1,所以C到平面A1ABB1的距离为CD=eq \r(BC2-BD2)=eq \r(5).
(2)如图,取D1为A1B1的中点,连接DD1,
则DD1∥AA1∥CC1.
又由(1)知CD⊥面A1ABB1,
故CD⊥A1D,CD⊥DD1,所以∠A1DD1为所求的二面角A1-CD-C1的平面角.
因CD⊥面A1ABB1,AB1⊂面A1ABB1,所以AB1⊥CD,
又已知AB1⊥A1C,A1C∩CD=C,
所以AB1⊥面A1CD,故AB1⊥A1D,
从而∠A1AB1、∠A1DA都与∠B1AB互余,
因此∠A1AB1=∠A1DA,
所以Rt△A1AD∽Rt△B1A1A.
因此eq \f(AA1,AD)=eq \f(A1B1,AA1),即AAeq \\al(2,1)=AD·A1B1=8,
得AA1=2eq \r(2).从而A1D=eq \r(AA\\al(2,1)+AD2)=2eq \r(3).
所以,在Rt△A1DD1中,
cs∠A1DD1=eq \f(DD1,A1D)=eq \f(AA1,A1D)=eq \f(\r(6),3).
反思与感悟 求二面角的大小应注意做题的顺序,一般情况下,是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证明它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接着是求出这个角的值,最后说明二面角为多少度.这个过程可以简记为:作(找)、证、求、答.
跟踪训练3 如图所示,在△ABC中,AB⊥BC,SA⊥平面ABC,DE垂直平分SC,且分别交AC,SC于点D,E,又SA=AB,SB=BC.
(1)证明:BD⊥平面SAC;
(2)求二面角E-BD-C的大小.
(1)证明 ∵SB=BC,且E为SC的中点,
∴BE⊥SC,又∵DE⊥SC,
∴SC⊥平面BDE,∴BD⊥SC,
∵SA⊥平面ABC,∴SA⊥BD,
∴BD⊥平面SAC.
(2)解 由(1)BD⊥平面SAC可得BD⊥DE且BD⊥AC,
∴∠EDC为二面角E-BD-C的平面角,
设SA=a,则AB=a,
在Rt△ABS中,SB=eq \r(2)a,
∴BC=eq \r(2)a,
在Rt△ABC中,AC=eq \r(AB2+BC2)=eq \r(3)a,
∴SC=2a,∴∠ASC=60°,
又∵∠EDC=∠ASC,
∴∠EDC=60°,
∴二面角E-BD-C的大小为60°.
1.直线l⊥平面α,l⊂平面β,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可能重合
C.相交且垂直 D.相交不垂直
答案 C
解析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α与β垂直,故选C.
2.下列命题:
①两个相交平面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②异面直线a、b分别和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垂直,则a、b组成的角与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相等或互补;③二面角的平面角是从棱上一点出发,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射线所成角的最小角;④二面角的大小与其平面角的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没有关系.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 B
解析 ①不符合二面角定义,③从运动的角度演示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不是最小角.故选B.
3.如图,已知Rt△ABC,斜边BC⊂α,点A∉α,AO⊥α,O为垂足,∠ABO=30°,∠ACO=45°,则二面角A-BC-O的大小为________.
答案 60°
解析 如图所示,在平面α内,过O作OD⊥BC,垂足为D,连接AD.
∵AO⊥α,BC⊂α,∴AO⊥BC.
又∵AO∩OD=O,
∴BC⊥平面AOD.
而AD⊂平面AOD,∴AD⊥BC.
∴∠ADO是二面角A-BC-O的平面角.
由AO⊥α,OB⊂α,OC⊂α,知AO⊥OB,AO⊥OC.
又∠ABO=30°,∠ACO=45°,
∴设AO=a,则AC=eq \r(2)a,AB=2a.
在Rt△ABC中,∠BAC=90°,
∴BC=eq \r(AC2+AB2)=eq \r(6)a,
∴AD=eq \f(AB·AC,BC)=eq \f(2a·\r(2)a,\r(6)a)=eq \f(2\r(3),3)a.
在Rt△AOD中,sin∠ADO=eq \f(AO,AD)=eq \f(a,\f(2\r(3),3)a)=eq \f(\r(3),2).
∴∠ADO=60°.即二面角A-BC-O的大小是60°.
4.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CB=CD,AD⊥BD,且E、F分别是AB、BD的中点.
求证:面EFC⊥面BCD.
证明 ∵AD⊥BD,EF∥AD,
∴EF⊥BD.
∵CB=CD,F是BD的中点,
∴CF⊥BD.
又EF∩CF=F,
∴BD⊥面EFC.
∵BD⊂面BCD,
∴面EFC⊥面BCD.
1.求二面角的步骤
简称为“一作二证三求”.
2.作二面角的三种常用方法
(1)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个特殊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如图①,则∠AOB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
(2)垂面法:过棱上一点作棱的垂直平面,该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产生交线,这两条交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②,∠AOB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
(3)垂线法:过二面角的一个面内异于棱上的A点向另一个平面作垂线,垂足为B,由点B向二面角的棱作垂线,垂足为O,连接AO,则∠AOB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如图③,∠AOB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
3.证明两个平面垂直的主要途径
(1)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
(2)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一、选择题
1.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如果AD⊥BC,BD⊥AD,那么有( )
A.平面ABC⊥平面ADC B.平面ABC⊥平面ADB
C.平面ABC⊥平面DBC D.平面ADC⊥平面DBC
答案 D
解析 ∵AD⊥BC,AD⊥BD,BC∩BD=B,∴AD⊥平面BCD.又∵AD⊂平面ADC,∴平面ADC⊥平面DBC.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平面α和β分别过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则α⊥β
B.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两条平行直线,则α⊥β
C.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α⊥β
D.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
答案 C
解析 当平面α和β分别过两条互相垂直且异面的直线时,平面α和β有可能平行,故A错;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B、D错,C正确.
3.以下角:①异面直线所成角;②直线和平面所成角;③二面角的平面角.可能为钝角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 B
解析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为(0°,90°],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范围为[0°,90°],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为[0°,180°],只有二面角的平面角可能为钝角.故答案为B.
4.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α⊥β,m⊂α,n⊂β,则m⊥n
B.若α∥β,m⊂α,n⊂β,,则m∥n
C.若m⊥n,m⊂α,n⊂β,则α⊥β
D.若m⊥α,m∥n,n∥β,则α⊥β
答案 D
解析 A中,m与n可垂直、可异面、可平行;B中m与n可平行、可异面、可垂直;C中若α∥β,仍然满足m⊥n,m⊂α,n⊂β,故C错误;D正确.
5.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
A.BC∥面PDF B.DF⊥面PAE
C.面PDF⊥面ABC D.面PAE⊥面ABC
答案 C
解析 如图所示,∵BC∥DF,
∴BC∥平面PDF.∴A正确.
由BC⊥PE,BC⊥AE,
∴BC⊥平面PAE.
∴DF⊥平面PAE.∴B正确.
∴平面ABC⊥平面PAE(BC⊥平面PAE).
∴D正确.
6.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90°,AD∶BC∶AB=2∶3∶4,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将四边形ADFE沿直线EF进行翻折,给出四个结论:
①DF⊥BC;
②BD⊥FC;
③平面DBF⊥平面BFC;
④平面DCF⊥平面BFC.
在翻折过程中,可能成立的结论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因为BC∥AD,AD与DF相交不垂直,所以BC与DF不垂直,则①不成立;设点D在平面BCF上的射影为点P,当BP⊥CF时就有BD⊥FC,而AD∶BC∶AB=2∶3∶4,可使条件满足,所以②正确;当点P落在BF上时,DP⊂平面BDF,从而平面BDF⊥平面BCF,所以③正确;因为点D的射影不可能在FC上,所以平面DCF⊥平面BFC不成立,即④错误.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7.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作线段AP⊥平面ABCD,且AP=AB,则平面ABP与平面CDP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是________.
答案 45°
解析 可将图形补成以AB、AP为棱的正方体,不难求出二面角的大小为45°.
8.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B=AC=1,将△ABC沿斜边BC上的高AD折叠,使平面ABD⊥平面ACD,则折叠后BC=________.
答案 1
解析 因为AD⊥BC,所以AD⊥BD,AD⊥CD,
所以∠BDC是二面角B-AD-C的平面角.
因为平面ABD⊥平面ACD,所以∠BDC=90°.
在△BCD中∠BDC=90°,BD=CD=eq \f(\r(2),2),
所以BC= eq \r(\f(\r(2),2)2+\f(\r(2),2)2)=1.
9.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底面ABCD,则这个五面体的五个面中两两互相垂直的共有________对.
答案 4
解析 因为PA⊥平面ABCD,所以平面PDA⊥平面ABCD,平面PAB⊥平面ABCD,又因为四边形ABCD为矩形,所以AB⊥平面PAD,得平面PAB⊥平面PAD,同理可得平面PBC⊥平面PAB.故图中互相垂直的平面共有4对.
10.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
答案 DM⊥PC(或BM⊥PC等)
解析 由定理可知,BD⊥PC.
∴当DM⊥PC(或BM⊥PC)时,即有PC⊥平面MBD,
而PC⊂平面PCD,
∴平面MBD⊥平面PCD.
三、解答题
1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AA1的中点.
求证:平面C1BD⊥平面BDE.
证明 设AC∩BD=O,则O为BD的中点,连接C1O,EO,C1E,如图.
因为EB=ED,点O是BD的中点,所以BD⊥EO.
因为C1B=C1D,点O是BD的中点,所以BD⊥C1O,所以∠C1OE即为二面角C1-BD-E的平面角.
因为E为AA1中点,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C1O= eq \r(a2+\f(\r(2),2)a2)=eq \f(\r(6),2)a,
EO= eq \r(\f(a,2)2+\f(\r(2),2)a2)=eq \f(\r(3),2)a,
C1E= eq \r(\r(2)a2+\f(1,2)a2)=eq \f(3,2)a,
所以C1O2+EO2=C1E2,
所以C1O⊥OE,
所以∠C1OE=90°.
所以平面C1BD⊥平面BDE.
12.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为棱PC,AC,AB的中点.已知PA⊥AC,PA=6,BC=8,DF=5.
求证:(1)直线PA∥平面DEF;
(2)平面BDE⊥平面ABC.
证明 (1)因为D,E分别为棱PC,AC的中点,
所以DE∥PA.
又因为PA⊄平面DEF,DE⊂平面DEF,
所以直线PA∥平面DEF.
(2)因为D,E,F分别为棱PC,AC,AB的中点,PA=6,BC=8,
所以DE∥PA,DE=eq \f(1,2)PA=3,EF=eq \f(1,2)BC=4.
又因为DF=5,故DF2=DE2+EF2,
所以∠DEF=90°,即DE⊥EF.
又PA⊥AC,DE∥PA,所以DE⊥AC.
因为AC∩EF=E,AC⊂平面ABC,EF⊂平面ABC,
所以DE⊥平面ABC,
又DE⊂平面BDE,
所以平面BDE⊥平面ABC.
13.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1的菱形,∠BCD=60°,E是CD的中点,PA⊥底面ABCD,PA=eq \r(3).
(1)证明:平面PBE⊥平面PAB;
(2)求二面角A—BE—P的大小.
(1)证明 如图所示,连接BD,由ABCD是菱形且∠BCD=60°知,△BCD是等边三角形.
因为E是CD的中点,所以BE⊥CD.
又AB∥CD,所以BE⊥AB.
又因为PA⊥平面ABCD,BE⊂平面ABCD,所以PA⊥BE.而PA∩AB=A,
因此BE⊥平面PAB.
又BE⊂平面PBE,所以平面PBE⊥平面PAB.
(2)解 由(1)知,BE⊥平面PAB,PB⊂平面PAB,
所以PB⊥BE.又AB⊥BE,
所以∠PBA是二面角A—BE—P的平面角.
在Rt△PAB中,tan∠PBA=eq \f(PA,AB)=eq \r(3),
则∠PBA=60°.
故二面角A—BE—P的大小是60°.文字语言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l⊥α,l⊂β⇒α⊥β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获奖教学设计,共11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