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展开课题名称
9.2《增强生命的韧性》
课时
1
教学时间
课标要求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 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 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
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 磨砺意志, 陶冶情操, 形成良好的学习、
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 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能够自我调适、 自我控制, 正确对待挫折;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能够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了解挫折的含义, 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
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
内容分析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九课第二框。 本框由“生活难免有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 两目组成。 主要是引领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生命成长中的挫折, 培养面对困难、 挫折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学情分析
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 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关键期, 心理情绪变化不定。 尽管他们尚不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 但急于摆脱成年人的束缚, 会有意无意的表现出一些叛逆倾向, 并格外倾心于用比较极端的方式释放压力。 这种极端方式, 既可以是指向外部的暴力行为, 也可能是指向自身的行为, 如自残或自杀等。 现实生活中, 不少青少年遇到成长中的挫折, 不是勇敢地去面对, 而是逃避或绕开, 有时用伤害生命的方式来应对, 意志薄弱, 承受挫折能力不强。 近年来, 未成年人经受不住一时的挫折而做出过激的行为, 甚至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时有发生。
教学重
难点
对待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反应和结果也不同;
发掘生命的力量。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
搜集古今中外,面对挫折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写出感悟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练习法、 自主学习法、案例法,小组讨论法。
学法指导
案例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
评价方式
教学目标达成:
目标达成1
目标达成2
目标达成3
具体方式:
情感因素
活动设计
试卷
教学步骤
问题情境与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资源的应用
设计意图
(教学预测)
导入
新课
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请大家注意: 这个游戏是你的人生, 请你慎重选择, 想好再做, 把你的游戏结束时间写到黑板上。
完成游戏
多媒体
通过两个学生中常见的坏习 惯, 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
环节
(二) 出示任务: 完成游戏
游戏规则
蹲着是“婴儿”, 半蹲着是“小孩”, 站着的是“青年”, 坐下的是“大人”。
大家的起始级别为“婴儿”, 每人随意寻找对象, 通过剪刀、 石头、 布与另 外一个“婴儿” PK;PK 胜利者, 可升级为“小孩”, 输家仍然为“婴儿”;
“小孩” 寻找另 外的“小孩” 进行 PK, 赢家升级为“青年” , 输家降级沦为“婴儿”;
“青年” 寻找其他“青年” PK, 赢者可升级为“大人”, 输者沦为“婴儿”;
“大人” 可以回自 己的座位坐下(在黑板上写时间)。
(三) 反馈指导:
问题:
1. 有没有一次成为“大人” 的? 感受如何?
2. 几轮才成为“大人” 的? 感受如何?
3. 有没有没成为“大人” 的? 感受如何?
4. 如果这个游戏就是人生, 当我们付出很多努力, 却不得不从头再来时, 你是否依然有勇气?
5. 如果你在生活中真的碰到这种事情, 你会采用什么办法? 再接再厉还是就此放弃, 或者还是用其他的办法?
(四) 小结: 人生难免有挫折。 从出生起, 竞争便伴随着我们, 很少有人一直是胜利和开心, 绝大部分人会伴随着偶尔的开心和不少的失望; 当我们付出很多努力, 却不得不从头再来时, 你是否依然有勇气? 命运完全掌握在你手中, 每一次挫折, 都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和价值。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理性看待成功与挫折, 坚持我们的梦想, 敢于竞争, 相信自己。
环节二: 挫折的定义
(一) 出示任务: 案例分析
患抑郁症的班长
江同学曾是班长, 是班上大小活动的积极分子, 学习 成绩在班上也是一路领先, 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老师每次在班上列举表扬的例子, 他都是名列其中。然而一次外语考试, 他却从以往的第 1 名掉到了第 1 0 名, 从此, 他变得沉默寡言, 也很少再主动提出搞一些文娱活动。后来经医院诊断, 他患了严重的抑郁症。
请你对应 P106“相关链接”, 写出江同学的挫折情境、 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
(二) 反馈指导
1. 挫折三要素
(1) 挫折情境: 一般指构成挫折的外部情境或外在条件。
江同学的挫折情境: 从第 1 名退到第 10 名
(2) 挫折认知: 是人们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和评价。
江同学的挫折认知: 我应该要考第 1 名, 否则非常糟糕
(3) 挫折反应: 是指人在挫折情境下产生的烦恼、 焦虑、 愤怒等负面的情绪感受, 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
江同学的挫折反应: 抑郁症
2. 请你回答: 江同学的挫折到底是什么?
江同学的挫折: 想考第一名得到肯定的需要和动机没有得到满足, 认为非常糟糕, 感觉抑郁的情绪状态。
3. 请你试着给挫折下一个定义?
(三) 小结:
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 即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的过程中, 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 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焦急、 沮丧或紧张、 失意的情绪状态。 它并不指障碍、 干扰等客观事实本身或情境。
环节三: 挫折情境分析
(一) 出示任务
1. 你现阶段遇到的挫折有哪些?
2. 请结合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 对挫折情境进行分类。
(二) 反馈指导
1. 根据挫折产生的来源分类:
(1) 生活挫折: 泛指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挫折。
(2) 学习挫折: 指学习上产生各种困难对人的心理的影响。
(3) 交往挫折: 主要表现为交往不顺或人际冲突。
(4) 情感挫折: 友情、 亲情等。
2. 根据挫折产生的原因分类:
(1) 客观因素(外因) : 非个人意志或能力可以控制的。
①自然因素: 包括个人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 意外事件、 疾病、 亲人生死离别等。
②社会因素: 包括政治、 经济、 法律、 风俗、 习惯、 道德等方面的限制而造成的挫折。
(2) 主观因素(内因) : 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阻碍了目标的实现
①生理因素: 指因自身生理素质、 体力、 外貌以及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所带来
的限制。
②心理因素: 因需求、 动机、 气质、 性格等心理因素可导致活动失败、 目标
无法实现。
环节四: 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分析
(一) 出示任务
狐狸和葡萄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头: 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 紫红色的葡萄挂满了 枝头,令人垂涎欲滴, 当然, 这种美味也逃不过安营扎寨在附近的狐狸们, 它们早就想享受一下了。
请你分析两只狐狸的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 并判断哪些是理性的, 哪些是非理性的?
(二) 反馈指导
第 1 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 看到葡萄架比自 己高, 愿望落空了, 便破口大骂:“你这破葡萄藤, 为什么长那么高? 真讨厌!”, 撕咬自 己能够得到的藤, 正巧被农夫发现, 一铁锹把它拍死了。
挫折认知: “你这破葡萄藤, 为什么长那么高? 真讨厌!”
挫折反应: 撕咬自己能够得到的藤非理性的挫折认知和反应: 失落、 焦虑、 难过、 愤怒、 不满等情绪会损害身心健康; 改变性格和出现行为偏差, 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第 2 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 它心想, 我自 己吃不到葡萄, 别的狐狸来了也吃不到葡萄, 为什么我们不学习 猴子捞月 的合作精神呢? 前有猴子捞月 , 现有狐狸摘葡萄, 说不定也会传为千古佳话呢! 于是它动员 所有想吃葡萄的狐狸合作,搭成狐狸梯, 这样大家都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挫折认知: “我自己吃不到葡萄, 别的狐狸来了也吃不到葡萄, 为什么我们不学习猴子捞月 的合作精神呢? ”
挫折反应: 合作, 搭成狐狸梯理性的挫折认知和反应: 坚定目标, 再作努力, 正确地认识自我, 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调整目标, 再作尝试, 增强情绪反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消极为积极, 努力升华, 磨练意志; 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 向他人需求帮助, 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
(三) 小结
不同的挫折认知可以导致不同的挫折反应, 既可以是理性的, 也可能是非理性的。 面对挫折, 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 向他人寻求帮助, 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 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挫折和不幸, 是天才的进身之阶; 信徒的洗礼之水; 能人的无价之宝; 弱者的无底深渊。
——巴尔扎克
环节五: 实战演练
(一) 出示任务
请你帮助患抑郁症的班长
(二) 反馈指导
1. 调整挫折认知: 我尽力了, 偶尔失败, 不要紧, 下次再来。
2. 调整目标: 在当好班长、 锻炼能力的前提下, 成绩保持前五名。
结合自己思考:
1. 回忆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回想你当时的反应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
2. 怎么把非理性转化为理性的挫折认知和反应?
思考、讨论
活动
分组讨论,归纳
分组讨论
思考总结
思考
多媒体
多媒体
多媒体
多媒体
多媒体
多媒体
引导学生认识人生难免有挫折。
了解挫折三要素
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 即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的过程中, 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 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焦急、 沮丧或紧张、 失意的情绪状态。
了解挫折产生的来源
了解不同的挫折认知可以导致不同的挫折反应, 既可以是理性的, 也可能是非理性的。
引导学生面对挫折调整心态
板
书
设
计
第 9 课第二框 增强生命的韧性
一、 人生难免有挫折
二、 挫折定义
三、 挫折内涵
1. 挫折情境
2. 挫折认知: 怎么看待挫折(利/弊)
3. 挫折反应: 怎么对待挫折(自身/外力)
教
学
反
思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本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思品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政治思品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教学设计,生活难免有挫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