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S—32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焦炭 B.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产品
C.天然气生火做饭 D.煤燃烧
2.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氮气 B.面粉 C.镁粉 D.天然气
3.近几年“纸火锅”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4.如图所示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5.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
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7.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快逃
8.下列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利用率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外部不间断供应足量的氧气 B.把固体燃料粉碎
C.提高燃烧的温度 D.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
9.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10.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D.易燃易爆物品不能与其他物品混存,必须隔离贮存
11.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 )
A.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B.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
C.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D.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12.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D.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13.近期有些地方发生的火灾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火灾发生后,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D.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14.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B.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C.该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5.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组成不可能的是( )
A.H2、CO2
B.CO、CO2
C.H2、CH4、CO2
D.CH4、CO、CO2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16.(12分)“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2)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其中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石油 C.氢气 D.煤
(4)为从源头消除污染,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燃料。随着科技发展,氢气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比较分析选用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就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物质。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可能是________。
A.甲醇 CH4O B.甲酸 CH2O2
C.乙醇 C2H6O D.乙酸 C2H4O2
17.(8分)《2015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下列是我国能源结构变化的调整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化石燃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不可再生且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
(2)从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变化看,所占比例增加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新能源开发中,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图2示意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①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Ⅰ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图中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发现c和d的分子组成完全相同,但其分子结构不同,化学上将其称为同分异构体。你认为c和d的化学性质是否完全相同?________(填“是”或“否”)。
18.(12分)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煤做成蜂窝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溪的燃气改造工程,使更多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然气第一次通过管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相同,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风管和电子开关等组成的,若将燃烧煤气改为天然气,则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构造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避免发生火灾,在林场等场所要贴警示标志。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放易燃物”的是________。
19.(10分)北京奥运会火炬、火种被送上珠峰峰顶。象征着光明、和平、友谊、进步、和谐的奥林匹克圣火首次在地球之巅燃起,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灵之巅。而“奥运火 航天芯”再次奏响了“科技奥运”的主题。
(1)“祥云”火炬设计有回热管,即用铝箔将铜棒贴在燃料筒外侧,使火炬上下的热量能够交流,这主要是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_____性。
(2)根据火炬、火种所处的环境不同,各种奥运火炬、火种灯采用的燃料都不相同。
①悉尼奥运会曾使用丁烷(C4H10)作为火炬的燃料,请写出丁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高原火种灯”使用的是航空煤油,它主要通过石油分馏获得,分馏属于____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③珠峰火种灯选用了固体碳作燃料,并且完全采用了传统蜂窝煤煤炉的设计,即将固体碳做成碳柱,一节一节填充在容器内进行燃烧,这种设计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祥云”火炬的核心设计是“双火焰”燃烧系统,即使外部火焰意外熄灭时,内部火焰仍能使其迅速再次燃烧,此过程中,内部火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8分)A~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D为亮红色金属,C、E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通常状况下,A、B、D为气体,且B为单质,C、E为无色液体,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10分)图1所示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
22.(5分)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nCaS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值是________。
(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 t,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
答案
一、1.B 2.A 3.B 4.B 5.A 6.D 7.A
8.C 点拨:提供充足的氧气及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燃料充分燃烧。
9.A 点拨: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就能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故A错误;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等有可燃物,这些场所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B正确。
10.D
11.B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比较法解答,通过比较H2、CO、CH4三种气体燃烧的产物进行鉴别。H2燃烧的产物只有H2O,CO燃烧的产物只有CO2,而CH4燃烧的产物既有H2O又有CO2,因此可以通过检验燃烧的产物鉴别上述三种气体。
12.A
13.A 点拨:可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来灭火,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A错误。
14.D
15.B 方法规律:本题运用实验现象分析法解答。由实验现象可知,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将剩余气体干燥后点燃,有水生成,证明气体中至少有H2和CH4中的一种,B中不含有氢元素,燃烧时没有水生成,错误。
二、16.(1)C (2)C2H5OH+3O2eq \(=====,\s\up7(点燃))2CO2+3H2O
(3)C
(4)2H2+O2eq \(=====,\s\up7(点燃))2H2O; 热值高,燃烧产物不污染环境,原料来源丰富
(5)B
点拨:(4)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有:热值高、燃烧产物无污染、原料来源丰富。(5)由于反应物是CO2和H2,要实现“零排放”,则生成物中碳、氧原子个数比必是1:2,对照选项只有B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2。
17.(1)天然气 (2)其他可再生能源
(3)①H2+CO2eq \(=====,\s\up7(催化剂),\s\d5(一定温度、一定压强))CO+H2O
②否
18.(1)混合物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3)CH4+2O2eq \(=====,\s\up7(点燃))CO2+2H2O; 清除可燃物
(4)排尽管道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5)进气管减小(或进风管增大)
(6)D
19.(1)导热 (2)①2C4H10+13O2eq \(=====,\s\up7(点燃))8CO2+10H2O ②物理
③增大碳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使燃料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0.(1)CO; C+2CuOeq \(=====,\s\up7(高温))2Cu+CO2↑
(2)CH4; C2H5OH+3O2eq \(=====,\s\up7(点燃))2CO2+3H2O
三、21.(1)酒精灯 (2)燃烧需要可燃物 (3)乒乓球碎片; 低 (4)D
四、22.解:(1)2
(2)设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 t中,氧化钙的质量为:
70 t×80%=56 t,
112 128
56t x
eq \f(112,56 t)=eq \f(128,x)
x=64 t
答:理论上最多可吸收64 t二氧化硫。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达标检测卷2,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达标检测卷1,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检测卷1,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