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12.1 全等三角形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2.1 全等三角形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合作探究,举例分析,课堂练习,小结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课时安排
1
课型
新授
三
维
目
标
知识目标
1、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AS”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能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能力目标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教学重点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难点
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复习引入
合作探究
举例分析
小结与作业
一、复习引入
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的内容是什么?
2、上节课我们知道满足三个条件画两个三角形有4种情形,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对应相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前两种情况已经研究了,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三种两边和一角的情况,这种情况又要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两种情况。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动手试一试
已知:△ABC
求作:,使,,
(2) 把△剪下来放到△ABC上,观察△与△ABC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二):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4)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二)
在△ABC和中,
∵ ∴△ABC≌
三、举例分析
例1 已知:如图,AC=AD,∠CAB=∠DAB
A
B
C
D
求证:△ACB≌△ADB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至D,使CD =CA,连接BC 并延长至E,使CE =CB,连接ED,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C D
四、课堂练习
课本第39页练习1、2题。
五、小结与作业
小结:
1、根据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
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
作业:
教材习题第3、4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先让学生按要求讨论画法,再给出正确的画法
坚持让学生动手发现,在学习三角形画法的基础上探索全等的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以及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的条件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学生板演
学生总结,教师点拨
板
书
设
计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一、复习引入
二、合作探究
三、举例分析
四、课堂分析
五、小结与作业
教
学
反
思
组长查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及反思,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考点题型,综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教学流程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2.2.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