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书》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书》学案01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书》学案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 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 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方式,学法指导,知识链接,自学积累,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组别 姓名 查阅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背诵并默写课文。
    方法与过程:学习抓住特征,掌握动静相衬的写景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背诵并默写课文。
    【学习难点】品味优美语言,掌握写景的方法,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式】自主独学 小组群学 反思总结 班级展示 检测评价
    【学法指导】1、边读边理解,边讨论边质疑,边记录。2、对学习重点、难点作好学习笔记。3、组长合理分配好任务,组员合作、探究。4、培养时间观念,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5、学会体验过程,总结方法,做好组内评价。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陶弘景,字明通,自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丹阳秣陵人。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二牛图》等。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本文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山林的。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化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3、文体小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尺牍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政治,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尺牍文传统。
    预习课
    【自学积累】
    要求:请同学们细心读课文,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可前置为课前完成,课堂主要组长检查组内检测。(8----10分钟)
    一、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大声自由读)
    1、学法指导:动口的同时也要动脑,别忘记拿起你的笔,边读边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的字词圈起来。
    2、现在你还有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吗?(尤其是课文下面没有注释的实词)请写出来并借助工具书弄懂读音和含义。
    二、再读课文,走近作者,联系背景。(默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促进对课文内容更进一步的理解。)
    学法指导:对文学常识的了解掌握包括文章出处和作者(字号、年代、国籍、成就和相关重要作品)
    《答谢中书书》选自 。作者 ,字 ,人称___________,南朝齐梁时道教_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再读课文,我归纳。
    1、古今异义词。
    四时具备:今义: 古义:
    夕日欲颓:今义: 古义:
    晓雾将歇:今义: 古义:
    2、一词多义。
    欲 ① 夕日欲颓 ② 实是欲界之仙都
    共 ①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 为字共三十有四
    时 ① 四时俱备 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3、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词用作 词,解释为:
    夕日欲颓: 词用作 词,解释为:

    四、翻译句子,理解文意。
    1、翻译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两岸石壁,五色辉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自康乐以来,为复有能与其奇者。

    2、结合积累的文言知识,口述翻译全文。
    3、文题中的两个书,第一个“书”是_________的称谓,第二个“书”是指_________,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_____________。
    4、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扣住一个“_______”字去写,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要求:组长合理分配任务,组员讨论(学习能力强的主讲,有困惑的多质疑)全员参与。以问题为出发点,课文内容为落脚点,把学案作为载体和工具,参考书为助力,发散思维,主要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答案只是思路和方法的附属品)(25----30分钟)
    一、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二、作者通过写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本文中,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四、有人说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将多种美凝聚在一起,构成一副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你认为都体现了哪些美?

    五、拓展延伸
    当地政府想开发小石潭为旅游景点,请你结合课文,试用本课所学的方法,为小石潭写一段旅游简介。(不少于100字)
    【反思质疑】
    我还有发现或者疑问:(达成学习目标后即可为展示做准备)(10----12分钟)


    展示课
    【小组展示】
    展示内容:预习课的学习成果。(主要是文学常识、字词理解掌握、文言现象的归纳积累)
    方法、要求:语文组长组织好组内展示,依据学情确定好个人展示内容,分配好展示任务,形式可以多样,组间可以评比。严格按照“展示歌”的要求执行。
    【班级展示】
    展示内容:本课重点、难点、易错点、知识的生成、学生质疑的问题。
    方法、要求:教师组织、引导、评价。倾听者与展示者配合、互动,展示与纠错可交叉进行,形式可以多样,全面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严格按照“展示歌”的要求执行。
    【小结点评】
    教师根据学情和课堂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解难质疑、学习方法的掌握运用;知识的理解、积累、生成做出精确到位的点评。
    巩固课
    【巩固梳理】
    要求:请同学们把学习课文后的心得、感悟及掌握的学习方法梳理与巩固,记录在下面。
    学法指导:学习的一般步骤,一、梳理学案:查漏补缺,检查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及时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二、建立自己的知识构架(基础知识、文本解读、拓展迁移)形成系统,也便于复习;三、归纳总结方法或学习心得。(以下的几个问题可供参考)
    再次查阅你的学案,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掌握?你打算怎么解决它?
    2、在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你理清了学习古文言文的思路了吗,你摸索出哪些规律或一般步骤?归纳、总结哪些学习方法?
    从课文内容中你受到怎样的思想教育和情感启发?
    【达标检测】
    要求:请同学们关上书本与资料,独立按时完成练习,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效率。
    阅读课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对比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 )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 )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为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1.给甲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 实是欲界之仙都
    B随萁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既素重幽居 可以调素琴
    D为复有能与其奇者 异人奇之
    3.展开联想及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4.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5.对乙文最后一句所表现出来的处事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相关学案

    初中人教部编版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 艺术手法,精彩片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共10页。

    初中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新课,导学基础知识,常考文言知识积累,导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